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十七原文
君德本於學,得師聖則然。
成昭與君疇,千古光遺編。
我愛版築士,致君有名言。
惟學念素志,進脩若淵泉。
愚闇基世禍,瞽行成自專。
厥首用顛殞,邦家徒棄捐。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十七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十七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君德
人主的德行或恩德。《易·乾》:“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無乃非盟載之言,以闕君德。” 唐 韓愈 《明水賦》:“明為君德,因取以名焉。”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福文襄王夫人》:“務須招其至 粵 ,以彰君德。”
聖則
(1).聖人所定的法則。 漢 揚雄 《少府箴》:“共僚率舊,聖則聿遵。”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頌》:“尚想叡圖,永惟聖則。”
(2).指各種宗教所訂的規則和戒律。 南朝 梁 沉約 《齊禪林寺尼淨秀行狀》:“於是思別立住處,可得外嚴聖則,內窮宴默者。”
君疇
人名。傳說上古聖君 堯 的老師。《荀子·大略》:“ 堯 學於 君疇 , 舜 學於 務成昭 , 禹 學於 西王國 。”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舊唐書·章懷太子賢傳》:“往聖遺編,鹹窮壼奧。” 宋 蘇轍 《寄題蒲傳正學士閬中藏書閣》詩:“更把遺編觀得失,君家舊物豈須猜。”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遺編軼正雅,曠代殊徽音。” 清 杜濬 《詠史得謝皋》:“所以 晞髮翁 ,遺編燦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盧照鄰 《樂府雜詩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諸侯;中使驅車,訪遺編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籟集>序》:“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欲勒為一書,所至輒訪求遺編,頗畧具。”
(3).釋卷;放下書籍。 明 袁宏道 《送葉使君還朝序》:“雖紛龐業雜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遺編。”
版築
指築土牆,即在夾版中填入泥土,用杵夯實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孟子·告子下》
致君
謂輔佐國君,使其成為聖明之主。《墨子·親士》:“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致君 堯 舜 上,再使風俗淳。” 宋 岳珂 《桯史·王荊公》:“ 荊公 自以為遭遇不世出之主,展盡底藴,欲成致君之業。”
有名
出名;名字為大家所知
有名的科學家
素志
向來懷有的志願
宿心素志
進脩
見“ 進修 ”。
淵泉
(1).深泉。《莊子·田子方》:“其神經乎大山而無介,入乎淵泉而不濡。”《禮記·郊特牲》:“ 周 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墜之淵泉非其怒,升之霄漢非其悅。”
(2).比喻思慮深遠。《禮記·中庸》:“溥博淵泉,而時出之。” 北周 庾信 《賀新樂表》:“運日月之明,動淵泉之慮。” 宋 陳亮 《勉強行道大有功》:“説者以為 武帝 好大喜功而不知彊勉學問,正心誠意以從事乎形器之表,溥博淵泉,而後出之。”
(3).猶源泉。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上:“尚規矩,不貴綺錯,有傷直致之奇,然其咀嚼英華,厭飫膏澤,文章之淵泉也。”
愚闇
見“ 愚暗 ”。
世禍
世間的禍亂。 漢 班固 《幽通賦》:“安慆慆而不葩兮,卒隕身乎世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辨<廣陵散>》:“ 揚州 ,故 廣陵 地, 康 避世禍,託之鬼神,以俟知音者雲。”
行成
商議求和
卑詞厚禮去請行成,吳王依允。——《平妖傳》
自專
自作主張,獨斷專行
顛殞
(1).覆滅。《鄧析子·轉辭》:“今之為君,無 堯 舜 之才,而慕 堯 舜 之治,故終顛殞乎混冥之中,而事不覺於昭明之術。” 明 馬愈 《馬氏日抄·風異》:“升空而墜,顛殞之應也。”
(2).死亡。《後漢書·隗囂傳》:“是故上帝哀矜,降罰於 莽 ,妻子顛殞,還自誅刈。”《宋書·隱逸傳·翟法賜》:“如當逼以王憲,束以嚴科,馳山獵草,以期禽獲,慮致顛殞,有傷盛化。”《隋書·文四子傳論》:“或幽囚於囹圄,或顛殞於鴆毒。”
家徒
(1).家人,家屬。 唐 白居易 《自喜》詩:“自喜天降我少緣,家徒行計兩翩翩。身兼妻子都三口,鶴與琴書共一船。”
(2).特指家中的僕人。 唐 白行簡 《李娃傳》:“ 天寶 中,有 常州 刺史 滎陽 公者,略其名氏,不書。時望甚崇,家徒甚殷。”
棄捐
(1).拋棄;廢置。《戰國策·秦策五》:“子曰:‘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淮南子·覽冥訓》:“棄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適 《行路難》詩之一:“黃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所謂聖明之主者,亦非遠於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黃屋,而棄捐所有以利漢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於時或婦女被丈夫遺棄。 漢 劉向 《<戰國策>序》:“當此之時……重約結誓,以守其國,故 孟子 、 孫卿 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游説權謀之徒,見貴於俗。” 唐 張籍 《離婦》詩:“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七:“ 魯侯 祈政術, 尼父 從棄捐。 漢 主思英才, 賈生 被排遷。” 宋 陳師道 《賀許州梁資政書》:“某向以不虞之名,誤被非常之舉,間緣罪戾,自取棄捐。” 明 何景明 《東門賦》:“念我與君,少小結髮,何言中路,棄捐決別。”《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命之不辰,風塵困瘁,再得脫離,又遭棄捐。”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京華浪跡非長計,賣藥求名總遊戲。習俗誰容我棄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僕射楊公墓誌》:“公生六年,太保棄捐;未及成童, 虢國 又終。”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給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棄捐,一念及茲,肝膽為之拆裂。” 清 趙翼 《哭劉瀛坡總戎》詩:“如此相知忍棄捐,身騎箕尾竟登仙。”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雜言·其十七原文_雜言·其十七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