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用卿歸新安原文
葵葉榴花滿座看,芳尊綠蟻任交歡。
莫言歸興依蘭槳,且引薰風醉籜冠。
城外青山疑故國,江南秋水憶新安。
那堪惜別金台下,愁聽離鴻不忍彈。
詩詞問答
問:送吳用卿歸新安的作者是誰?答:汪禮約
問:送吳用卿歸新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吳用卿歸新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榴花
(1).石榴花。 唐 李商隱 《茂陵》詩:“ 漢 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元 劉詵 《和東坡四時詞》之二:“槐影橫階午簟涼,榴花滿地風簾靜。” 明 孫仁孺 《東郭記·鬱陶思君爾》:“良人去久,沒個人兒走,風吹榴花紅欲剖,問道兒家知否?”
(2).據《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載, 頓遜國 有酒樹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數日成酒。後以“榴花”雅稱美酒。 南朝 梁元帝 《劉生》詩:“榴花聊夜飲,竹葉解朝酲。” 唐 李嶠 《甘露殿侍宴應制》詩:“御筵陳桂醑,天酒酌榴花。” 宋 王安石 《寄李士寧先生》詩:“渴愁如箭去年華,陶情滿滿傾榴花。”
滿座
指劇場、影院等的坐位坐滿或有座位的票賣完
芳尊
見“ 芳樽 ”。
交歡
(1) 結交朋友而相互歡悅
(2) 指男女歡會
言歸
(1).回歸。言,助詞。《詩·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一說為我歸。 毛 傳:“言,我也。” 唐 道宣 《續高僧傳·譯經四·玄奘》:“ 奘 少離桑梓,白首言歸,訪問親故,零落殆盡。” 清 萬壽祺 《答武進劉十》詩:“亂瘼何畤已?言歸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詩:“泊泊歲將暮,言歸尚未能。”
(2).《詩·周南·葛覃》有“言告言歸”之句,因以“言歸”指《詩·葛覃》篇。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放隊》:“羽觴湛湛,方陳《既醉》之詩,鼉鼓淵淵,復奏‘言歸’之曲。”
薰風
(1).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詩之四:“層軒南向坐薰風,極目平疇遠近同。” 陳毅 《紀念寧滬解放十周年》詩:“解放 寧 滬 吾道東,大軍整肅勝薰風。”
(2).相傳 舜 唱《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句,見《孔子家語·辯樂》。後因以“薰風”指《南風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有虞 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詩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鏗然澗谷含宮徵,節奏未伐君獨喜。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
籜冠
竹皮冠。用竹筍皮製成的帽子。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夏景沖澹偶作次韻》之一:“蟬雀參差在扇紗,竹襟輕利籜冠斜。” 清 戴名世 《陳士慶傳》:“已而入 函谷關 至 終南 ,有老人籜冠羽衣坐在洞中,辟穀久矣。”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故國
(1) 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國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國,本國
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於疇日。——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生活習慣基本上保持故國的一套
(3) 故鄉,家鄉
取醉他鄉客,相逢故國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詩》
(4) 舊都。南宋時指汴京
(5) 指舊地;古戰場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惜別
捨不得離別
惜別之情
金台
(1).金砌的台;華美的台。《藝文類聚》卷二七引 三國 魏 崔琰 《述初賦》:“列金臺之蹇產,方玉闕之嵯峨。”
(2).神話傳說中神仙居處。《海內十洲記·崑崙》:“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海中有金臺,出水百丈,結搆巧麗,窮盡神功。”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七:“金臺羅中天,羽客恣游息。”
(3). 黃金台 的省稱。比喻延攬士人之處。 唐 羅隱 《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詩之一:“正憂衰老辱 金臺 ,敢望 昭王 顧問來。” 宋 秦觀 《謝程公闢啟》:“引置 金臺 之館,俾參珠履之游。” 郭沫若 《歸國雜吟》:“ 金臺 寂寞思 廉頗 ,故國蒼茫走 屈平 。”參見“ 黃金臺 ”。
(4).指古 燕 都 北京 。 明 沉榜 《宛署雜記·鋪行》:“當 成祖 建都 金臺 時,即因居民疎密,編為保甲。”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詩:“ 金臺 酒坐擘紅箋,雲散星離又十年。” 章炳麟 《詠南海康氏》:“北上 金臺 望國氛,‘ 對山 救我’帶猶存。”
愁聽
聽而生愁,怕聽。 唐 王昌齡 《送魏二》詩:“憶君遙在 瀟 湘 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宋 柳永 《過澗歇近》詞:“疏簾風動,漏聲隱隱,飄來轉愁聽。”
離鴻
(1).失群的雁,離散的雁。 晉 潘岳 《笙賦》:“夫其悽戾辛酸,嚶嚶關關,若離鴻之鳴子也。” 唐 權德輿 《送人使之江陵》詩:“紛紛別袂舉,切切離鴻響。”
(2).比喻遠離的親友。 宋 周邦彥 《浪淘沙慢》詞:“念 漢 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絶。” 明 陳子龍 《月夜遊劍池作》詩:“離鴻別燕滿天地,登高四顧心茫然。”
(3).古樂曲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師涓 出於 衛靈公 之世,能寫歷代之樂,善造新曲以代古聲,故有四時之樂……春有《離鴻》、《去雁》、《應苹》之歌。” 唐 駱賓王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得風字》詩:“玉柱《離鴻》怨,金罍浮蟻空。”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詩詞推薦
無題·一支清采妥湘靈
魯迅〔近現代〕一支清采妥湘靈,九畹貞風慰獨醒。無奈終輸蕭艾密,卻成遷客播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