原文
至矣丕搆,烝哉太平。
授犧膺籙,復禹繼明。
草木仁化,鳧鷖頌聲。
祀宗陳德,無愧斯誠。
詩詞問答
問:《郊廟歌辭·明皇祀圜丘樂章·豫和》的作者是誰?答:不詳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問:不詳的名句有哪些?答:不詳名句大全
注釋
1. 四言詩 押庚韻
2. 《唐書·樂志》曰:“開元十一年,祀昊天於圜丘,降神用《豫和》,六變,辭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肅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獻天神、酌獻配座、飲福酒並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禮畢送神用《豫和》,皇帝還大次用《太和》。”
參考注釋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膺籙
謂帝王承受符命。《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 後唐 膺籙,赤文候日。” 李善 注引《春秋命歷引》:“五德之運徵符合,膺籙次相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太祖 以聖武膺籙, 世祖 以睿文纂業。”《舊唐書·竇建德傳》:“有 宗城 人獻玄珪一枚, 景城 丞 孔德紹 曰:‘昔 夏禹 膺籙,天錫玄珪。今瑞與 禹 同,宜稱 夏國 。’ 建德 從之。”
繼明
(1).持續不斷的光明。 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繼明懸日月,出震統乾坤。”
(2).借指皇帝即位。 唐 韓愈 《皇帝即位降赦賀觀察使狀》:“聖上以繼明之初,垂惟新之澤。” 宋 司馬光 《論西夏札子》:“自是正旦生辰,乃至陛下繼明,皆不遣使入賀,其不臣大矣。”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仁化
仁慈的教化。 三國 魏 曹植 《登台賦》:“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後漢書·爰延傳》:“後令 史昭 以為鄉嗇夫,仁化大行。”《南史·庾黔婁傳》:“先是縣境多猛獸暴, 黔婁 至,猛獸皆度往 臨沮 界,時以為仁化所感。” 宋 蘇舜欽 《論五事》:“如此則大益仁化,無虧國風。”
鳧鷖
鳧和鷗。泛指水鳥。《詩·大雅·鳧鷖》:“鳧鷖在 涇 ,公屍來燕來寧。” 毛 傳:“鳧,水鳥也。鷖;鳧屬。太平則萬物眾多。” 孔穎達 疏:“在 涇 得所也。鷖,鷗也。” 唐 韓愈 《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明庭集孔鸞,曷取於鳧鷖。” 明 高啟 《孤雁》詩:“不共鳧鷖宿,兼葭夜夜寒。”
頌聲
歌頌讚美之聲。《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頌聲作矣。” 何休 註:“頌聲者,太平歌頌之聲。帝王之高致也。” 漢 揚雄 《法言·孝至》:“ 周康 之時,頌聲作乎下。”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彷彿風塵,用垂頌聲。”
陳德
宣示德政。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移琛 雲 朔 ,轉集 邛 僰 , 狼 歌薦功,鳥譚陳德。”
無愧
沒有什麼對不起別人之處
於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