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詠·其三十三·精粹

作者:李江 朝代:明代

梅花百詠·其三十三·精粹原文

月光如水雪肌輕,冷蕊疏枝瘦影清。

可是仙靈非俗態,須知本色自天成。

性田湛若三千界,心境昭然二五精。

不必孤山尋個路,階前一路最分明。

詩詞問答

問:梅花百詠·其三十三·精粹的作者是誰?答:李江
問:梅花百詠·其三十三·精粹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梅花百詠·其三十三·精粹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月光如水

月光皎潔柔和,如同閃光而緩緩流動的清水。形容月色美好的夜晚。

雪肌

(1).雪白的肌膚。 唐 呂岩 《漁父·沐浴》詞:“雲薄薄,雨微微,看取妖容露雪肌。” 宋 夏侯嘉正 《洞庭賦》:“冰膚雪肌,金玦玉佩。” 宋 趙長卿 《念奴嬌·碧含笑》詞:“清涼無汗,雪肌瀟灑難偶。”

(2).喻白色的花朵。 宋 蘇軾 《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之七:“洗盡鉛華見雪肌,要將真色鬭生枝。” 宋 吳師孟 《蠟梅香》詞:“正絳跗初吐,穠華將茂,國艷天葩,真澹竚,雪肌清瘦。”

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 唐 杜甫 《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詩之二:“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疎枝半不禁。” 宋 張元乾 《十月桃》詞:“撩人冷蕊,渾似當時,無語低鬟。” 明 張祥鳶 《水邊梅》詩:“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可是

(1) ——連線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轉折關係,常和前面的“雖然”相呼應;先由“雖然”引出一層意思,後用“可是”一轉,引出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相當於“但是”

他雖然有病,可是仍繼續工作

(2) 然而

可是他錯了

(3) 真是;實在是

要論人家姚大叔,老成持重,又有骨氣,可是百里挑一。—— 楊朔《三千里江山》

(4) 卻是

現在可是換了一個說法了

(5) 是否

卻從鼻尖跑下,又用冷舌頭來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親愛。——魯迅《野草》

(6) 還是

你這魚是賣的,可是博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魚》

仙靈

神仙。 晉 左思 《吳都賦》:“圖以雲氣,畫以仙靈。” 南朝 宋 鮑照 《代升天行》:“從師入遠岳,結友事仙靈。” 清 吳敏樹 《游大雲山記》:“﹝ 大雲山 ﹞此去可百里,仙靈之所居也。”

俗態

(1).世俗的情狀。 唐 王勃 《澗底寒松賦》:“見時華之屢變,知俗態之多浮。” 唐 杜甫 《石筍行》:“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2).庸俗的情態。 宋 秦觀 《自警》詩:“從茲俗態兩相忘,笑指青山歸路僻。”《鏡花緣》第二回:“我們雖不必學人間暖閣圍爐那些俗態,何妨清吟聯句,遣此長宵?”

(3).世俗人的氣質。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 兜玄國 ;然俗態未盡,不可長生。然汝自此壽千年矣。”

須知

必須知道

須知勝利來之不易

本色

(1) 物品沒有經過染色的原來的顏色。古以青、黃、赤、白、黑等五色為正色,也稱本色

(2) běnsè

(4) 本來面貌

書生本色

天成

(1).謂合於自然。《莊子·寓言》:“ 顏成子游 謂 東郭子綦 曰:‘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從……七年而天成。’” 郭象 註:“無所復為。” 成玄英 疏:“合自然成。”

(2).不假人工,自然而成。《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高言妙句,音韻天成,皆暗與理合,匪由思至。” 唐 韓愈 《上襄陽於相公書》:“閣下負超卓之奇材,蓄雄剛之俊德,渾然天成,無有畔岸。” 宋 曾鞏 《墨池記》:“ 羲之 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沉宗畸 《題居庸秋望圖》詩:“天成隘阻設雄關,九塞古稱茲獨壯。”

三千界

“ 三千大千世界 ”的省稱。 唐 李遠 《贈潼關不下山僧》詩:“窗中遙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關。” 元 喬吉 《水仙子·中秋後一日》曲:“坐金色三千界,倚天香十二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難》:“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鐵鞋踏破三千界。” 蔡寅 《游上野博覽會》詩:“蓬仙遊戲三千界,海客贏奇百萬錢。”

心境

佛教語。指清淨之心;心情;心緒

昭然

明明白白,顯而易見

昭然若揭

五精

(1).中醫學名詞。指心、肺、肝、脾、腎五臟的精氣。《素問·宣明五氣論》:“五精所並,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

(2).五方之星。《文選·張衡<東京賦>》:“辨方位而正則,五精帥而來摧。” 薛綜 註:“五精,五方星也。” 唐 張說 《喜雨賦》之一:“乃潔齋壇墠,五精是祠。” 明 劉基 《天說下》:“三光盪摩,五精亂行。”

不必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唐·韓愈《師說》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獨聳,秀麗清幽。 宋 林逋 曾隱居於此,喜種梅養鶴,世稱 孤山處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鶴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二》:“ 林逋 隱居 杭州 孤山 ,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 宋 林逋 《宿姑蘇淨惠大師院》詩:“ 孤山 猿鳥 西湖 上,懶對寒燈詠《式微》。”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 孤山 好林館,丹碧隱青漣。”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詩之四:“我是憑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佇立在亭外的水濱。”

一路

(1) 在整個的行程中;沿路

一路領先

一路奇景。——《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一路逐隊而行。——《廣東軍務記》

(2) 貫穿旅程

一路多保重

(3) 同一類

一路貨

(4) 同一方向進行,走同樣路

咱們是一路嗎?

(5) 一起(來、去、走)

我與他一路來的

(6) 一列

成一路縱隊齊步走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詩詞推薦

梅花百詠·其三十三·精粹原文_梅花百詠·其三十三·精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