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柳娘原文
想臨行上馬。
想臨行上馬。
其實痛嗟。
哭得我似呆痴。
瘦得我似唓嗻。
別離剛半晌。
卻是掩過繡裙兒。
寬褪三四褶。
看清霜滿路。
看清霜滿路。
高下路回折。
我這裡賓士。
他在何處睡歇。
詩詞問答
問:香柳娘的作者是誰?答:李景雲 崔時佩
問:香柳娘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南西廂 第三十齣
參考注釋
臨行
將要離開,將要離別
臨行匆匆,不及告別
上馬
(1) 騎上馬背
那個競技場騎手騰身上馬
(2) 比喻某個重大工程項目或工作開始進行
他承包的工程明年開春就上馬
(3) 指領導者指揮者上任
丁浩上馬以來,單位的經濟效益比原來大有好轉
其實
(1) 承上文轉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畫家其實並非不懂世故
(2) 確實;的確
其實不是她說的那個意思
呆痴
遲鈍,愚笨。 元 關漢卿 《竇娥冤》楔子:“婆婆,女孩兒早晚呆痴,看小生薄面,看覷女孩兒咱。” 清 洪昇 《長生殿·窺浴》:“凝睛睇,恁孜孜含笑,渾似呆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寧》:“媼謂生曰:‘我言少教誨,此可見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嬰兒。’”
唓嗻
(1) 厲害;兇狠
那一個爺娘不間疊,不似俺,忒唓嗻劣缺。——元· 關漢卿《拜月亭》
(2) 有名的,出眾
又好人材…又是唓嗻大官府第出身。——《京本通俗小說》
別離
(1) 離別;分離
別離家鄉,踏上征途
心知長別離。——《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輕別離。——唐· 白居易《琵琶行
並序
(2) 》
半晌
(1) 〈方〉
(2) 半天
(3) 好大一會兒,好久
我走了半晌才走到
寬褪
謂因瘦損而覺衣服肥大。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懨懨瘦損,早是傷神,那值殘春。羅衣寬褪,能消幾度黃昏?” 元 王仲元 《粉蝶兒》套曲:“折倒的風流體尩羸,紅衫兒寬褪,翠裙腰難繫。”《霓裳續譜·芳草含煙》:“減點腰圍,閒夢悠悠,閒愁細細。羅衣寬褪,寳篆香濃,珠簾高捲,繞闌乾燕子飛飛。”
三四
(1).猶言再三再四。《北齊書·崔邏傳》:“握手殷勤,至於三四。”
(2).表示為數不多。 宋 歐陽修 《歸自謠》詞:“春艷艷,江上晚山三四點。”
看清
(1) 清晰地看見;看清楚
(2) 認識清楚
他看清了問題的本質
清霜
(1).寒霜;白霜。《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晉 湛方生 《弔鶴文》:“獨中宵而增思,負清霜而夜鳴。” 唐 聶夷中 《贈農》詩:“清霜一委地,萬草色不緑。” 明 袁宏道 《短歌燕中逢樂之律作》:“明月浮空,清霜墮地。”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凍得儗儗的雲色,映著半新不舊的赤旗,時時招拂。”
(2).用以喻頭髮花白。 金 元好問 《征人怨》詩:“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滿鏡中。” 楊朔 《十月北京城》:“這些可敬的老藝人,到滿頭清霜的年齡,倒更懂得用雙手來美化我們的生活了。”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回折
迴旋;迂迴曲折。 漢 王粲 《初征賦》:“違世難以迴折兮,超遙集乎蠻 楚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贛水》:“ 東大湖 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與城齊,南緣迴折至 南塘 。”
這裡
這個地方
我們從這裡往哪兒
賓士
車馬等快速地跑
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茅盾《白楊禮讚》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