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碥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觀音碥原文

觀音碥險絕,連山列天仗。

奔峭洶波濤,大石蹴龍象。

造物郁磊砢,及茲乃一放。

急瀑何砰訇,盤石成巨防。

渟為千丈湫,潭潭不流宕。

怪物中屈蟠,豈無鎖紐壯。

儻燃牛渚犀,窮此精靈狀。

頗聞賈中丞,於此鏟疊嶂。

故人推沈宋,詩筆各雄長。

星宿森光芒,虬龍怒倔強。

解鞍苔石滑,高歌一神王。

更須巨靈手,運斤出天匠。

鑱我郙閣銘,敵彼小海唱。

詩詞問答

問:觀音碥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觀音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二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二

2. 本名閆王碥賈中丞改今名壁上有宋荔裳賦棧道平歌沈繹堂書

參考注釋

觀音

見“觀世音”

險絕

極險

山勢險絕

連山

(1).古《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賈公彥 疏:“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於山,故名《易》為《連山》。” 唐 韓愈 《毛穎傳》:“﹝ 蒙恬 ﹞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連山》、《歸藏》,簡編並沒。”

(2).連綿的山嶺。 南朝 梁 吳均 《至湘洲望南嶽詩》:“重波淪且直,連山糾復紛。” 唐 王維 《終南山》詩:“ 太乙 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宋 蘇轍 《同王適賦雪》:“重樓復閤爛生光,絶澗連山漫不見。”

(3).滿山。 唐 盧綸 《春日臥病示趙季黃》詩:“黃埃滿市圖書賤,黑霧連山虎豹尊。” 清 王凱泰 《台灣雜詠》:“好竹連山覺筍香,馬蹄入市許先嘗。”

(4).見“ 連山眉 ”。

天仗

(1).天子的儀衛。借指天子。 唐 沉佺期 《白蓮花亭侍宴應制》詩:“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明 沉鯨 《雙珠記·與珠覓珠》:“楓陛新瞻天仗,蘭臺入手風霜。”

(2).天子狩獵用的兵仗器械。 唐 李白 《大獵賦》:“乃使神兵出於九闕,天仗羅於四野。”

(3).天杖,佛所用器械。仗,同“ 杖 ”。 清 黃遵憲 《錫蘭島臥佛》詩:“何不取天仗,壓制羣魔凶!”

奔峭

(1).指崩坍的崖岸。《文選·謝靈運<七里瀨>詩》:“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李善 註:“《淮南子》曰:‘岸峭者必陀。’ 許慎 曰:‘陀,落也。’然奔亦落也。”

(2).勢若奔涌的山峰。 唐 杜甫 《入宅》詩之一:“奔峭背 赤甲 ,斷崖當 白鹽 。” 仇兆鰲 注引 邵傅之 曰:“山峰高峻,如奔涌然。”

波濤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種大涌浪,尤指出現在外海的

閃爍著陽光的波濤上下翻騰

龍象

(1).龍與象。水行中龍力大,陸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諸阿羅漢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大般涅槃經》卷二:“世尊,我今已與諸大龍象菩薩磨訶薩斷諸結漏。”

(2).指高僧。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記序》:“二邊雲徹,方知實相之尊;十剎風行,乃識真如之貴。將使龍象緇服,維明克允。” 清 錢謙益 《<空一齋詩>序》:“ 紫柏大師 以法門龍象,唱道東南。”

(3).指羅漢像。 唐 羅隱 《甘露寺火後》詩:“只道鬼神能護物,不知龍象自成灰。” 宋 蘇軾 《自海南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 * 阿羅漢·第十一羅怙羅尊者》:“龍象之姿,魚鳥所驚。” 清 顧炎武 《重登靈岩》詩:“山靜鼪猱棲佛地,堂空龍象散諸天。”

(4).象中體格壯健高大者。《維摩經·不思議品》:“譬如 迦葉 ,龍象蹴踏,非驢所堪。” 嘉祥 疏:“此言龍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馬名龍馬,好象雲龍象也。”

(5).指皇帝。 五代 齊己 《寄吳國西供奉》詩:“瑤闕合陪龍象位,春山休記鷓鴣啼。” 宋 岳珂 《桯史·獻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誠,仰乾龍象之馭。”

造物

(1) 創造萬物,也指創造萬物的神力

(2) 指運氣;造化

磊砢

亦作“磊坷”。亦作“磥砢”。1.眾多委積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 蜀 石黃碝,水玉磊砢。” 郭璞 註:“磊砢,魁礨貌也。” 呂向 註:“磊砢,相委積貌。”一本作“ 磊珂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淇水》:“巨石磥砢,交積隍澗。”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五:“百川萃南州,水族何磊砢。” 清 張廷璐 《岍山招游雲龍山用東坡答呂梁仲屯田韻》:“古藤倒垂猿狖掛,怪石磥砢熊羆蹲。”

(2).指眾多委積的石頭。 宋 梅堯臣 《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幽徑石》:“緣溪去欲遠,磊砢忽礙行。” 清 陳夢雷 《華嚴嶺》詩:“披荊歷磊砢,天地忽迫窄。”

(3).壯大貌;高聳貌。《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萬楹叢倚,磊砢相扶。” 李善 註:“磊砢,壯大之貌。” 隋 薛道衡 《老氏碑》:“雕楹畫栱,磊砢相扶,方井員淵,參差交映。” 南唐 陳陶 《巫山高》詩:“花宮磊砢 楚 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4).形容植物多節。亦喻人有奇特的才能。 晉 戴凱之 《竹譜》:“竹之堪杖,莫尚於笻,磥砢不凡,狀若人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庾子嵩 目 和嶠 :‘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樑之用。’”《晉書·和嶠傳》作“磥砢”。 宋 秦觀 《答丁彥良書》:“千丈松磥砢,不害他日為大器。” 元 盧摯 《蟾宮曲·敬亭贈別丁太初憲使》曲:“映蒼崖磊砢孤松,待樹蕙滋蘭,分付春工。” 康有為 《<人境廬詩草>序》:“ 公度 之詩乎,亦如磊砢千丈松,鬱鬱青蔥,蔭巖竦壑,千歲不死。”

(5).形容儀態豪放灑脫。 清 顧炎武 《李克用墓》詩:“旁有黃衣人,年少神磊砢。” 清 張惣 《萬夫雄打虎傳》:“亦曾親見其人,短小精悍,與之語,意氣慷慨,鬚眉狀貌,殊磊砢不凡。”

(6).形容心中不平。亦指鬱結在心中的不平之氣。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三:“橫胸磊砢誰消得?眼見垂楊凍春色。”

砰訇

(1).象聲詞。鳥振翅奮飛聲。《文選·張衡<西京賦>》:“奮隼歸鳬,沸卉砰訇。” 呂延濟 註:“砰訇,鳥奮迅聲。”

(2).象聲詞。迅雷聲。 晉 顧愷之 《雷電賦》:“夫其聲無定響,光不恆照,砰訇輪轉,倏閃羅曜。” 唐 李白 《梁甫吟》:“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壺玉女多。” 聞一多 《李白之死》詩:“猙獰的怒雷又砰訇地吼我。”

(3).象聲詞。大水聲。 南朝 陳 沉炯 《歸魂賦》:“其水則砰訇瀄汩,或寬或疾,擊萬瀨而相奔。”

(4).象聲詞。狂風暴雨聲。 清 方文 《大孤館阻雪》詩:“行甫及 孤山 ,狂颷復砰訇。” 清 黃景仁 《喜雨》詩:“初響極輣軋,末勢猶砰訇。”

(5).象聲詞。金鼓聲。 清 李瀅 《望羅浮歌》:“其間琪花瑤草蔽崖谷,砰訇鉦鼓鳴層巔。”

(6).象聲詞。車馬聲。 清 唐孫華 《有客》詩:“浩浩帝城中,車馬日砰訇。”

(7).象聲詞。用力敲門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忽聽得外面有人打門,砰訇砰訇的打得很重。”

盤石

極為堅硬而緻密的石頭。同“磐石”

萬人系盤石,無由達江滸。——唐· 李白《丁都護歌》

巨防

(1).大堤。《呂氏春秋·慎小》:“巨防容螻,而漂邑 * ;突洩一熛,而焚宮燒積。” 高誘 註:“巨,大;防,隄也。” 唐 皮日休 《河橋賦》:“乃絙乃槓,乃輿乃梁,功既奪於利涉,力可侔於巨防。”《宋史·食貨志上一》:“卿聿修稼政,巨防屹然,有懷勤止,深用嘆嘉。”

(2).深谷陡塹旁的崖岸。本指 戰國 時 齊 地 防門 。《韓非子·初見秦》:“ 齊 之清 濟 、濁 河 ,足以為限;長城、巨防,足以為塞。” 陳奇猷 集解引 王先謙 曰:“《水經注·濟水》:‘ 平陰 城南有長城,東至海,西至 濟 ;河道所由,名 防門 ,去 平陰 三里。 齊侯 塹 防門 即此也。其水引 濟 ,故瀆尚存。’……巨防,即 防門 。” 晉 左思 《蜀都賦》:“至乎臨谷為塞,因山為障,峻岨塍埒長城,豁險吞若巨防。”

(3).引申為巨大的屏障。 唐 閻隨侯 《西嶽望幸賦》:“倬彼靈岳,傑出 秦 畿,豁為巨防,壯哉皇威。” 前蜀 韋莊 《天井關》詩:“斸開嵐翠為高壘,截斷雲霞作巨防。” 明 葉盛 《水東日記·中堂事記紀行錄》:“﹝ 居庸關 ﹞控扼南北,實為古今巨防。”

千丈

極言其長、高、深。《史記·貨殖列傳》:“薪稾千車,船長千丈。” 北周 庾信 《終南山義谷銘》:“壁立千丈,峯橫萬仞。”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潭潭

(1).深廣貌。《韓詩外傳》卷一:“吾北鄙之人也,將南之 楚 。逢天之暑,思心潭潭。” 唐 唐彥謙 《拜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懷源老》詩:“ 越公 已作飛仙去,猶得潭潭好墓田。”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陸姑救易》:“鸞箋寵召自天來,黃扉紫閣,潭潭如海。” 蘇曼殊 《與劉三書》:“別後思心潭潭,書來良以為慰。”

(2).象聲詞。多用於鼓聲。 宋 歐陽修 《黃牛峽祠》詩:“潭潭村鼓隔溪聞, 楚 巫歌舞送迎神。” 宋 歐陽修 《初至虎牙灘見江山類龍門》詩:“曉鼓潭潭客夢驚, 虎牙灘 上作船行。”

流宕

(1).謂遠遊。《文選·張協<七命>》:“羈旅懷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疇。” 呂向 註:“流宕,謂遠遊。” 南朝 梁 丘遲 《永嘉郡教》:“遨遊鄽里,酣酺卒歲,越伍乖隣,流宕忘返。”

(2).漂泊,流浪。《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許靖 ﹞自流宕已來,與羣士相隨,每有患急,常先人後己,與九族中外同其飢寒。”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一三二》:“我流宕三年了,並沒有餓死。”參見“ 流蕩 ”。

(3).放蕩,不受約束。《後漢書·方術傳序》:“意者多迷其統,取遣頗偏,甚有雖流宕過誕亦失也。” 晉 陶潛 《閒情賦》序:“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北史·儒林傳·何妥》:“其有聲曲流宕,不可以陳於殿庭者,亦悉附之於後。” 清 張之洞 《哀六朝》詩:“笛聲流宕伶嘆樂,眉髻愁慘民興謡。”

(4).謂詩文流暢恣肆。 明 李日華 《六碩齋筆記》卷一:“詩既流宕可喜,書法亦爽爽雄快。”

怪物

(1) 怪異的物類

一條九千克重的怪物…據說是最大的弱口魚

(2) 容貌、性情或思想、行為古怪、特殊的人

此人是天生的怪物

屈蟠

盤曲。 賈思勰 《齊民要術·桃》引 漢 衛宏 《漢舊儀》:“ 東誨 之內 度朔山 上有桃屈蟠三千里。” 唐 杜甫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詩:“惆悵老大藤,沉吟屈蟠樹。” 宋 陸游 《寄酬曾學士》詩:“小印紅屈蟠,兩端黃蠟塗。”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孫承宗》:“作為文章,伸紙屬筆,蛟龍屈蟠,江河競注。”

鎖紐

器物上面可以提攜或繫繩帶的部分。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牛渚犀

比喻用以揭露黑暗或怪異之物。 清 鄭鉽 《夜光木歌》:“爾胡不學 牛渚 犀,驅逐鬼怪清鯨鯢。” 清 黃景仁 《登泗上樓》詩:“百靈自掣 龜山 鎖,萬怪須然 牛渚 犀。”參見“ 犀照牛渚 ”。

精靈

(1) 鬼怪;神靈

(2) 〈方〉∶機靈;聰明機智

這孩子是個精靈鬼

中丞

官名。即“大中丞”,見該條

中丞匿於溷藩。——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疊嶂

亦作“ 疊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頭》詩:“夕池出濠渚,朝雲生疊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疊障千重阻,卻帶驚湍萬里流。” 唐 孟浩然 《經七里灘》詩:“疊障數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張居正 《馬上見西山》詩:“迭嶂環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詩:“狐皮帽子襯一張英俊的臉,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巒。”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陸游 《還家》詩:“曡嶂出雲明客眼,澄江漲雨濯京塵。”《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連峰曡嶂,壁立千仞。”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沈宋

唐 詩人 沉佺期 、 宋之問 的並稱。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 陰 何 尚清省, 沉 宋 歘聯翩。”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四變而為 沉 宋 。” 清 趙翼 《甌北詩話·七言律》:“ 唐 初 沉 宋 諸人益講求聲病,於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

詩筆

(1).詩和散文。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君王比賜書翰,及寫詩筆,殊為佳手。” 王利器 集解:“ 六朝 人以詩、筆對言,筆指無韻之文。”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至午後詩筆俱成,得七千餘字。”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辭筆或詩筆對舉, 唐 世猶然,逮及 宋 元 ,此義遂晦。於是散體之筆,並稱曰文。”

(2).寫詩的筆。 宋 王安石 《贈老寧僧首》詩:“閒中用意歸詩筆,靜外安身比 太山 。” 金 元好問 《示崔雷詩社諸人》詩:“江山自許供詩筆,糜粥猶能到酒杯。” 清 秋瑾 《題<瀟湘館集>》詩之二:“千尋翠色供詩筆,一派湖山作畫圖。”

雄長

稱雄,稱霸

互爭雄長

雄長一方

星宿

(1)

(2) 中國古時指星座,共分二十八宿

(3) 星的動態,尤指占星術中一個人誕生時決定其命運或一生狀況的星宿

光芒

(1) 向四面發射的強烈光線

永放光芒

他,有如一座光芒萬丈的金塔,矗立在 * 主義的思想高地。——《路標》

(2) 光亮

路燈發出微弱的光芒。

虬龍

(1).傳說中的一種龍。《楚辭·天問》:“焉有虬龍,負熊以游?” 王逸 註:“有角曰龍,無角曰虬。言寧有無角之龍,負熊獸以遊戲者乎?” 唐 賈島 《望山》詩:“虬龍一掬波,洗盪千萬春。”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揚帆忽夭矯,赤水驂虬龍。”

(2).比喻盤曲的篆字。 傅尃 《周鼎》詩:“腹中奇字隱約見,刻畫屈曲蟠虬龍。”

(3).比喻盤屈的樹枝。 宋 蘇軾 《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 馮夷 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清 姚鼐 《紫藤花下醉歌》:“虬龍兩乾拏空立,瓔珞萬條垂地倒。”

倔強

剛強,不屈服

倔強勁

倔強的脾氣

解鞍

解下馬鞍。表示停駐。《史記·李將軍列傳》:“ 廣 令諸騎曰:‘前!’前未到 匈奴 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之三:“嚴駕越風寒,解鞍犯霜露。” 唐 虞世南 《飲馬長城窟行》:“輕騎猶銜勒,疑兵尚解鞍。” 宋 姜夔 《揚州慢》詞:“ 淮 左名都, 竹西 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高歌

放聲歌唱;高唱

高歌猛進

神王

謂精神旺盛。王,通“ 旺 ”。語出《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成玄英 疏:“心神長王,志氣盈豫。”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司馬太傅 府多名士,一時儁異。 庾文康 云:‘見 子嵩 在其中,常自神王。’” 唐 白居易 《宣州試中正鵠賦》:“必氣盈而神王,寧心讋而力疲。”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懶倦欲睡時,誦子小文及小詞,亦覺神王。”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五二章三:“《投筆空回》(第六出)《夷邦酹月》(第十五出)等等,尤為慷慨激昂,讀之令人神王。”參見“ 神旺 ”。

佛教指護法神。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王欲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諸國王、天龍、神王,各得少許。” 唐 李嶠 《洛州昭覺寺什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珠纓大士,登護法之筵;金杵神王,夾降魔之座。” 唐 元稹 《度門寺》詩:“道場居士置,經藏大師封。太子知栽植,神王守要衝。”

巨靈

(1).神話傳說中劈開 華山 的河神。《文選·張衡<西京賦>》:“綴以二 華 , 巨靈 贔屓,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 薛綜 註:“ 巨靈 ,河神也……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蹋離其下,中分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跡,於今尚在。”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詩:“ 巨靈 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 元 張翥 《題華山圖》詩:“ 巨靈 高掌削芙蓉,影落 黃河 一絲水。” 清 吳廷楨 《觀潮》詩:“罔象橫衝兩崖束, 巨靈 直擘中流開。”

(2).泛指神靈。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二:“我 戚叩落亞 如今到 巨靈 那裡去,而我的詛咒卻永遠的追隨著你們!” 阿英 《夜》:“她覺著在眼前的暗黑的空間裡,又仿佛有一個火一般的巨靈。”

(3).謂巨大而強有力。《楚辭·天問》“鼇戴山抃” 王 逸 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鼇,背負 蓬萊 之山而抃舞。” 魯迅 《集外集拾遺·<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作者即在說出怎樣地用了巨靈的努力,這才能使被破壞了的工廠動彈,沉默了的機器運轉的顛末來。”

(4).神話中的矮人。《漢武故事》:“ 東郡 送一短人,長七寸……召 東方朔 問。 朔 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 漢 郭憲 《洞冥記》卷四:“唯有一女人,愛悅於帝( 漢武帝 ),名曰 巨靈 。帝傍有青珉唾壺, 巨靈 乍出入其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短人》:“ 長山 之苑城周村間有短人,長可尺許,鬚眉手足皆具,能按拍而歌。問之,雲年三十餘矣。豈 巨靈 僬僥之類耶!”

運斤

亦作“ 運釿 ”。1.揮動斧頭砍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獨照之匠,闚意象而運斤。” 北齊 劉晝 《新論·適才》:“良匠善能運釿,故無棄材。” 唐 楊炯 《臥讀書架賦》:“從繩運斤,義且得於方正;量枘製鑿,術乃取於縱橫。”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張昺》:“命夫運斤,樹有血出,眾懼欲止,公乃手自斧之。”

(2).喻技藝的高超。《北齊書·杜弼傳》:“無取於遊刃,有慚於運斤,不足破秋毫之論,何以解連環之結?”《五燈會元·馬祖一禪師法嗣·章敬懷暉禪師》:“ 郢 人無污,徒勞運斤。”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徵引》:“嗟予生也魯,空有運斤意。”

天匠

天工神匠。 唐 楊炯 《梓州惠義寺重閣銘》:“上穹隆兮下磅礴,紛被嚴兮駢交錯。嚴色相兮沖寂寞,誰所為兮天匠作。” 宋 歐陽修 《依韻和聖俞見寄》:“天匠染青紅,花腰呈裊娜。” 明 袁宏道 《南岩望絕頂及五龍諸宮有述》詩:“珠題簸絶壁,人巧依天匠。”

小海唱

古代 吳 人悼念 伍子胥 的歌曲。《晉書·隱逸傳·夏統》:“ 伍子胥 諫 吳王 ,言不納用,見戮投海。國人痛其忠烈,為作《小海唱》。”亦省稱“ 小海 ”。 宋 蘇軾 《複次放魚前韻答趙承議陳教授》:“為君更喚木腸兒,腳扣兩舷歌《小海》。” 清 王士禛 《與董蒼水彭駿孫小飲葉子吉學士齋同限箇字寄諸乾一進士》詩:“未須木石笑 吳 兒,《小海》歌成我當和。”

詩詞推薦

觀音碥原文_觀音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