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十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雜言·其十原文

五典系彝倫,降衷有恆性。

聖人日恭巳,命教先庶政。

欽哉司徒職,敷播始由敬。

振德時在寬,從容俾就正。

後來何苟簡,所好非所令。

三季嘅澆漓,黎民罔興行。

孰似返淳龐,遐遵有虞盛。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十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十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張達的名句有哪些?答:張達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敬韻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五典

(1).古代的五種 * 道德。《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 孔 傳:“五典,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蔡沉 集傳:“五典,五常也。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2).傳說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傳·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杜預 註:“皆古書名。”《書序》:“ 少吳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書,謂之五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皇世《三墳》,帝代《五典》。”

(3).泛指古代典籍。 南朝 梁 蕭綱 《南郊頌》:“《五典》三墨,既葳蕤於璧水;九流《八索》,亦繽紛於 石渠 。”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講學》:“素志惟甘清淡,《三墳》、《五典》沉酣。”

(4).指《詩》、《書》、《易》、《禮》、《春秋》五經。 漢 荀悅 《申鑒·政體》:“夫道之本,仁義而已矣,五典以經之,群經以緯之。”《後漢書·朱浮傳》:“五典紀國家之政,《鴻範》別災異之文。” 李賢 注引《禮記》:“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彝倫

(1).常理;常道。《書·洪範》:“王乃言曰:‘嗚呼, 箕子 !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蔡沉 集傳:“彝,常也;倫,理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放斧斤而欲雙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倫之攸敍,不亦難乎!” 宋 朱熹 《<大學章句>序》:“夫以學校之設,其廣如此,教之之術,其次第節目之詳又如此,而其所以為教,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是以當世之人,無不學。”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彝倫》:“彝倫者,天地人之常道……不止 孟子 之言人倫而已。能盡其性,以至能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而彝倫敘矣。”

(2).指倫常。 陳獨秀 《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道德彝倫,又焉能外?”

(3).謂成為表率、成為典範。《魏書·彭城王勰傳》:“自古統天位主,曷常不賴明師,仗賢輔,而後燮和陰陽,彝倫民物者哉?” 唐 楊炯 《庭菊賦》:“ 鐘太傅 之家聲,彝倫 魏 室,道合鹽梅,功成輔弼。”

(4).指銓選官吏。《北史·魏紀四·世宗宣武帝》:“中正所銓,但為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以令才學並申,資望兼致。”

降衷

施善;降福。《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 孔 傳:“衷,善也。”《國語·吳語》:“今天降衷於 吳 , 齊 師受服。” 金 元好問 《箕山》詩:“降衷均義稟,汩利忘智決。得 隴 人望 蜀 ,有 齊 安用 薛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維皇上帝降衷下民。”

恆性

堅定、持久的勁頭

他這個人幹事很有恆性

聖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也專指孔子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唐· 韓愈《師說》

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五蠹》

(2)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命教

猶命令。《後漢書·彭寵傳》:“﹝ 子密 ﹞偽稱 寵 命教,收縛奴婢,各置一處。”

庶政

各種政務。《易·賁》:“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新唐書·高宗紀》:“ 太宗 每視朝,皇太子常侍,觀決庶政。”

司徒

(1).官名。相傳 少昊 始置, 唐 虞 因之。 周 時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漢哀帝 元壽 二年,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三公。 東漢 時改稱司徒。歷代因之, 明 廢。後別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 明 伊耕 《春懷》詩:“轉輸坐見司徒急,經略親看相國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選詩 雲間 ,徵文 白下 ,新登復社之壇。” 王季思 註:“父名 恂 ,官至戶部尚書。這職位大略和古代的司徒相近,因此稱他作司徒。”參閱《通志·職官二》、《續通典·職官二》。

(2).複姓。 五代 時有 司徒詡 。見《舊五代史·周書》本傳。

從容

(1) 悠閒舒緩

聽小子從容的表白出來。——《初刻拍案驚奇》

從容應付

(2) 充裕;寬裕

時間從容

(3) 休息

神僧且從容一日。——《西遊記》

就正

請求指導糾正

就正於恩師

後來

屬於隨後的時間或時期的;繼…之後出現的

後來的情況好多了

後來的行動

苟簡

草率而簡略。《莊子·天運》:“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漢書·董仲舒傳》:“其心欲盡滅先王之道,而顓為自恣苟簡之治。” 謝覺哉 《“反裘負薪”》:“後者要我們深入地有計畫地創造,不能苟簡,建設的道路上,不容許皮相,也沒有可徼倖取到的便宜。”

非所

(1).不按規定時間;不時。《荀子·王霸》:“傷國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謙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猶非時也。”

(2).不是人能夠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監獄、邊荒之地等。《後漢書·陳蕃傳》:“或禁錮閉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陰注陽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謂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 康熙 癸未,狀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場事牽涉,卒於非所。”

三季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末期。《國語·晉語一》:“雖當三季之王,不亦可乎?” 韋昭 註:“季,末也。三季王, 桀 、 紂 、 幽王 也。”《漢書·敘傳下》:“三季之後,厥事放紛。” 顏師古 註:“三季, 三代 之末也。” 晉 陶潛 《贈羊長史》詩:“愚生三季後,慨然念 黃 虞 。”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七:“三季淪 周赧 ,七雄滅 秦嬴 。” 清 方苞 《西鄰愍烈女》:“昔先王知民性……自三季以後,民抗敝以巧法。”

(2).指 春秋 魯昭公 時的 季孫氏 、 仲孫氏 、 叔孫氏 。《呂氏春秋·察微》:“以 魯國 恐不勝一 季 氏,況於三 季 同惡。”

澆漓

亦作“ 澆醨 ”。1.浮薄不厚。多用於指社會風氣。 南朝 齊 王融 《為竟陵王與劉虯書》:“淳清既辨,澆漓代襲。” 唐 張九齡 《敕歲初處分》:“政猶蹐駁,俗尚澆醨,當是為理之心未返於本耳。”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德濟齋夫子》:“人心為風俗之本,未有人心澆漓而風俗樸厚者。” 魯迅 《熱風·隨感錄五十八》:“慷慨激昂的人説:‘世道澆漓,人心不古,國粹將亡,此吾所為仰天扼腕切齒三嘆息者也!’”

(2).文風浮艷不實。《舊五代史·周書·馮道傳》:“ 道 尤長於篇詠,秉筆則成,典麗之外,義含古道,必為遠近傳寫,故漸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肅然,無澆醨之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殷文圭》:“ 唐 季,文體澆漓,才調荒穢。”

(3).酒味淡薄。亦借指薄酒。 唐 皮日休 《酒中十詠·酒泉》:“玉液是澆漓,金沙乃糟粕。”

黎民

庶民,人民

興行

(1).因受感發起而實行。《孝經·三才》:“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漢書·元帝紀》:“五年春三月,詔曰:‘蓋聞明王之治國也,明好惡而定去就,崇敬讓而民興行,故法設而民不犯,令施而民從。’”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君敦尚謙讓,俾民興行。”

(2).盛行;使之盛行。《續資治通鑑·宋真宗鹹平元年》:“上好儉則國有餘財,下不僭則家有餘資,自然廉讓興行,盜賊鮮少。” 魯迅 《花邊文學·法令和歌劇》:“既積無量之福,又極視聽之娛,現在未來,都有好處,這是向來興行佛事的號召的力量。”

淳龐

亦作“湻龐”。猶淳厚。 宋 文天祥 《跋<劉父老季文畫像>》:“予觀其田裡淳龐之狀,山林朴茂之氣,得壽於世,非曰偶然。” 明 高攀龍 《<慮得集>序》:“讀茲集者,觀其湻龐敦樸之意,可以知其源與根矣。” 清 曹寅 《詠桐君木枕》:“何甘糟粕羣容與,自近淳龐益醒然。”

詩詞推薦

  • 當窗織

    王建唐代〕嘆息復嘆息,園中有棗行人食。貧家女為富家織。翁母隔牆不得力。水寒手澀絲脆斷,續來續去心腸爛。草蟲促促
    雜言·其十原文_雜言·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塘雲四景為余鞠夫題·其一·方塘一鑒

    佘翔明代〕水似滄浪好濯纓,先朝曾說五雲生。至今不染風塵色,日月雙丸鏡里行。
  • 題靜憩軒

    乾隆清代〕靜憩軒實青宮名,爾時真靜亦真憩。居今那有靜憩時,無過相沿額勝地。悅心殿側室三間,蒼松怪石頗佳致。額以
  • 離相院

    丘葵宋代〕一夕僧留宿,翛然萬慮空。草分仙掌綠,芬發御袍紅。白鳥松梢雪,玄談塵尾風。因悲人世上,終日業塵中。
  • 丁巳調選

    陳宓宋代〕人生四十方強仕,一調十年能幾回。蟬冕未加頭蚤累,詩成水上見風行。筆端萬類因陵暴,世態浮雲任變更。且盡
    雜言·其十原文_雜言·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雨夜呈長官

    李群玉唐代〕遠客坐長夜,雨聲孤寺秋。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愁窮重於山,終年壓人頭。朱顏與芳景,暗赴東波流。鱗翼
    雜言·其十原文_雜言·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新春遊萬壽山報恩延壽寺諸景即事雜詠·其五

    乾隆清代〕肖翹蠕動柳生稊,脈潤土膏欲作泥。卻繾吾民於耜者,趁時布種可能齊。
  • 韓魏公讀書堂

    游酢宋代〕去郡五里安國寺,斷蓬荒蓧成邱墟。郡人不置瓜李嫌,公亦甘與泉石居。想憎俗事敗人意,獨願燈火勤三餘。今人
  • 避暑江瀆祠池

    宋祁宋代〕溪淺容篙短,舟移覺岸長。煙稠芰荷葉,霞熱荔支房。技疊參撾鼓,杯寒十饋漿。便成逃暑醉,官事底相妨。
    雜言·其十原文_雜言·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南康縣圃賞梨花呈長官

    趙必象宋代〕點綠妝紅千萬般,薰桃染柳更蒸蘭。利花也費東風力,九十日春無點閒。
    雜言·其十原文_雜言·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釣台吟送人之桐廬·其三

    王立道明代〕赤符久已定長安,只合歸來把釣竿。後人不讀樊英傳,肯信人間行路難。
  • 齋中宴坐戲成

    乾隆清代〕看山似馳驛,信宿策歸驄。了識非遊客,明仍返法宮。往來初不覺,朝暮迅其中。冬暖霏酥雨,稍欣滋麥芃。
  • 上都

    晁公溯宋代〕晚歲辭荒塞,青春赴上都。望雲君日近,犯斗客星孤。獻納看多士,衰遲失壯圖。功名吾已懶,歸擬著潛夫。
    雜言·其十原文_雜言·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田居四首

    秦觀宋代〕入夏桑柘稠,陰陰翳墟落。新麥已登場,余蠶猶占箔。隆曦破層陰,霽靄收遠壑。雌蜺臥淪漪,鮮飆泛叢薄。林深
  • 依韻和酬留別

    強至宋代〕魏國山河氣自雄,殊方客子一身窮。靈文獨富肝脾內,秀句連成咳唾中。細數舊遊如俯仰,俄驚新別又西東。郡侯
  • 題玉瀾堂

    乾隆清代〕堂陛俯平湖,春冰雪滿鋪。迷離同一色,茗邈泯方隅。絕勝縠還綺,群棲雁與鳧。靜看堅白里,瀾意詎寧無。
  • 春遊

    佚名宋代〕幽人何事苦傷春?春雨無端愁煞人。不但幽人獨愁怨,江頭多少柳眉頻。
    雜言·其十原文_雜言·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贈史開封

    楊巨源唐代〕天低荒草誓師壇,鄧艾心知戰地寬。鼓角迥臨霜野曙,旌旗高對雪峰寒。五營向水紅塵起,一劍當風白日看。曾從
  • 別怨

    祖詠唐代〕送別到中流,秋船倚渡頭。相看尚不遠,未可即回舟。
    雜言·其十原文_雜言·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眼兒媚(妓)

    辛棄疾宋代〕煙花叢里不宜他。絕似好人家。淡妝嬌面,輕注朱唇,一朵梅花。相逢比著年時節,顧意又爭些。來朝去也,莫因
    雜言·其十原文_雜言·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雜言·其十原文_雜言·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