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澄觀齋原文
心與物皆澄,書堂觀恰應。
足令忘芥蒂,那更較淄澠。
潦盡潭呈底,林稀峰露層。
三言惠迪吉,舉要示雲仍。
詩詞問答
問:題澄觀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澄觀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澄觀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六
2. 堂顏惠迪吉三字皇祖御筆也
參考注釋
心與
以心相許。《文選·枚乘<七發>》:“雜裾垂髾,目窕心與。” 劉良 註:“心與,心相許也。” 唐 裴度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銘》序:“故 州平 心與, 元直 神交。”
書堂
(1).學堂。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就經黌舍,略見書當;習武兵欄,偏知劍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達生 辭了母親,又到書堂中去了。”
(2).書房。 唐 趙嘏 《送權先輩歸覲信安》詩:“小齋松島上,重葉覆書堂。” 宋 陸游 《戲詠閒適》:“暮秋風雨暗江津,不下書堂已過旬。”
芥蒂
亦作“ 芥蔕 ”。1.蒂芥。細小的梗塞物。 清 翟灝 《通俗編·草木》:“今人每顛倒言之曰‘芥蔕’,乃自 宋 人詩始。”
(2).引申為梗塞。 梁啓超 《論俄羅斯虛無黨》:“中央政府之兵力,已足使全 歐 旰食,而何區區民間斬木揭竿者之足以芥蒂於其胸也。”
(3).比喻積在心中的怨恨、不滿或不快。 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今得來教,既不見棄絶,而能以道自遣,無絲髮芥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鏡聽》:“冷暖相形,頗存芥蒂。” 魯迅 《書信集·致李秉中》:“對於發表信札的事,我於兄也毫無芥蒂。”
(4).介意。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三:“今子赴官,但當充廣德性,力行好事,前夢不足芥蔕。”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言語之間,何須芥蔕。”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我受侮辱是絲毫也不芥蒂的,我是不忍看見我們的祖國,就被那無賴小偷偷了去呀!”
(5).打動,觸動。《朱子語類》卷十六:“ 曾點 是雖 堯 舜 事業亦優為之,莫只是 堯 舜 事業亦不足以芥蒂其心否?”
淄澠
(1). 淄水 和 澠水 的並稱。皆在今 山東省 。相傳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則難以辨別。《戰國策·齊策六》:“黃金橫帶而馳乎 淄 澠 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呂氏春秋·精諭》:“ 孔子 曰:‘ 淄 澠 之合者, 易牙 嘗而知之。’” 清 吳偉業 《贈松江別駕日照安肇開》詩:“二水 淄 澠 杯酒合,三山樓觀畫圖裝。”
(2).比喻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事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渾然千里, 淄 澠 一亂。” 倪璠 註:“喻當時貴賤混亂,盡被擄辱矣。”《舊唐書·馬懷素傳》:“或古書近出,前志闕而未編;或近人相傳,浮辭鄙而猶記。若無編録,難辨 淄 澠 。” 清 阮元 《與友人論古文書》:“ 元 嘗取以置之兩 漢 書中誦之擬之, 淄 澠 不能同其味,宮徵不能壹其聲,體氣各殊,弗可強已。”
三言
(1).三句話。《左傳·昭公十四年》:“ 平丘 之會,數其賄也,以寬 衛國 , 晉 不為暴。歸 魯 季孫 ,稱其詐也,以寬 魯國 , 晉 不為虐。 邢侯 之獄,言其貪也,以寬 魯國 , 晉 不為頗。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殺親益榮,猶義也乎?”《呂氏春秋·慎小》:“ 齊桓公 即位三年,三言而天下稱賢,羣臣皆説。去肉食之獸;去食粟之鳥;去絲罝之網。” 高誘 註:“是三言也。”《宋史·蘇軾傳》:“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願陛下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
(2).三個字。《戰國策·齊策一》:“ 齊 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 郭靖君 因見之。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
(3).指三言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三言興於 虞 時,元首之詩是也。”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六言起於 漢 司農 谷永 ,三言起於 晉 夏侯湛 。”
(4).指 明 馮夢龍 纂輯的三種短篇小說集。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一篇:“已而有‘三言’。‘三言’雲者,一曰《喻世明言》,二曰《警世通言》……三即《醒世恆言》。”
迪吉
《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 孔 傳:“迪,道也。順道吉,從逆凶。”後因以“迪吉”表示吉祥,安好。《 * 詞話》第三九回:“一門長叨均安,四序公和迪吉。” 明 李東陽 《奉謙齋徐先生書》:“ 趙中書 回,知尊候迪吉,足慰下懷。” 清 朱之瑜 《與三木高之書》之六:“歸鄉之後,屢詢興居,知闔宅迪吉,可勝欣慰。”
舉要
列舉主旨、要點;選出主要部分,多用做書名
唐宋文舉要
雲仍
亦作“ 雲礽 ”。1.遠孫。《爾雅·釋親》:“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 郭璞 註:“言輕遠如浮雲。” 宋 范成大 《次諸葛伯山贍軍贈別韻》:“我家 鴟夷子 ,竹帛照 吳 越 。雲仍無肖似,頫首媿前哲。” 明 李東陽 《贈闕里孔以昌》詩:“已向雲仍占聖澤,還從伯仲識風標。”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九:“端門受命有雲礽,一脈微言我敬承。” 劉逸生 註:“雲礽,遙遠的孫輩。”
(2).比喻後繼者。 清 譚嗣同 《仁學》三一:“ 顧 ( 顧炎武 )出於 程 ( 程顥 、 程頤 )、 朱 ( 朱熹 ), 程 朱 則 荀 ( 荀卿 )學之雲礽也。”
(3).沿襲;因襲。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引》:“譌謬雲仍,詖淫展轉,稱名日戾,取義日淆。” 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上》:“考其命筆,取便直言,文情弗宣,率爾易盡,枝葉於《書》而非雲礽於《詩》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澄觀齋原文_題澄觀齋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