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駕幸太學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聞駕幸太學原文

四海承平正右文,君王昨日幸成均。

三千縫掖星辰拱,十二旗常日月新。

萬里去持山國節,六龍阻望屬車塵。

上心直欲窺堯禹,咫尺誰能席上珍。

詩詞問答

問:聞駕幸太學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聞駕幸太學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聞駕幸太學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四海承平

承平:太平。指全國境內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太平無事。

右文

(1).崇尚文治。 宋 歐陽修 《謝賜<漢書>表》:“竊以右文興化,乃致治之所先。” 元 曹之謙 《應州廟學釋奠》詩:“右文遭新地,備禮引諸生。” 清 龔自珍 《說刻石》:“ 南唐 、 北宋 ,始刻於石,以為天子右文,儒生好古,頗在於是矣,名為帖。” 梁啓超 《新民說》第十七節:“ 戰國 尊武,一統右文,固事勢所必至,有不自知其然者矣。”

(2).漢字形聲字中右旁兼聲義者稱為右文。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一》:“ 王聖美 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

(3). 宋 代宮殿名。《宋史·徽宗紀三》:“改 集賢殿 為 右文殿 。”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近世士夫以 集英 為熱撰, 右文 、祕閣為冷撰,非也。 右文 即 集賢 。”

君王

古稱天子或諸侯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君王與沛公飯。

昨日

昨天

成均

(1).古之大學。《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禮記·文王世子》:“三而一有焉,乃進其等,以其序,謂之郊人,遠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鄭玄 註:“ 董仲舒 曰:五帝名大學曰成均。”

(2).泛稱官設的最高學府。 南朝 宋 顏延之 《宋武帝謚議》:“國訓成均之學,家沾撫辜之仁。” 唐 楊炯 《崇文館宴集詩序》:“齒於成均,所以明其長幼;通於博望,所以昭其賓客。” 明 何景明 《送林利正同知之潮陽》詩:“憶在成均共攜手, 泉山 門下相知久。”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莫葆齋》:“ 莫葆齋 晉 , 浙江 仁和 人。少入成均, 法時帆 先生最為賞識,每考必列前茅。”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縫掖

亦作“ 縫腋 ”。大袖單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後漢書·王符傳》:“徒見二千石,不如一縫掖。” 李賢 註:“《禮記·儒行》:‘ 孔子 曰:“ 丘 少居 魯 ,衣逢掖之衣。”’ 鄭玄 注曰:‘逢猶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單衣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大夫士,狐貉縫腋,羔麑豹袪。”《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陛下若以臣之賤不足以贖 邕 , 鴈門 縫掖有効矣。”《明史·金毓峒傳》:“因言 復社 一案,其人盡縫掖,不可以一夫私怨開禍端。” 清 汪懋麟 《同展成入直史館蒙示和謝惠連秋懷詩走筆和之》:“安能學縫掖,巧黠各相半。”

星辰

星的總稱

日月星辰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旗常

旂常。王侯的旗幟。 唐 陳子昂 《奉和皇帝上禮撫事述懷》:“雲陛旗常滿,天廷玉帛陳。”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 乾隆 朝名將,以 超海公 海蘭察 為冠,邊功戰略,炳矞旗常。”參見“ 旂常 ”。

(1).旂與常。旂畫交龍,常畫日月,是王侯的旗幟。語本《周禮·春官·司常》:“日月為常,交龍為旂……王建大常,諸侯建旂。” 明 張居正 《答應天巡撫孫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銘旂常、垂竹素者,不過奉公守法、潔己愛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以不貪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無事為貴,比旂常於糞土。”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山國

(1).多山的國家或地區。《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於是,在這山國的都市上又憑空添上了一個拖著倒跟鞋子的流浪青年。”

(2). 漢 代西域國名。《漢書·西域傳下·山國》:“ 山國 ,王去 長安 七千一百七十里……山出鐵,民山居,寄田糴穀於 焉耆 、 危須 。”

六龍

(1).謂《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孔穎達 疏:“乾元乃統天之義,言乾之為德,以依時乘駕六爻之陽氣,以控御於天體。六龍即六位之龍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謂之六位也。”

(2).指太陽。神話傳說日神乘車,駕以六龍, 羲和 為御者。 漢 劉向 《九嘆·遠遊》:“貫澒濛以東朅兮,維六龍於扶桑。” 晉 郭璞 《遊仙詩》:“六龍安可頓,運流有代謝。時變感人思,已秋復願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詩:“六龍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詠懷》:“六龍匿西山,濛汜揚頽波。”

(3).古代天子的車駕為六馬,馬八尺稱龍,因以為天子車駕的代稱。 漢 劉歆 《述初賦》:“揔六龍於駟房兮,奉華蓋於帝側。”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金鰲山》:“少焉,千乘萬騎畢集,始知為六龍臨幸。” 吳梅 《步北城獅子山訪閱江樓遺址不得》詩:“六龍曾此駐雲車,何處重尋帝子家。”

(4).六兄弟的美稱。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後賢志》:“ 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號曰六龍。”《晉書·溫羨傳》:“父 恭 , 濟南 太守,兄弟六人並知名於世,號曰六龍。”《晉書·卞壼傳》:“父 粹 ,以清辯鑑察稱。兄弟六人並登宰府,世稱 卞氏 六龍。”

屬車

(1).帝王出行時的侍從車。 秦 漢 以來,皇帝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法駕屬車三十六乘,分左中右三列行進。《漢書·賈捐之傳》:“鸞旗在前,屬車在後。” 顏師古 註:“屬車,相連屬而陳於後也。屬,音之欲反。”《文選·張衡<東京賦>》:“屬車九九,乘軒並轂。” 薛綜 註:“副車曰屬。”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輿駕羽衛·屬車》:“ 周 末諸侯有貳車九乘,貳車即屬車也,亦 周 制所有。 秦 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八十一乘。” 明 方孝孺 《書<黃鶴樓>卷後》:“以其地為國都,旄頭屬車往來乎其上者,四時不絶。” 清 宋之繩 《隨蹕雜記》詩:“絶壁成馳道,堅冰過屬車。”

(2).借指帝王。《漢書·張敞傳》:“ 孝昭皇帝 蚤崩無嗣,大臣憂懼,選賢聖承宗廟,東迎之日,唯恐屬車之行遲。” 顏師古 註:“不欲斥乘輿,故但言屬車耳。” 明 張居正 《進大閱圖頌卷疏》:“臣濫叨首輔,獲奉屬車。” 清 顧炎武 《路舍人家見東武四先歷》詩:“屬車乍蒙塵,七 閩 盡戎壘。”

上心

〈方〉∶用心;留意

這事你要上心打聽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席上珍

(1).見“ 席珍 ”。

(2).可供席上珍玩的物品。 費硯 《撫印宗派絕句》:“百鍊老鐵圓且潤,治印能為席上珍。”

詩詞推薦

聞駕幸太學原文_聞駕幸太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