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子蒼放船南山石壁下原文
南山修源何所似,顧痴鋪張側釐紙。
酒酣漱墨風雨來,咫尺煙昏生萬里。
韓侯靜者妙英姿,乃呼扁舟共遨戲。
我曹竟墮善幻中,叩舷歌呼但沾醉。
寺下回潭凝不流,中有臥石如潛虬。
孤峰已銜半規日,連山倒垂波底浮。
韓侯風雅才甚優,胸中何止吞萬牛。
未向承明草蓮燭,小留南國馴沙鷗。
會須喚仗入天陛,尚憶溪邊橫小舟。
但願故人俱厚祿,平子不妨吟四愁。
詩詞問答
問:同子蒼放船南山石壁下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同子蒼放船南山石壁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原校:一作雲
參考注釋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何所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
鋪張
過分講究排場而耗費許多財物
鋪張浪費
酒酣
謂酒喝得盡興,暢快。《呂氏春秋·長攻》:“ 代君 至,酒酣,反斗而擊之,一成腦塗地。”《史記·高祖本紀》:“酒酣, 高祖 擊築,自為歌詩。”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不醒不醉曰酣。一曰酣,洽也。” 晉 左思 《詠史》之六:“ 荊軻 飲 燕 市,酒酣氣益振。”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六:“微雨喜初霽,酒酣江復清。”
漱墨
汲墨。 金 王子端 《水調歌頭》詞:“肝肺出芒角,漱墨作枯楂。”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靜者
深得清靜之道、超然恬靜的人。多指隱士、僧侶和道徒。《呂氏春秋·審分》:“得道者必靜,靜者無知。”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始寧墅》詩:“拙疾相倚薄,還得靜者便。” 黃節 注引《論語》:“智者動,仁者靜。”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 蔡侯 靜者意有餘,清夜置酒臨前除。” 仇兆鰲 註:“ 夢弼 謂: 蔡侯 為人恬靜而意氣有餘。” 清 趙翼 《題鄒蓮浦小照》詩:“超然靜者心,小憇寄幽矚。”
英姿
英俊勇武的風姿
英姿颯爽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遨戲
猶遊戲。 漢 王充 《論衡·刺孟》:“夫人無故,毀瓦畫墁,此不痴狂,則遨戲也。” 宋 司馬光 《龍圖閣直學士李公墓志銘》:“兄 綯 教之書,嚴其課程而出,公遨戲自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菱角》:“一日,至祠,有少女挽兒遨戲其中。”
我曹
我們。《東觀漢記·張堪傳》:“ 堪 守 蜀郡 , 公孫 述 遣擊之。 堪 有同心之士三千人,相謂曰:‘ 張君 養我曹,為今日也。’” 漢 蔡琰 《悲憤詩》:“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唐 杜甫 《狂歌行贈四兄》:“ 長安 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馬聽晨雞。” 明 葉盛 《水東日記·看議何觀》:“上雖怒 觀 ,猶令我曹看議,蓋甚盛德也。”
善幻
(1).善於幻術。 唐 韓愈 《送高閒上人序》:“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技能。”
(2).指善意的戲謔。 唐 韓愈 《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又言致豬鹿,此語乃善幻。” 錢仲聯 集釋:“善幻猶雲善戲。”
叩舷
謂以槳擊船舷以為歌詠的節拍。 晉 郭璞 《江賦》:“忽忘夕而宵歸,詠採菱以叩舷。” 唐 韓愈 《湘中》詩:“苹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叩舷歌。”
歌呼
歌唱;高吟呼號。 秦 李斯 《諫逐客書》:“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 秦 之聲也。”《史記·曹相國世家》:“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 宋 蘇軾 《再和黃魯直》之一:“且復歌呼相和,隔牆知是 曹參 。”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慶祝滬寧克復的那一邊》:“堅苦的進擊者向前進行,遺下廣大的已經革命的地方,使我們可以放心歌呼。”
沾醉
謂大醉。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府縣·金元煥》:“即具酒肴盛饌……人人以大觥沃之沾醉。” 清 周亮工 《與陳琪園書》:“旅次 龍山 ,飲羊羔酒過多,沾醉,草草都不能文。”
霑醉:大醉。因酒醉時胸襟沾濕,故稱。《漢書·遊俠傳·陳遵》:“嘗有部刺史奏事,過 遵 ,值其方飲,刺史大窮,候 遵 霑醉時,突入見 遵 母。” 顏師古 註:“霑,濕。言其大醉也。”《資治通鑑·唐僖宗中和四年》:“從者皆霑醉。” 胡三省 註:“霑醉,言飲酒大醉,胸襟霑濕,不能自持也。” 清 鄭燮 《再和盧雅雨》之四:“皂隸解吟箋上句,輿臺霑醉柳邊城。”
下回
(1).下次。《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我和你兩位吃杯茶,和和事,下回不必再吵了。” 巴金 《秋》四:“好,這回饒了,下回定要重重處罰。”
(2).指章回小說的下一回目。《三俠五義》第二十回:“不知老道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潛虬
見“ 潛虯 ”。
亦作“ 潛虬 ”。亦作“潛虯”。1.猶潛龍。喻有才德而未為世重用之人。 晉 左思 《蜀都賦》:“下高鵠,出潛虯。”《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李善 註:“虯以深潛而保真,鴻以高飛而遠害。今已嬰俗網,故有愧虯鴻也。” 唐 李白 《贈別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詩:“令弟經濟士,謫居我何傷。潛虬隱尺水,著論談興亡。” 唐 孟郊 《寄張籍》詩:“浮云何當來,潛虬會飛騰。”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 李白 稱之為‘經濟士’,又稱之為‘潛虯’(臥龍)。”
(2).無名指。《全唐詩》卷八七八載《招手令》:“潛虯闊玉柱三分,奇兵闊潛虯一寸。”自註:“潛虯,無名指也。”
半規
半圓形。有時借指太陽或月亮。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南亭》詩:“密林含餘清,遠峯隱半規。” 宋 楊萬里 《海門殘照》詩:“萬里長江白,半規斜日黃。” 陳毅 《泗宿道中》詩:“半規殘月照,鐵騎送長征。”
連山
(1).古《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賈公彥 疏:“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於山,故名《易》為《連山》。” 唐 韓愈 《毛穎傳》:“﹝ 蒙恬 ﹞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連山》、《歸藏》,簡編並沒。”
(2).連綿的山嶺。 南朝 梁 吳均 《至湘洲望南嶽詩》:“重波淪且直,連山糾復紛。” 唐 王維 《終南山》詩:“ 太乙 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宋 蘇轍 《同王適賦雪》:“重樓復閤爛生光,絶澗連山漫不見。”
(3).滿山。 唐 盧綸 《春日臥病示趙季黃》詩:“黃埃滿市圖書賤,黑霧連山虎豹尊。” 清 王凱泰 《台灣雜詠》:“好竹連山覺筍香,馬蹄入市許先嘗。”
(4).見“ 連山眉 ”。
倒垂
(1).指物體倒懸著垂下。 北周 庾信 《北園新齋成應趙王教》詩:“月懸唯返照,蓮開長倒垂。”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連山倒垂,萬象在下,浮空泛景,盪若無外。”
(2).指人頭朝下腳朝上地被倒掛,比喻處境極其困苦危急。 宋 司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傷國者疏》:“朝廷當此之際,解兆民倒垂之急,救國家累卵之危,豈暇必俟三年然後改之哉!” 宋 岳飛 《謝講和赦表》:“圖暫安而解倒垂,猶之可也;顧長慮而尊中國,豈其然乎!”
(3).倒掛著下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黃連花》:“其一枝生絶壁間,募人懸絙倒垂取之,重至三兩。”
雅才
亦作“ 雅材 ”。不同尋常的才智。《漢書·禮樂志》:“ 河間獻王 有雅材。” 唐 杜甫 《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詩:“是以資雅才,煥然立新意。” 清 譚嗣同 《三十自紀》:“精識雅才,所當更鑑其失,何復更效之也?”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何止
不止;豈止
中華大地,英才何止萬千
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後者也。”
(2).即 承明廬 。《漢書·翼奉傳》:“ 未央宮 又無 高門 、 武臺 、 麒麟 、 鳳皇 、 * 、 玉堂 、 金華 之殿,獨有 前殿 、 曲臺 、 漸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陽尹荊州》詩:“驂駕乘駟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想夜半 承明 ,留教視草,卻遣籌邊。”參見“ 承明廬 ”。
蓮燭
猶蓮炬。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寄竹溪》詞:“道荒蕪羞對,宮中蓮燭;昏花難映,閣上藜光。” 金 周昂 《即事》詩:“南苑霓旌動繚墻,天街蓮燭照脩廊。”
小留
(1).暫時挽留。 晉 山濤 《啟事》:“祭酒 庾純 ,強正有學,亦堪取選。國學初建, 王 荀 已亡, 純 能其事,宜當小留,粗立其制。”
(2).暫時留止。 唐 杜甫 《彭衙行》詩:“小留 同家窪 ,欲出 蘆子關 。”
南國
祖國的南部
沙鷗
指棲息沙洲的鷗一類的水鳥
會須
(1).適逢需要。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 袁 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2).應當。 唐 項斯 《山友贈蘚花冠》詩:“會須尋道士,簪去遶霜壇。” 元 王惲 《平湖樂》曲:“會須滿載,百壺春酒,撾鼓盪風猗。” 沉礪 《送窮》詩:“會須立馬 崑崙 上,散髮披襟唱《大風》。”
喚仗
唐 宋 天子上朝的儀式之一。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六:“方 唐 盛時,立仗於 宣政 ,天子坐紫宸,而 金吾殿 中細仗自東西上閤門入,謂之喚仗。”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武昌西山》:“玉堂卻對 鄧公 直,北門喚仗聽風雷。”《宋史·禮志二十》:“入閤儀。 唐 制:天子日御正衙以見羣臣,必立仗。朔望薦食陵寢,不能臨前殿,則御便殿,乃自正衙喚仗由 宣政 兩門而入,是謂東、西上閤門,羣臣俟於正衙者因隨以入,故謂之入閤。”
天陛
(1).天宮台階。借指天上宮闕。 宋 何大圭 《水調歌頭》詞:“風纏雲捲,轉覺天陛玉樓寬。”
(2).帝王宮殿之台階。借指朝廷。 唐 韋應物 《賈常侍林亭燕集》詩:“高賢侍天陛,跡顯心獨幽。” 宋 王庭珪 《贈胡紹立》詩:“此去飛騰對天陛,不應顦顇困書生。”
溪邊
古代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 天帝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邊,席其皮者不蠱。” 郭璞 註:“或作谷遺。” 畢沅 曰:“草木鳥獸之名多雙聲,當為谷遺。”
但願
只希望;只願
但願我重新變得年輕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厚祿
(1).優厚的俸祿。《墨子·尚賢中》:“故當是時,雖在於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宋書·王僧達傳》:“如使臣享厚祿,居重榮,衣狐坐熊,而無事於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唐 杜甫 《狂夫》詩:“厚祿故人書斷絶,恆飢稚子色淒涼。” 清 蔣士銓 《臨川夢·哱叛》:“合得上厚祿高官,都只為積祖承恩相挈帶。”
(2).指食祿豐厚之士卒。《呂氏春秋·簡選》:“驅市人而戰之,可以勝人之厚祿教卒。” 陳奇猷 校釋:“古者士亦食祿,厚祿即指厚祿之士。”
不妨
(1)
最好還是
你不妨現在就告訴他
(2)
無任何害處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3)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我不妨說,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
四愁
(1).“ 四愁詩 ”的省稱。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四愁七哀》:“《四愁》, 漢 張衡 所作,傷時之文也。” 唐 李嘉祐 《暮秋遷客增思寄京華》詩:“ 宋玉 怨三秋, 張衡 復‘四愁’。” 清 姚鼐 《送一青歸因寄仲郛》詩:“天末‘四愁’思莫致,秋來‘九辨’送將歸。”
(2).泛指愁思。 唐 王維 《送丘為往唐州》詩:“四愁連 漢水 ,百口寄隨人。” 唐 孟郊 《百憂》詩:“智士日千慮,愚夫惟四愁。”參見“ 四愁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