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讀黃樓碑

作者:陳宜甫 朝代:元代

徐州讀黃樓碑原文

黃樓灰燼餘,基峙東門外。

雄碑刻石賦,烈火燒不壞。

美哉詞翰人,光焰好文彩。

世間兩奇絕,呵護有神在。

風流尚可想,山川見英邁。

清河通渺茫,黃河急流會。

堤防太守功,一力去民害。

重城不沮洳,至今感遺愛。

我來立斜陽,一讀一再拜。

企慕賢弟兄,清光照千載。

詩詞問答

問:徐州讀黃樓碑的作者是誰?答:陳宜甫
問:徐州讀黃樓碑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陳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陳宜甫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參考注釋

黃樓

樓名。故址在今 江蘇省 徐州市 。據 宋 蘇轍 《黃樓賦》載: 熙寧 十年秋七月乙丑, 黃河 決口,水及 彭城 下。 蘇軾 適為 彭城 守。水未至, 蘇軾 使民具畚鍤,畜土石,積芻茭,完窒隙穴,以為水備,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 蘇 又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潰。水退又請增築 徐 城,故水既去,而民益親,於是在城的東門築大樓,堊以黃土,曰:“土實勝水。” 徐 人相勸成之。後 蘇轍 、 秦觀 等都曾登 黃樓 ,覽觀山川,吊水之遺蹟,作 黃樓 之賦。後以“黃樓”為登覽山水,賦詩作文,以頌功德的典實。 宋 晁沖之 《再至徐州示諸弟》詩:“南尋 白門 傍山麓,西望 黃樓 行水濱。還家作詩示羣從,早晚一游攜二 陳 。” 明 李東陽 《長至祀陵紀行》詩:“ 黃樓 作賦思攜客, 紫塞 論兵念守夷。” 清 錢謙益 《徐州雜題》詩之一:“何復詩成無一事,羽衣吹笛坐 黃樓 。”

灰燼

物品燃燒後的剩餘物

化為灰燼

東門

(1).東城門。《詩·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漢 張衡 《東京賦》:“西阻 九阿 ,東門於 旋 。” 清 王鳴盛 《蛾術編》卷四十:“ 漢 唐 時州郡多在京師之東,士大夫遊宦於京者,出入皆取道東門。”

(2).複姓。 春秋 魯 公子遂 字 襄仲 ,居東門,號 東門襄仲 ,後因以為姓氏。 漢 有 東門雲 。

刻石

(1).在石上雕刻。《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東行郡縣,上 鄒嶧山 。立石,與 魯 諸儒生議,刻石頌 秦 德。”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婦》詩:“後人高其節,刻石像婦形。” 清 龔自珍 《說刻石》:“古者刻石之事有九。” 李季 《菊花石》二:“ 林家灣 前柳成蔭,柳下住著刻石人。”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於石上的文字、圖畫等。《南史·范雲傳》:“ 雲 以山上有 秦始皇 刻石,此文三句一韻,人多作兩句讀之,並不得韻。”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坡谷前身》:“世傳 山谷道人 前身為女子,所説不一。近見 陳安國 省乾 云: 山谷 自有刻石,記此事於 涪陵江 石間。” 葉聖陶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達夫 遊記說內洞石壁上‘ 唐 宋 人的題名石刻很多,我所見到的,以 慶曆 四年的刻石為最古’。”

烈火

猛烈的火

烈火越燒越旺

詞翰

(1).詩文,辭章。《魏書·儒林傳序》:“其餘涉獵典章,關歷詞翰,莫不縻以好爵,動貽賞眷。”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爭奈匆匆去急,再不見音容瀟灑,空留下這詞翰清奇。” 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自夫受書,少解詞翰,好惡殊別,志在辨惑。”

(2).書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文舉 屬章,半簡必録; 休璉 好事,留意詞翰;抑其次也。”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歲餘, 上官儀 伏誅,坐詞翰往來,徙居 越 嶲 。” 宋 吳坰 《五總志》:“ 白傅 與 贊皇 不協, 白 每有所寄, 李 緘之一篋,未嘗開視。 劉三復 或請之,答曰:‘若見詞翰,則回吾心矣。’”

(3).詩文與書法。 唐 杜甫 《醉歌行贈 * 顏十一少府請顧八題壁》:“詩家筆勢君不嫌,詞翰升堂為君掃。”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陸升之 仲高 , 山陰 勝流,詞翰俱妙。”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宗室宴》:“其聯句詩為 成王 所擬書,詞翰並妙。”

光焰

(1) 火焰;火光

桌上的油燈只有黃豆大小的一粒光焰

(2) 光輝;光芒

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全人類都以驚喜的目光注視著這輝煌的光焰。——《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鶻》

文彩

(1).艷麗而錯雜的色彩。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蜀 人織錦初成,必濯於江水,然後文綵煥發。”

(2).華美的紡織品或衣服。《史記·貨殖列傳》:“ 齊 帶山河,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綵布帛魚鹽。”《新唐書·文藝傳中·王維》:“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綵。”參見“ 文采 ”。

見“ 文采 ”。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奇絕

奇妙到極點

怪石嶙峋,山勢奇絕

呵護

(1).呵禁衛護,使侵凌者不得近。 唐 李商隱 《驪山有感》詩:“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宋 范成大 《小峨眉》詩:“降 商 訖 周 謹呵護,磬氏無敢加鐫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薛慰娘》:“女在墓,為羣鬼所凌, 李翁 時呵護之。” 聞一多 《文學的歷史動向》:“詩,它一面對主流盡著傳統的呵護的職責,一方面仍給那些新花樣忠心的服務。”

(2).指(神靈)庇護,保佑。 宋 侯寘 《水調歌頭·題法華台》詞:“山鬼善呵護,千載照層巒。”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羣感佛力呵護,香火日盛。” 孫中山 《倫敦被難記》第四章:“以是而予知禱告之誠……以是而予知上帝固默加呵護者也。”

有神

(1).神靈。有,助詞。《書·武成》:“惟爾有神,尚克相予。” 孔 傳:“神庶幾助我。”《大戴禮記·少間》:“故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間,以示威於天下也。”

(2).有神助。喻指奇妙生動,有神韻。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李玲修 《籠鷹志》:“他畫著,漸漸藝術感覺喚醒了,手平穩了,下筆有神了。”

(3).有精神。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三家鄰居》:“這雙大眼睛,瞳人深而有神。仿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它們也能發光。”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尚可

合格的,能通過檢查的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英邁

才智超群。 南朝 梁簡文帝 《侍講》詩:“英邁八解心,高超七花意。”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一:“ 飛卿 為人剛直,英邁不群。” 清 李漁 《風箏誤·遣試》:“下官替 韓盟兄 撫養孤子成人,且喜得天姿英邁,品格離奇,定不是箇池中之物。”

清河

指陸雲,他曾做過清河內史

正見清河。——《世說新語·自新》

清河曰。

渺茫

(1) 時地遠隔,模糊不清

一別音容兩渺茫。——白居易《長恨歌》

(2) 煙波遼闊的樣子

扶桑已在渺茫中。——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流會

指會議因人數不滿定數而停開

堤防

修固堤防

太守

漢朝設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後的刺史、知府也別稱太守

太守即遣人。——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太守自謂也。——宋· 蘇軾《教戰守》

太守與客來飲。

太守宴也。

一力

(1).協力;合力。《韓非子·功名》:“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戴之,故安。”《新唐書·吐蕃傳上》:“但上下一力,議事自下,因人所利而行,是能久而彊也。”

(2).一把氣力。指一人之力。 清 劉向 《新序·刺奢》:“聞大王將起中天臺,臣願加一力。”

(3).盡力;竭力。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謝惠國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護,幸而免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張生 ,你若端的不曾做女婿呵,我去夫人根前一力保你。” 周立波 《桐花沒有開》二:“ 張三爹 說:‘會選的選兒郎,不會選的選田莊’,一力主張把侄女嫁給這個年輕力壯的僱農。”

(4).獨力。《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開棺之罪,我一力當之,不致相累。”《西遊記》第八七回:“ 三藏 恐他們闖禍,一力當先。” 清 李漁 《凰求鳳·情餌》:“既然如此,連你娶親的事,我也一力擔當。”

(5).一個僕人。《南史·隱逸傳·陶潛》:“ 潛 為 彭澤 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王小官人》:“只今往 和州 ,擬假一力,負至 東陽鎮 問渡。”

民害

人民的禍害。《後漢書·五行志一》:“ 元嘉 中, 涼州 諸 羌 一時俱反……大為民害。”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六:“是歲冬, 俠 上書,幾五千言,極陳時政得失,民間疾苦,且言 王安石 作新法為民害。”

重城

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城市。 宋 蘇軾 《荊州》詩之一:“欲問興亡意,重城自古堅。”

(1).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內城,故稱。《文選·左思<吳都賦>》:“郛郭周匝,重城結隅。” 劉逵 註:“大城中有小城,周十二里。”

(2).泛指城市。 宋 柳永 《採蓮令》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蜃樓海氣隱重城,浩浩風停遠市聲。”

(3).指宮城、都城。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搥鐘速嚴妝,伐鼓啟重城。” 宋 王禹偁 《李氏園亭記》:“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其來舊矣。” 明 何景明 《入朝遇雨》詩:“柳拂重城鎖,花籠復道迴。”

(4).指城牆。 唐 於鄴 《揚州夢記》:“ 牧 供職之外,唯以宴遊為事, 揚州 ,勝地也。每重城向夕,娼樓之上,常有絳紗燈萬數,輝羅燿列空中。” 宋 王安石 《示元度》詩:“思君攜手安能得,上盡重城更上樓。”

沮洳

(1).低濕之地。《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沮洳,言采其莫。” 孔穎達 疏:“沮洳,潤澤之處。”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記》:“ 零陵縣 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汚塗。” 林紓 《記九溪十八澗》:“溪身廣四五尺,淺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雖渟蓄猶見沙石。”

(2).指低濕。 晉 左思 《魏都賦》:“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新唐書·韓全義傳》:“遇賊 廣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四日》:“昔城中沮洳之地頗多積水,自營此溝,而民不苦卑溼,穢氣亦有所渫,始少疾病。”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斜陽

黃昏前要落山的太陽

再拜

(1) 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先後拜兩次,表示鄭重奉上的意思

謹使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輸》

再拜大將軍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公子再拜。——《史記·魏公子列傳》

(2) 趙王再拜曰。

企慕

仰慕

極相企慕

賢弟

(1).敬稱自己的弟弟。《史記·刺客列傳》:“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

(2).敬稱別人的弟弟。《北史·王晞傳》:“﹝ 王晞 ﹞小名 沙彌 ……與 邢子良 游處。 子良 愛其清悟,與其在 洛 兩兄書曰:‘賢弟 彌郎 ,意識深遠。’”

(3).對弟子或年歲較幼之友的敬稱。《新編五代史平話·漢史上》:“ 敬瑭 聽得 知遠 這説,心下欣然,應道:‘賢弟説的話,使我心下豁然。’”《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老賢弟,你倒不可亂了方寸,努力為之。”

清光

(1).清美的風彩。多喻帝王的容顏。《漢書·晁錯傳》:“今執事之臣皆天下之選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猶五帝之佐也。”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見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贈郭季鷹》詩:“盛德無我位,清光獨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二狀》:“竊念臣等,自臨邊鄙,久阻闕廷,入對清光,人臣所願。” 明 陳與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驚傳詔,奉清光,疑錯報,幸 平陽 。”

(2).清亮的光輝。多指月光、燈光之類。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詩:“歡飫終日,清光欲暮。” 唐 崔備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陸郎中》詩:“剪燭清光發,添香煖氣來。” 明 劉基 《雪中》詩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圖得清光好照書。”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著他們的臉。”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詩詞推薦

徐州讀黃樓碑原文_徐州讀黃樓碑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