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滌山原文
大滌洞天玉為室,真官典校長生籍。
青山九鎖閟仙源,老盡碧桃人不識。
祖龍求仙徒用力,駕海欲驅山下石。
神人倚柱不與行,留得岩前隱山跡。
詩詞問答
問:游大滌山的作者是誰?答:楊傑
問:游大滌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楊傑的名句有哪些?答:楊傑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2. 《洞霄圖志》卷四祖龍句始為另一首,題作仙跡岩
參考注釋
洞天
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是洞中別有天地,現在借指引人入勝的境地
別有洞天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真官
仙人而有官職者。亦指道士。 唐 劉長卿 《望龍山懷道士許法稜》詩:“空林閒坐獨焚香,真官列侍儼成行。” 唐 皎然 《宿道士觀》詩:“清佩聞虛步,真官方宿朝。” 宋 洪邁 《夷堅丁志·路當可》:“後數聞術士至,必相與合力敵之,往往告捷。及 路真官 來,翁又呼謂眾曰:‘吾聞 路真官 法力通神,非常人比,必不免。’”
典校
(1).謂主持校勘書籍。 漢 班固 《答賓戲》:“ 永平 中為郎,典校秘書,專篤志於儒學,以著述為業。” 清 方苞 《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經傳諸子,皆 周 人之書,遭 秦 火而始出於 漢 ,故使 歆 典校,卒 向 之業。”
(2).指校書之官。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案《蜀志》稱 王崇 補 東觀 , 許蓋 掌禮儀,又 郤正 為秘書郎,廣求 益部 書籍。斯則典校無闕,屬辭有所矣。”
生籍
舊謂登記投生者的冊子。 唐 李白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詩:“北 酆 落死名,南斗上生籍。” 前蜀 杜光庭 《駱將軍醮詞》:“落罪書於北府,紀生籍於 南昌 。”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九鎖
謂道路曲折險阻。 宋 林景熙 《大滌洞天》詩:“九鎖絶人寰,一嶂聳天柱。” 明 宋濂 《瑯琊山遊記》:“蓋峯迴路轉,九鎖而至 開化禪院 。”
仙源
(1).道教稱神仙所居之處。《雲笈七籤》卷二七:“福地第四曰東仙源,福地第五曰西仙源,均在 台州 黃巖縣 屬地。”
(2).特指 晉 陶淵明 所描繪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唐 王維 《桃源行》:“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3).借指風景勝地或安謐的僻境。 明 顧大典 《青衫記·郊遊訪興》:“花光艷,草色新,且停驂向仙源問津。” 清 吳偉業 《避亂》詩之一:“白雲護仙源,劫灰應不擾。”
老盡
謂一生盡力,年老而力衰。語出《韓詩外傳》卷八:“昔者 田子方 出,見老馬於道,喟然有志焉,以問於御者曰:‘此何馬也?’御曰:‘故公家畜也,罷而不為用,故出放之也。’ 田子方 曰:‘少盡其力,而老棄其身,仁者不為也。’束帛而贖之。窮士聞之,知所歸心矣。” 宋 蘇軾 《與臨安令宗人同年劇飲》詩:“黃雞催曉不須愁,老盡世人非我獨。”
桃人
桃木俑。舊時迷信謂鬼畏桃木,因削桃木為人形,用以驅鬼辟邪。《論衡·訂鬼》引《山海經》:“ 黃帝 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 神荼 、 鬱壘 與虎,懸葦索以御。”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於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虎畫於門。”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冥跡》:“ 魏 韋英 卒後,妻 梁氏 嫁 向子集 。嫁日, 英 歸至庭,呼曰:‘ 阿梁 ,卿忘我耶!’ 子集 驚,張弓射之,即變為桃人、茅馬。”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祖龍
(1).指 秦始皇 。《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六年﹞秋,使者從 關 東夜過 華陰 平舒道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 滈池君 。’因言曰:‘今年 祖龍 死。’”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祖,始也;龍,人君象。謂 始皇 也。” 唐 胡曾 《詠史詩·東海》:“自是 祖龍 先下世,不關無路到 蓬萊 。” 明 許時泉 《武陵春》:“只弄得 上蔡門 兔犬酸心, 望夷宮 馬鹿攢眉,鮑魚車風動 祖龍 歸,四海內干戈鼎沸。” 清 梁佩蘭 《易水行》:“ 荊卿 不得刺 秦王 , 無且 在殿提藥囊,為謀不成實天意, 祖龍 膽落 荊卿 死。”
(2).借指其他帝王。 唐 溫庭筠 《湖陰詞》:“祖龍黃鬚珊瑚鞭,鐵驄金面青連錢。”按,《晉書·明帝紀》:“帝母 荀氏 , 燕 代 人,帝狀類外氏,鬚黃。”此指 晉明帝 。
求仙
(1) 求訪仙人或仙方
求仙問卜
(2) 祝求神仙
用力
花費精力;使勁
用力喊叫
駕海
(1).航海。 唐太宗 《幸武功慶善宮》詩:“梯山鹹入款,駕海亦來思。”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詩:“朝宗延駕海,師役罷梁 溠 。”
(2).支撐水宮。駕,通“ 架 ”。 元 關漢卿 《哭存孝》第三折:“他是那擎天白玉柱,端的是駕海紫金梁。”
(3).鼓浪。 元 王惲 《大雹行》:“黑風駕海天外立,萬騎先聲振林谷。”
驅山
指神助 秦始皇 驅趕山石下海造橋的典故。《西湖二集·馬神仙騎龍升天》:“ 秦皇 謾作驅山計,滄海茫茫轉更深。”參見“ 驅石 ”。
下石
往井下丟石塊。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六:“已擠溝壑,猶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彎弓而相射。” 清 唐孫華 《贈同年趙蒙泉》詩:“臨危翻下石,顛岸復彎彀。”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非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參見“ 落井下石 ”。
神人
(1) 神仙;道教指得道的人
(2) 才貌出眾世上罕見的人
同捨生…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倚柱
(1).靠在柱子上。《戰國策·燕策三》:“ 軻 ( 荊軻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駡。”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夏侯太初 嘗倚柱作書。”
(2).據《戰國策·齊策四》載, 齊 人 馮諼 客於 孟嘗君 ,左右賤之,食以草具。 馮諼 倚柱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孟嘗君 命左右食之。有頃, 馮諼 復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孟嘗君 命左右為之駕。後有頃, 馮諼 又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 孟嘗君 乃使人給其老母食用,無使乏。於是 馮諼 不復歌。後因以“倚柱”謂辭家求宦,不能侍親於膝下。 宋 劉克莊 《賀新郎·實之用前韻為老者壽戲答》詞:“老去聊攀 萊子 例,倒著斑衣戲舞。記田舍、火鑪頭語。肘後黃金腰下印,有高堂、未敢將身許。且扇枕,莫倚柱。”
(3).倚靠的柱子。多比喻支持者。 郁達夫 《過去》:“ 老二 象一隻雄雞,有什麼可笑的事情發生的時候,總要我做她的倚柱,撲上身來笑個痛快。”
不與
不贊成
仁陷於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明·馬中錫《中山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