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鄉道中即事·其三原文
高處麥長低處短,問因地濕致生遲。
物情即是人情耳,過不及同中始宜。
詩詞問答
問:良鄉道中即事·其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良鄉道中即事·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良鄉道中即事·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五
參考注釋
高處
(1) 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
(2) 相對較高的位置
帶來一張在三萬五千英尺高處拍攝的能反映真相、輪廓鮮明的照片
因地
原委;因由。《水滸傳》第二六回:“ 何九叔 道:‘小人並然不知前後因地,忽於正月二十二日在家,只見開茶坊的 王婆 來呼喚小人殮 武大郎 屍首。’”參見“ 因果 ”。
物情
(1) 情理
物情世態
(2) 人情
(3) 人心
事多放濫,物情生怨
即是
(1).如此。《莊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
(2).就是。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雲無。”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說新語·自新》
(2) 情面;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3) 恩惠,情誼
做個人情
(4) 贈品、禮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紅樓夢》
過不及
過分和達不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動靜云為,自無過不及之差矣。”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香奩艷語》:“終公之身,未嘗有過不及之時。”參見“ 過猶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