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試筆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新正試筆原文

律應青陽杓轉斗,春隨曙色敷九有。

仙木祥徵茀祿辰,綵槃香泛廜㢝酒。

太和玉帛八瀛朝,黼扆垂衣端拱手。

昇平際運敢自矜,兢業因心期永守。

街前爆竹物象熙,樓頭積雪天恩厚。

億萬人增億萬年,東皇善錫無量壽。

詩詞問答

問:新正試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新正試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四

參考注釋

青陽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漢書·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唐 潘孟陽 《元日和布澤》詩:“青陽初應律,蒼玉正臨軒。” 明 何景明 《發京邑》詩之三:“青陽藹廢墟,春氣感鳴禽。” 郭沫若 《嘆逝》詩:“可是恨冬日要別離?可是恨青陽久不至?”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於左面東方的叫青陽,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顯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靈臺以觀雲物,降居青陽左個,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鄭氏 曰:“青陽左個,大寢東堂北偏。”

(3).猶清揚,謂眉目清秀。《韓詩外傳》卷一:“ 孔子 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陽宛兮。’” 漢 應瑒 《神女賦》:“騰玄眸而睋青陽,離朱脣而耀雙輔。”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賀 《贈陳商》詩:“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姚文燮 註:“苦節自矢,雖春姿亦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記·樂書》:“常有流星經於詞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自 西陵 《青陽》之樂,皆取之於竹。”《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明堂樂歌十》:“《青陽》奏,發《朱明》。”

(6).傳說中 黃帝 二十五子之一,與 夷鼓 同為 己 姓。《國語·晉語四》:“ 黃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陽 與 夷鼓 ,皆為 己 姓。” 韋昭 註:“ 青陽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陽縣 。 漢 為 涇縣 地。 唐 置 青陽縣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陽而得名。 明 清 屬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韓翃 《贈別韋兵曹歸池州》詩:“ 楚 竹 青陽 路, 吳 江 赤馬 船。” 宋 張孝祥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詞:“竹輿曉入 青陽 ,細風涼月天如洗。”

轉斗

(1).投放訴訟狀子的箱子。 清 李漁 《比目魚·肥遯》:“莫説我做官的人,離了職守,無拘無束,竟與神仙一般,就是做管家的,離了轉斗,也便放心樂意,做起醉漢來。”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宅門告示》:“如吏書傳送僉套或緊急文稿,許擊梆,從轉斗內投進。”

(2).轉戰。《史記·淮陰侯列傳》:“ 楚 人起 彭城 ,轉鬭逐北,至於 滎陽 ,乘利席捲,威震天下。” 唐 高適 《塞上》詩:“轉鬭豈長策,和親非遠圖。” 清 曾國藩 《金陵軍營官紳昭忠祠記》:“孤 * 鬭,累月不歸。”

曙色

破曉時的天色

從視窗透進了灰白的曙色

當曙色開始照到西邊最高的峰頂時,他的人馬還走在相當幽暗的群山之間。——姚雪垠《李自成》

九有

(1).九州。《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後,奄有九有。” 毛 傳:“九有,九州也。”《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嬰丁禍敗。” 前蜀 貫休 《行路難》詩:“九有茫茫共 堯 日,浪死虛生亦非一。” 清 黃遵憲 《感事》詩之二:“茫茫九有古 禹 域,南北東西盡戎狄。”參見“ 九州 ”。

(2).佛教語。指眾生輪迴之三界九地。 唐 王勃 《釋迦佛賦》:“恩霑九有,行洽三無。” 明 陳士元 《象教皮編·名教》:“九有者,四禪、四定為八地,合欲界一地為九有也,因果不忘,故名為有。”

仙木

古代風俗,元旦用桃木板懸掛門上,以辟邪鬼,稱仙木。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 隋 杜臺卿 《玉燭寶典·正月孟春》引《典術》:“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剬百鬼,故作桃板著戶,謂之仙木。”

茀祿

猶福祿。茀,通“ 福 ”。《詩·大雅·卷阿》:“茀祿爾康矣。” 鄭玄 箋:“茀,福也。” 宋 王安石 《壽安縣君王氏墓志銘》:“方大茀祿,以宜寵服。” 明 方孝孺 《姚貞婦贊》:“人曰孝子,茀祿是承。”

和玉

(1). 卞和 之玉。喻稀世之寶。《後漢書·劉陶傳》:“就使當今沙礫化為南金,瓦石變為 和 玉,使百姓渴無所飲,飢無所食……猶不能以保蕭牆之內也。” 李賢 註:“ 和 玉, 卞和 之玉也。”

(2). 卞和 之玉。喻不為世重的賢才。 唐 張說 《岳州別姚司馬》詩:“ 和 玉悲無已, 長沙 宦不成。”參見“ 和氏璧 ”。

八瀛

(1).八海。《舊唐書·代宗紀論》:“雖 神禹 之乘四載, 玄冥 之灑八瀛,亦不能堙洪濤而撲烈焰者,何也?良以勢既壞而不能遽救也。”

(2).古謂 中國 的四方四隅皆有瀛海環其外,故亦以借指世界。 清 趙翼 《古詩》之十:“此又昔所無,今且遍八瀛。”

黼扆

(1).古代帝王座後的屏風,上畫斧形花紋。《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 孔 傳:“扆,屏風,畫為斧文,置戶牖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敷表降闕,獻替黼扆。”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續集·黼扆》:“謹按禮書白與黑間為黼扆,則屏障畫黼文於其上,取分辨昭彰之義無疑矣。”

(2).借指帝王。 唐 顏真卿 《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丞相上柱國贈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登聞黼扆,驟列繡裳。”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勞侵黼扆,士失耕農。” 明 劉基 《感興》詩之三:“神謀不是閭閻識,廟算誰聞黼扆思。”

(3).指帝座。 清 朱琦 《感事》詩:“至尊勞旰食,軍書叢黼扆。”

垂衣

見“ 垂衣裳 ”。

端拱

(1).正身拱手。指恭敬有禮,莊重不苟。《莊子·山木》:“﹝ 孔子 ﹞左據槁木,右擊槁枝,而歌 猋氏 之風…… 顏回 端拱還目而窺之。”《晉書·隱逸傳·張忠》:“冬則緼袍,夏則帶索,端拱若屍。”《南史·王球傳》:“ 王弘 兄弟貴動朝廷, 球 終日端拱,未嘗相往來。” 清 劉大櫆 《下殤子張十二郎壙銘》:“每垂髫自內庭徐徐行至學舍,北向端拱立,長揖乃就坐。”

(2).指帝王莊嚴臨朝,清簡為政。《魏書·辛雄傳》:“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 唐 歐陽詹 《珍祥論》:“即虐如 秦皇 ,雖車轍遍於宇內,不如 太宗 端拱於堂上也。” 唐 黃滔 《省試王者之道如龍首賦》:“以端拱之尊比義,取產澤之靈合符。”

(3).謂閒適自得,清靜無為。《晉書·阮孚傳》:“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應端拱嘯詠,以樂當年耳。”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在。”

昇平

太平

昇平之世

歌舞昇平

際運

際遇;命運。 沙汀 《困獸記》五:“但是他的際運也不算壞,雖然時局變了,隨後還是做過兩任縣長,在 成都 落了業。”

敢自

(1).方言。敢情。自然;當然。如:你肯去一趟,那敢自好!2.方言。敢情。猶原來。如:屋裡敢自還有一位客人呢,我才知道。

兢業

謹慎戒懼。“兢兢業業”的省語。《陳書·宣帝紀》:“今便肅奉天策,欽承介圭。若據滄溟,踰增兢業。” 明 劉基 《甘露頌》:“深惟上天付畀之重,夙夜兢業,思與群臣庶民鹹躋雍熙,以承天眷。” 清 吳偉業 《清涼山贊佛》詩之四:“長以兢業心,了彼清浄理。”

因心

謂親善仁愛之心。《詩·大雅·皇矣》:“維此 王季 ,因心則友。” 毛 傳:“因,親也。” 陳奐 傳疏:“因訓親,親心即仁心。”《舊唐書·孝友傳序》:“善於兄弟,必能因心廣濟。” 宋 岳珂 《桯史·南陵疏文》:“因心薦嚴,雖前無此比,亦不失臣子盡誠之誼。”

爆竹

古時用火燒竹,畢剝有聲,火花迸裂,稱為爆竹。今人用紙卷火藥,點燃發響,也稱爆竹,或稱爆仗

物象

(1).外界事物。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耽虛好靜,羨此永生,獨馳思於天雲之際,無物象而能傾。”

(2).物體的形象;事物的現象。 晉 王謐 《答桓太尉難》:“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舉;運通理妙,豈粗跡之能酬?”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東,蓋以物象受名矣。”《文獻通考·經籍九》:“ 漢 魏 間人所為文,名有‘連珠’者,其聯貫物象以達己意。” 清 劉大櫆 《<張秋浯詩集>序》:“乃縈情於歌詠,寄志乎風騷,比擬辭華,雕鏤物象。” 葉聖陶 《隔膜·阿菊》:“他的視官不能應接這許多活動不息的物象。”

(3).文藝作品所創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創作中的幾個問題答<人文>編者問》:“像 魯迅 筆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復可憐的偏狹觀念所造成的卑鄙可恥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魯迅 的主旨是叫我們必須加以毀滅。”

(4).景物,風景。 唐 杜牧 《題吳興消暑樓十二韻》:“晴日登攀好,危樓物象饒。”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晏相公》:“一為清 潁 行,物象頗所覽。” 清 陳恭尹 《早發新塘浦舟中作》詩:“物象交晦明,峯雲屢開闔。”

(5).物候現象。《人民日報》1959.11.9:“號召全台總動員,人人獻農諺,人人觀天象、看物象,人人參加整理資料,人人做預報。”

樓頭

(1).樓上。 唐 王昌齡 《青樓曲》之一:“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 建章 。” 宋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落日樓頭,斷鴻聲里, 江 南遊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辭》:“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處……樓頭觀者人如堵。”

(2). 宋 時對欺詐者的鄙稱。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五》:“言人虛偽不檢者曰樓頭。蓋 宋 時 何 家樓下多亡賴,以濫惡物欺人,其時有‘ 何 樓’之號。樓頭者,蓋 何 樓之惡魁也。”

積雪

(1).堆積如雪;堆積起來的雪。《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 王逸 註:“言己乘船,遭天盛寒,舉其櫂楫,斲斫冰凍,紛然如積雪。”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五:“ 袁安 困積雪,邈然不可乾。”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詩:“荒林藏積雪,亂石起驚湍。” 宋 徐鉉 《木蘭賦》:“伊庭中之奇樹,有木蘭之可悅。外爛爛以凝紫,內英英而積雪。” 巴金 《答井上靖先生》:“在那個寒冷的夜晚,您的庭院中積雪未化。”

(2).積久下雪。《晉書·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鹹不解所以。後正會積雪始晴,廳事前餘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

恩厚

仁愛篤實。《漢書·路溫舒傳》:“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後漢書·劉虞傳》:“ 虞 以恩厚得眾,懷被 北州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弓兵伺候了老爺十多年,老爺平日待我們十分恩厚,不過缺苦官窮,有心要調劑我們,也力不從心罷了。”

億萬

極言其數之多

億萬人民

萬年

極其久遠的年代

東皇

(1).指天神 東皇太一 。 南朝 齊 謝朓 《賽敬亭山廟喜雨》詩:“秉玉朝羣帝,樽桂迎 東皇 。” 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俗尚 東皇 祀,謡傳 義帝 寃。” 元 陳樵 《碧落洞》詩:“杖頭化作光明燭,願逐 東皇 下九垓。”參見“ 東皇太一 ”。

(2).指司春之神。 唐 戴叔倫 《暮春感懷》詩:“ 東皇 去後韶華在,老圃寒香別有秋。” 宋 姜夔 《卜運算元·梅花八詠》詞:“長信昨來看,憶共 東皇 醉。此樹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 明 陳所聞 《懶畫眉·春閨四詠》曲:“愁他春盡問 東皇 ,為甚不住些兒去得忙。” 郁達夫 《除夜奉懷》詩:“明朝欲向空山遁,為恐 東皇 笑我痴。”

無量壽

(1).極言高壽,長生不老。 唐 張說 《奉和同皇太子過慈恩寺》之一:“願君無量壽,仙樂屢徘徊。”

(2).指 無量壽佛 。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其(指喇嘛教)皈依 釋迦 、金剛、 毘盧 、 藥師 、 無量壽 諸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參見“ 無量壽佛 ”。

詩詞推薦

新正試筆原文_新正試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