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滸鎮有懷叔嶠卻寄留別原文
平盡見鹿頭,雄鎮古綿竹。
水自君家來,百里送寒綠。
伊人玉堂彥,有文照巴蜀。
相從非一時,相見苦不足。
采芝紫岩畔,探梅白沙曲。
古道迷高塵,層陰障遠目。
窮冬市易散,行人在喬木。
孤煙帶長阜,落日隱平陸。
征鳥飛不前,驚麇走相逐。
傍晚更黯然,獨向寒山宿。
詩詞問答
問:黃滸鎮有懷叔嶠卻寄留別的作者是誰?答:毛澄
問:黃滸鎮有懷叔嶠卻寄留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毛澄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澄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參考注釋
鹿頭
(1).鹿的頭。《後漢書·董卓傳》“鍾虡” 唐 李賢 註:“故 賈山 上書雲‘懸石鑄鐘虡’。《前書音義》曰:‘虡,鹿頭龍身,神獸也。’”
(2).山名。在 四川省 德陽市 。 唐 杜甫 《鹿頭山》詩:“ 鹿頭 何亭亭,是日慰飢渴。” 仇兆鰲 注引《全蜀總志》:“ 鹿頭山 ,在 德陽縣 治北三十餘里。” 宋 蘇軾 《送賈訥倅眉》詩之一:“ 鹿頭 北望應逢雁,人日東郊尚有梅。”
(3).見“ 鹿頭關 ”。
(4).鱘鰉魚的兩頰之肉。 明 黃省曾 《養魚經》:“江海之產,有鱘鰉之魚,其長丈餘,鼻端有肉骨,四分身之一,兩頰之肉,謂之鹿頭。”
雄鎮
(1).猶重鎮。 唐 獨孤及 《江州刺史廳壁記》:“世稱雄鎮,且曰天府。”《明史·忠義傳六·王家錄》:“ 榆林 為天下雄鎮,兵最精,將材最多。”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左侯相之夢》:“所歷皆巖關險塞,雄鎮名都。”
(2).強有力地鎮守。 宋 蘇軾 《奏乞封太白山神狀》:“伏見 當府 郿縣 太白山 ,雄鎮一方,載在祀典。” 清 鄒容 《革命軍·結論》:“爾之獨立廳已雄鎮於中央。”
君家
(1).敬詞。猶貴府,您家。《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南史·顏延之傳》:“﹝ 顏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勸君。”
(2).敬稱對方。猶您。《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泰三年》:“我與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鴻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秦樓此日招鳳侶,遣妾每特來執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諧結髮。”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隨儕侶問來因。”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伊人
那個人;這個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個人”,有時也指意中人
怎明白咫尺伊人,轉以睽隔不得相親。——《畫圖緣》
秋水伊人
玉堂
(1).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芙蓉蓋而菱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
(2). 漢 宮殿名。《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 建章 宮……其南有 玉堂 、 璧門 、 大鳥 之屬。” 司馬貞 索隱引《漢武故事》:“ 玉堂 基與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東觀漢記·孝沖皇帝紀》:“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宮殿。 唐 杜甫 《進雕賦表》:“令 賈馬 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
(4).官署名。 漢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後翰林院亦稱玉堂。《漢書·李尋傳》:“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顏師古 註:“ 玉堂殿 在 未央宮 。” 王先謙 補註引 何焯 曰:“ 漢 時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時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後,翰林遂並蒙玉堂之號。”《宋史·蘇易簡傳》:“帝嘗以輕綃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簡 牓於廳額。”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詩:“遙羨玉堂諸院長,酒杯能緑火能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業,我過了景了。” 王闓運 《郭新楷傳》:“君逸才也,玉堂群彥為愧多矣。”
(5).嬪妃的居所。借指寵妃。《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顏師古 註:“玉堂,嬖倖之舍也。”《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研精緻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處。《文選·左思<吳都賦>》:“玉堂對霤,石室相距。” 劉逵 註:“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東陽 《鏡川先生宅賞白牡丹》詩:“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貴的宅第。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詩:“驚雷鳴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張柬之 《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參差繡戶懸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傳説小名兒,檀板能歌絶妙詞。”
(8).經穴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頭面部》:“玉堂在口內上齶,一名上含,其竅即頑顙也。”
巴蜀
秦 漢 設 巴 蜀 二郡,皆在今 四川省 。後用為 四川 的別稱。《戰國策·秦策一》:“大王之國,西有 巴 蜀 、 漢中 之利,北有 胡 貉、 代 馬之用。”《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公孫述 稱王 巴 蜀 , 李憲 自立為 淮南王 。” 清 林則徐 《與纖》詩:“漫疑負弩經 巴蜀 ,便當浮槎到女牛。”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史記·日者列傳》:“ 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漢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詩:“相從結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狸》:“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併。 宋 蘇軾 《岐亭》詩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見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裡的理無,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裡做女婿,兩家相從了。”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相見
彼此會面
整個代表團在終點站與他們相見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桑》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於,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采芝
秦 末有四皓 東園公 、 甪里先生 、 綺里季 、 夏黃公 見 秦 政苛虐,乃隱於 商雒 ,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 唐 虞 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高貴之畏人,不及貧賤之肆志。”見《史記·留侯世家》、 晉 皇甫謐 《高士傳·四皓》。後因以“採芝”指遁隱。名其歌為《採芝操》或《四皓歌》,亦省稱《採芝》。見《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二·<採芝操>序》引《琴集》及 南朝 陳智匠 《古今樂錄》。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十:“去去行採芝,勿為塵所欺。” 宋 陸游 《對酒》詩:“寄謝採芝翁,無為老青壁。” 明 萬壽祺 《入沛宮》詩:“我亦遠隨 黃 綺 去, 東山 重唱《採芝》歌。” 清 秋瑾 《題<松鶴圖>》詩之二:“勛名浪説 凌煙閣 ,爭是 商山 歌《採芝》。”
謂摘采芝草。古以芝草為神草,服之長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隱居。 漢 張衡 《思玄賦》:“留 瀛洲 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長生。”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已矣行采芝,萬世同一時。” 清 翁照 《送歸愚沉少宗伯予告歸里》詩之二:“弭櫂 香水 溪,采芝 硯山 麓。”參見“ 採芝 ”。
紫岩
紫色山崖。多指隱者所居。 唐 王績 《古意》詩:“幽人在何所?紫巖有仙躅。” 明 楊慎 《謝楊肅庵都諫惠筆》詩:“彤管分青瑣,瓊緘到紫巖。”
探梅
尋訪梅花。 宋 陸游 《初冬夜宴》詩:“泛菊已成前日夢,探梅又續去年狂。”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賜環》:“笑貂裘玉樓粟起,探梅時節。”
白沙
(1).白色沙礫。《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晉書·五行志中》:“ 元康 中, 京洛 童謡曰:‘南風起,吹白沙,遙望 魯國 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 唐 李白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詩:“六月南風吹白沙, 吳 牛喘月氣成霞。”
(2).即白鯊。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四·鮫魚》:“古曰鮫,今曰沙,是一類而有數種也……其背有珠文,如鹿而堅彊者,曰鹿沙,亦曰白沙。”
古道
(1) 傳統的正道。今通稱不趨附流俗,守正不阿為古道
夫重懷古道,枕籍詩書,危不能安,亂不能治,郵里逐雞難,亦無黨也。——漢· 桓寬《鹽鐵論·殊路》
(2) 古樸
古道熱腸
忠厚古道
(3) 古舊的路徑
踏上石子鋪的古道
樂遊原上清秋節, 鹹陽古道音塵絕。—— 唐· 李白《憶秦娥》
高塵
崇高的風範。 南朝 梁 沉約 《與何胤敕》:“吾雖不學,頗好博古,尚想高塵,每懷擊節。”
層陰
(1).指密布的濃雲。 唐 李商隱 《寫意》詩:“日向花間留返照,雲從城上結層陰。” 宋 文同 《欲雪》詩:“山城蔽層陰,晚照空外滅。”
(2).喻幽深。 元 袁桷 《城南亭》詩:“似聞城南亭,層陰絶塵闤。”
遠目
(1).遠望。 唐 羊士諤 《書樓懷古》詩:“遠目窮 巴 漢 ,閒情閲古今。” 宋 張先 《憶秦娥》詞:“情不足,西北有樓窮遠目。” 明 李東陽 《放船》詩:“清暉散宿靄,遠目增春明。”
(2).遠大的眼光。 宋 黃休復 《茅亭客話·哀亡友辭》:“炳舊史之遠目兮,飫六經之正味。”
窮冬
隆冬;深冬
窮冬暴露。——宋· 蘇軾《教戰守》
窮冬烈風。——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窮冬寒未已
市易
(1).交易;貿易。《三國志·吳志·全琮傳》:“ 柔 嘗使 琮 齎米數千斛到 吳 ,有所市易。”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後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一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 清 唐甄 《潛書·更幣》:“古者言富,唯在五穀;至於市易,則有龜、貝、金錢、刀布之幣。”
(2).指購買。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書賈語》:“賈者云:‘近二十餘年,坊中久不貯此種書,恐其無人市易,徒傷貲本耳!’”
(3).即市易法。 宋 王安石 推行的新法之一。《宋史·食貨志下八》:“市易之設,本 漢 平準,將以制物之低昂而均通之。”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喬木
高大的樹木
並汾喬木。——宋· 沈括《夢溪筆談》
廢池喬木。——宋· 姜夔《揚州慢》詞
孤煙
遠處獨起的炊煙。 唐 陳子昂 《金門餞東平序》:“殘霞將落日交暉,遠樹與孤煙共色。” 唐 王維 《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宋 柳永 《訴衷情近》詞:“遙想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
落日
夕陽
平陸
平原;陸地。《孫子·行軍》:“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 晉 陶潛 《停雲》詩:“八表同昏,平陸成江。” 唐 僧鸞 《苦熱行》:“燭龍銜火飛天地,平陸無風海波沸。” 清 林則徐 《批上海請常留龍華港大壩截潮案》:“渾水內灌,致積泥沙,不一二年,仍如平陸。”
征鳥
遠飛的鳥。指鷹隼等猛禽。《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 孔穎達 疏:“征鳥,謂鷹隼之屬也。”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警麏去不息,征鳥時相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輝光乃新,其為文用,譬征鳥之使翼也。”一說指雁。《呂氏春秋·季冬》:“征鳥厲疾。” 陳奇猷 校釋:“征當讀‘出征’之徵。征鳥即指鴈言。”
走相
失去原來的相貌
胖嫂大病一場,這一走相就成瘦嫂了
傍晚
靠近晚上的時候。亦稱“黃昏”
黯然
(1) 陰暗的樣子
工地上千萬盞電燈光芒四射,連天上的星月也黯然失色
(2) 心神沮喪的樣子
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於淚下。——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獨向
見“ 獨鄉 ”。
寒山
(1).傳說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辭·大招》:“魂乎無北!北有寒山, 逴龍 赩只。” 王逸 註:“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陰不見日,名曰 逴龍 。” 晉 張協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南州實炎德,桂樹凌寒山。” 唐 韓翃 《送齊山人歸長白山》詩:“柴門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萬木中。”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秋畦公取士》:“秋風幾樹天香動,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縣 的 寒岩 。 唐 詩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詩》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無車馬蹤。” 唐 寒山 《詩》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棲息離煩緣。”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詩》之二二○:“時人見 寒山 ,各謂是風顛。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 宋 陸游 《醉中題民家壁》詩:“吾詩戱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處題。”參見“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處士 趙宧光 曾隱居於此。
(6).地名。在 江蘇省 徐州市 東南。《晉書·劉遐傳》:“詔 遐 領 彭城 內史,與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討 撫 ,戰於 寒山 , 撫 敗走。”
(7).地名。在 廣西 玉林縣 西北三十里。參閱《九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