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浮玉道人雷電舌,法雲老師冰雪顏。
後來事聽諸方外,先數君游二老間。
只把黑甜酬世味,從教螺鬢有詩斑。
乘秋曳杖歸何處,萬疊匡廬是故山。
詩詞問答
問:《送覺先大師覺先參佛照圓通二老》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浮玉
見“ 浮玉山 ”。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雷電
空中帶電的雲在放電時所發強光與聲音
法雲
佛教語。謂佛法如雲,能覆蓋一切。《華嚴經·入法界品》:“深入菩薩行,樂聞勝法雲。” 南朝 梁 沉約 《謝齊竟陵王示<華嚴><瓔珞>啟》:“廕法雲於六合,揚慧日於九天。”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清 徐夔 《大雲庵訪子美舊址》詩:“白石巖扉掛薜蘿,法雲深處鬱嵯峨。”
老師
(1)
(2) 今為教師的尊稱
(3) 古為年老輩尊的傳授學術的人;泛稱傳授文化、技藝的人
(4) 明清兩代,生員、舉子稱座主和學官為“老師”
(5) 對僧侶的尊稱
冰雪
比喻清純
來事
(1) 〈方〉∶也作來事兒。處事
他頭腦靈活,挺會來事的
(2) 〈方〉∶行;可以
這樣做不來事
(3) 將來的事情
知來事
諸方
(1).各地方。《晉書·何劭傳》:“每諸方貢獻,帝輒賜之,而觀其占謝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誌》:“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書·百官志二》:“大朝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
(2).猶諸道。 宋 蘇軾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諸方人人把雷電,不容細看真頭面。”
(3).別的方位;別的地方。《太平廣記》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見聞·韓伸》:“又或雲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諸方縱人牽之不去。”《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僧辭,問云:‘學人到諸方,有人問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審如何祇對。’”
二老
對父母雙親的尊稱
黑甜
(1).酣睡。 宋 蘇軾 《發廣州》詩:“三杯軟飽後,一枕黑甜餘。”自註:“俗謂睡為黑甜。”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玉公子》:“ 秦 已黑甜,搖之不覺。” 郭沫若 《星空》詩:“美哉!美哉!我醉後一枕黑甜,天機卻永恆在轉!”
(2).指鴉片。鴉片色黑,吸後有快感,故稱。 許地山 《女兒心》七:“再前便是那抽鴉片的客人,手拿著煙槍,仰面打鼾,煙燈可還未滅,黑甜的氣味繞繚四圍。”
世味
(1).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唐 韓愈 《示爽》詩:“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連。” 宋 唐珏 《摸魚兒》詞:“悠然世味渾如水,千里舊懷誰省?” 清 曹寅 《避熱》詩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
(2).指功名宦情。 宋 葉適 《孟達甫墓志銘》:“既連黜兩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 ,自列親嫌不往。” 明 唐順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強盛之年,非孝愛純至,一不中熱於世味,有所不能。”
從教
(1).聽從教導。《韓非子·詭使》:“無二心私學,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江楚黜教》:“ 羅 至 撫州 中途,憩息於從教 陳 姓之宅。”
(3).指脅從、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陝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以其間縛悍 回 於 華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寬脅從,曰:‘吾但治從逆,不治從教。’”
(4).從此使得;從而使。 唐 韓偓 《偶見》詩:“千金莫惜旱蓮生,一笑從教 下蔡 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愛其晚年佳句,如:‘廢書祇覺心無著,少飲從教睡亦清。’”
(5).聽任;任憑。 宋 韋驤 《菩薩蠻》詞:“白髮不須量,從教千丈長。” 明 高啟 《夜雨》詩:“醉來獨滅青燈臥,風雨從教滴夜長。” 清 錢謙益 《團扇篇》詩:“從教妾扇經秋掩,但願君心並月圓。”
詩斑
指因作詩辛苦而生出的花白頭髮。 宋 蘇軾 《次韻道潛留別》:“已喜禪心無別語,尚嫌剃髮有詩斑。” 王十朋 集註:“ 唐 僧詩云:髮為作詩斑。”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匡廬
指 江西 的 廬山 。相傳 殷 周 之際有 匡俗 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稱。《後漢書·郡國志四·廬江郡》“ 尋陽 南有 九江 ,東合為 大江 ” 劉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遠 《廬山記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際,隱遯潛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嶺,時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記》:“ 匡廬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吳國倫 《鄱陽湖》詩:“欲向 匡廬 臥白雲, 宮亭 水色晝氤氳。” 魯迅 《熱風·估<學衡>》:“ 匡廬 峨眉 ,山也,則曰紀游,采硫訪碑,務也,則曰日記。” 林伯渠 《廬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廬山韻》:“ 匡廬 勝境都爭識,流水高山特逞奇。”參見“ 匡俗 ”。
是故
因此;所以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忙,斯用兵之效也。—— 宋· 蘇洵《六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