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繪事設色久不為,祗以節末非根底。
結習其如未盡忘,時復淡墨寫生蕊。
盆中古乾識春工,不作尋常百珠累。
暗香疏朵五六丁,叫絕梅花賴有此。
常見南極老人圖,鮐背睟面如童子。
我會其意不能工,北門學士其咨爾。
粉本略具試設色,發墨更喜宣德紙。
西清渲染不多時,已為華光傳妙理。
富麗何須百首詩,詭奇似閱千年史。
桃夭杏艷誠彼哉,漢柏唐槐視此矣。
歌成大笑謂小山,無乃爾為太相似。
詩詞問答
問:《命鄒一桂為設色古乾梅輒疊前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一
參考注釋
繪事
(1) 繪畫之事
(2) 圖畫
設色
塗色;著色
圖畫之設色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蔡元培《圖畫》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節末
情節本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心頭小人》:“ 安丘 明經 張某 當晝寢,忽一小人自心頭出,身才半尺許,儒衣儒冠,如伶人結束。唱崑曲,音節殊可聽,説白、自道名貫,一與己合,所唱節末,皆其平生所經歷。”
根底
(1) 事物賴以建立的基礎;事物得以成立或受到支持的根據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他的英文根底不錯
(2) 底細
你了解這人的根底嗎?
追問根底
結習
(1).佛教稱煩惱。《維摩經·觀眾生品》:“時 維摩詰 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説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孤策獨騖,莫知所限;結習紛綸,一隨理悟。” 宋 蘇軾 《再和楊公濟梅花》之一:“結習已空從著袂,不須天女問云何。” 清 龔自珍 《觀心》詩:“結習真難盡,觀心屏見聞。”
(2).多指積久難除之習慣。《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詩文嗜好,結習已深,倘得問字學書,當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致她來信說我‘詩人結習未除,幻想太高’。”
其如
怎奈;無奈。 唐 劉長卿 《硤石遇雨宴前主簿從兄子英宅》詩:“雖欲少留此,其如歸限催。”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愛,其如鏡里花顏改。” 元 蕭德祥 《殺狗勸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將人殺死,怎教兄弟埋。”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寫生
直接以實物或風景為對象繪畫
人物寫生
寫生畫
中古
較晚的古代,在我國多指魏晉南北朝隋唐這個時期,即3世紀到9世紀
中古之世。(此指虞夏時期。)——《韓非子·五蠹》
春工
春季造化萬物之工。 唐 張碧 《遊春引》詩之三:“萬匯俱含造化恩,見我春工無私理。” 宋 柳永 《剔銀燈》詞:“何事春工用意,繡畫出,萬紅千翠。”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梅花一夜漏春工,隔紗窗暗香時送。” 明 楊慎 《雁來紅賦》:“茲微生兮秋穎,乃借榮於春工。”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尋常
普通,一般
不尋常的來客
岐王宅里尋常見。——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尋常巷陌。——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暗香
梅花的代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六丁
道教認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為陰神,為天帝所役使;道士則可用符籙召請,以供驅使。《後漢書·梁節王暢傳》:“從官 卞忌 自言能使六丁。” 李賢 註:“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則丁卯為神,甲寅旬中,則丁巳為神之類也。役使之法,先齋戒,然後其神至,可使致遠方物及知吉凶也。”參閱《無上九霄雷霆玉經》、《靈寶六丁秘法》。 唐 陳陶 《步虛引》:“赤城門閉六丁直,曉日已燒東海色。” 宋 陸游 《夜寒燃火有感》詩:“笑談縛三彭,指顧役六丁。”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一折:“這八卦陣縱橫不窮,管七國江山著君王獨自統。便有六丁神,我敢也驅下天宮。”《西遊記》第十五回:“ 行者 道:‘既如此,不當值者且退,留下六丁神將與值日功曹和眾揭諦保守著我師父。等 老孫 尋那澗中的孽龍,教他還我馬來。’”
叫絕
稱讚事物好到極點
拍案叫絕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常見
(1) 在正常實踐或事態發展中發生的
所塑造的人物勝過愛情劇本中常見的角色
(2) 強調沒有區別的或例外的特徵的
常見的東西
(3) 正常性的;非例外的
在根據口授聽寫下來的作品中常見的…離題話
(4) 在種類上屬於一般的
感冒是一種常見病
南極老人
星名,即 * 。舊時以為此星主壽,故常用於祝壽時稱頌主人。《史記·天官書》:“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 張守節 正義:“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極,為人主占壽命延長之應。常以秋分之曙見於景,春分之夕見於丁。見,國長命,故謂之壽昌,天下安寧;不見,人主憂也。” 唐 李白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詩:“ 衡山 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水滸傳》第一回:“披髮仗劍, 北方真武 踏龜蛇;趿履頂冠,南極老人伏龍虎。”亦省作“ 南極老 ”。 明 張伯純 《仙呂點絳唇·壽康對山太史》套曲:“雨過庭除,爽生紈苧。祥光騖,奏瑟吹竽,南極老迎初度。”
鮐背
(1).謂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之紋,為高壽之徵。《爾雅·釋詁上》:“鮐背、耇老,壽也。” 郭璞 註:“鮐背,背皮如鮐魚。” 漢 焦贛 《易林·震之比》:“耋老鮐背,齒牙動搖,近地遠天,下入黃泉。” 宋 梅堯臣 《元日》詩:“舉杯更獻酬,各爾祝鮐背。”
(2).代稱老人。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垂髫鮐背,山農野叟,鹹以手加額,仰面謝天。” 清 曹寅 《集余園看梅》詩:“鳩車竹馬曾經處,鮐背龎眉識此生。”
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論語·先進》
彼童子之師。——唐· 韓愈《師說》
操童子業。——《聊齋志異·促織》
(3) 童生,明清科舉,凡中舉以前,不論年齡大小,皆稱童生
操童子業。——《聊齋志異·促織》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北門學士
唐高宗 時,弘文館直學士 劉禕之 、著作郎 元萬頃 等,時奉詔於翰林院草制,密令參決,以分宰相之權。 唐 制,官衙都在宮城之南,院在 銀台 之北, 劉 元 等人不經南門,而於北門出入,時人因謂之“北門學士”。參閱《舊唐書·劉禕之傳》、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七。
咨爾
《論語·堯曰》:“ 堯 曰:‘咨,爾 舜 !天之厤數在爾躬。’” 邢昺 疏:“咨,咨嗟;爾,女也……故先咨嗟,嘆而命之。”後常以“咨爾”用於句首,表示讚嘆或祈使。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長離雲誰,咨爾 陸生 。” 宋 葉適 《毋自欺室銘》:“咨爾弟昆,敬事一心。”《醒世恆言·隋煬帝逸游召譴》:“咨爾髦眾,服役甚勤,執勞無怠。”
粉本
(1).畫稿。古人作畫,先施粉上樣,然後依樣落筆,故稱畫稿為粉本。 唐 韓偓 《商山道中》詩:“卻憶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畫有工夫。” 宋 蘇軾 《閻立本職貢圖》詩:“粉本遺墨開明窗。” 王十朋 集註:“ 唐明皇 令 吳道子 往貌 嘉陵 山水,回奏云:‘臣無粉本,並記在心。’”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卷一:“古人畫稿謂之粉本,前輩多寳蓄之;蓋其草草不經意處,有自然之妙。 宣和 、 紹興 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清 方薰 《山靜居畫論上》:“畫稿謂粉本者,古人於墨稿上加描粉筆,用時撲入縑素,依粉痕落墨,故名之也。”
(2).指圖畫。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詞:“ 麟閣 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如斯者古今能幾?” 清 曹寅 《寄姜綺季客江右》詩:“九日籬花猶寂寞, 六朝 粉本漸模糊。” 繆鴻若 《題擔當和尚畫冊》:“休嫌粉本無多剩,寸土傷心下筆難。”
(3).比喻底本、基礎等。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曲譜者,填詞之粉本,猶婦人刺繡之花樣也。” 清 唐孫華 《宋堅齋刑部齋中觀南巡圖恭紀》詩:“退思此事實創舉,豈有粉本供師資。”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二篇:“至謂作者搜采異聞,乃設煙茗於門前,邀田父野老,強之談説以為粉本,則不過委巷之談而已。”
發墨
謂硯石磨墨易濃而顯出光澤。 宋 歐陽修 《硯譜》:“ 歙 石出於 龍尾溪 ,其石堅勁,大抵多發墨,故前世多用之。” 元 伊世珍 《嫏嬛記》卷中:“古有 青州 熟鐵硯,甚發墨。” 明 馬愈 《馬氏日抄·方城石》:“何以謂之發墨?曰:磨墨不滑,停墨良久,墨汁發光,如油如漆,明亮照人。此非墨能如是,乃硯石使之然也,故發墨者為上。” 潘天壽 《聽天閣畫談隨筆·用墨》:“墨須研而後用,故硯以細潔能發墨者為上。”
宣德
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1426—1435年)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聊齋志異·促織》
西清
(1).西廂清淨之處。《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青龍蚴蟉於東葙,象輿婉僤於西清。”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西清者,葙中清浄處也。”後指帝王宮內游宴之處。 宋 徐鉉 《茱萸》詩:“長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2). 清 代宮廷內南書房。 清 趙翼 《辰州吊諸桐嶼》詩:“我來東道誰為主,君在西清最有聲。”
渲染
(1) 畫國畫時用水墨或淡色塗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
(2) 比喻誇大的形容
渲染戰爭恐怖
多時
很長一段時間
恭候多時
華光
光華;美麗的光彩。《漢書·禮樂志》:“璧玉精,垂華光。” 顏師古 註:“言禮神之璧乃玉之精英,故有光華也。” 唐 元稹 《會真詩三十韻》:“華光猶冉冉,旭日漸曈曈。” 冰心 《國慶節前北京郊外之夜》:“忽然遠處西邊的樹梢上,嘩嘩地噴出一陣華光。”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 魏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富麗
(1).宏麗;華麗。 唐 柳宗元 《李赤傳》:“堂之飾,宏大富麗,椒蘭之氣,油然而起。”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作詩雖貴古淡,而富麗不可無,譬如松篁之於桃李,布帛之於錦繡也。”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山崖上矗立著一幢巍峨而富麗的洋樓。”
(2).富饒美麗;豐富華麗。 宋 蘇軾 《策斷二十五》:“ 契丹 自 五代 南侵,乘 石晉 之亂,奄至京邑,覩中原之富麗,廟社宮闕之壯而悅之;知不可以留也,故歸而竊習焉。” 清 戴名世 《楊劉二王合傳》:“ 崇禎 中, 陝西 羣盜起,天下大亂;而 滇 以僻遠得脫,承平且三百年,其富麗擬於中原矣。”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三章:“戰士們你一言我一語,說著 隴東 的高原, 陝北 的大山,黑壓壓的森林和富麗的河川。”
(3).形容體態豐滿美好。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 湯二官 ,不知其籍,其體富麗,其色華艷,善諧謔,後不知所終。”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詭奇
(1).詭異怪奇的事情。 清 魏源 《荊溪周君保緒傳》:“即使中年專力學問,不耗於詭奇,所就亦不當止是。”
(2).怪異奇特。 徐遲 《黃山記》:“但見浩瀚一片,了無邊際,海上 蓬萊 ,尤為詭奇。”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桃夭
《詩·周南》有《桃夭》篇,讚美男女婚姻以時,室家之好。後因以指婚嫁。 漢 阮瑀 《止欲賦》:“思桃夭之所宜,願無衣之同裳。”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將嫁於丁既納幣而乙悔丁訴之乙雲未立婚書判》:“請從玉潤之訴,無過桃夭之時。”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只為 禹門 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問桃夭。” 清 李漁 《玉搔頭·訊玉》:“我只怕盼于歸,負卻桃夭。”
大笑
笑的動作或情況
那惹人愛的容顏變成了微笑,而微笑又變成了大笑
小山
文體名。 漢 王逸 《<楚辭·招隱士>解題》:“昔 淮南王 安 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鹹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參見“ 大山小山 ”。
乃爾
(1).猶言如此。 三國 魏 曹操 《楊阜讓爵報》:“ 姜敘 之母,勸 敘 早發,明智乃爾。” 宋 楊萬里 《觀雪》詩:“屑雲作粉如何濕,琱玉為花乃爾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我謂南人不復反矣,傖楚何敢乃爾!”
(2).竟然如此。《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道過 滎陽 ,止主人舍,而所駕之驢忽然卒僵,蛆蟲流出,主遽白之。 子訓 曰:‘乃爾乎?’”
相似
相類;相像
相似三角形
豕與亥相似。——《呂氏春秋·慎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