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生小盧家堂里住。解誦班姬搗素。
花底曾相遇。兩情脈脈銀灣渡。
九十春光花滿樹。狼籍宵綿雨。
欲問相思路。伯勞飛燕東西去。
詩詞問答
問:《惜分飛·程村感事作惜分飛詞五十闋為殿一章》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生小
猶自小;幼小。《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唐 元稹 《旱災自咎貽七縣宰》詩:“生小下俚住,不曾州縣門。” 張燾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阿儂生小 西湖 住,憔悴天涯到處家。”
盧家
(1).古樂府中相傳有 洛陽 女子 莫愁 ,嫁於豪富的 盧 氏夫家。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盧 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 王 。”
(2).泛指富裕之家。 唐 沉佺期 《獨不見》詩:“ 盧 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唐 劉方平 《新春》詩:“一花開 楚國 ,雙燕入 盧 家。”
指善奏樂器的女子。 清 吳偉業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碧玉班中怕點留,樂營門外盧家泣。”參見“ 盧女 ”。
班姬
(1).指 西漢 女文學家 班倢伃 。名不詳。 成帝 時被選入宮,立為倢伃。後為 趙飛燕 所譖,退處東宮,作賦自傷。 成帝 去世後,充奉園陵。 南朝 陳 徐陵 《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東阿 ;世上 班姬 ,何關君事。” 唐 劉駕 《皎皎詞》:“ 班姬 入後宮, 飛燕 舞東風。” 明 高啟 《秋風引》:“入 班姬 之永巷,過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螢詞》:“莫入 班姬 金閣里,恐隨團扇落秋風。”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班姬 《女戒》,足稱母師也。” 唐 張說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漢 室; 左思 女弟,詞蔚 晉 宮。” 清 秋瑾 《贈女弟子徐小淑和韻》:“麗句天生 謝道韞 ,史才入目 漢 班姬 。”
相遇
遇見,遇到
這些候選人在許多講壇上相遇進行辯論
兩情
(1).指雙方的心思、責任心。《晉書·賀循傳》:“今不明部分,使所在百姓與軍家雜其徼備,兩情俱墮,莫適任負,故所以徒有備名而不能為益者也。”
(2).指雙方的感情、情意。 唐 權德輿 《古離別》:“雞鳴東方曙,夙駕臨通逵。欲出強移步,欲留難致辭。兩情不得已,念此留何為。” 宋 秦觀 《鵲橋仙》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那小員外與女兒兩情廝投,好説得著。”
脈脈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也用以形容水沒有聲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樣子
溫情脈脈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朱自清《荷塘月色》
銀灣
指銀河。 唐 李賀 《溪晚涼》詩:“玉煙青濕白如幢,銀灣曉轉流天東。” 王琦 匯解:“銀灣,銀河也。”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鬱輪袍》曲慚新奏,風送銀灣犯斗槎。” 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詞:“記綰長條欲別難,盈盈自此隔銀灣,便無風雪也摧殘。”
九十
(1).泛指多數。《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鄭玄 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 鄭玄 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
(2).指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九十攜鋤傴僂翁,小園幽事盡能通。”
(3).謂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陳陶 《春歸去》詩:“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 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九十春光一夢醒,江南無數亂峯青。”
狼籍
見“ 狼藉 ”。
思路
思考的條理脈絡
思路開闊
思路清晰
伯勞飛燕
《玉台新詠·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後以“伯勞飛燕”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元 張可久 《醉太平·春情》曲:“烏雲髻鬆,金鳳釵橫,伯勞飛燕自西東,惱離愁萬種。”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三折:“端的個人生最苦是別離,倒做了伯勞飛燕各東西。” 郁達夫 《別戴某》詩:“伯勞飛燕東西別,忍向江城一笛吹。”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芳草鋪香晚岸晴,岸頭含醉去來行褚載《南徐晚望》
- 玩之在手一載讀,愈見佳處心愈妒晁說之《謝周同年通叟詩卷》
- 數峰樓上景,六月雨餘涼
- 須知天地共同根,萬物從來元一體釋了一《頌古二十首》
- 落花飛絮茫茫,古來多少愁人意文廷式《水龍吟·落花飛絮茫》
- 列鼎鳴鐘,乘軒襲冕曹宰《喜遷鶯》
- 苦憐相態無多艷,空綴郊原度一秋董嗣杲《槿花》
- 啜盡廬仝七碗王哲《無夢令》
- 聖道由書傳,秉畀火於秦張鎡《雜興》
- 十日兩騎還,千里一紙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