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昭烈廟詠事原文
昭烈不失為賢君,諸葛則誠稱賢相。
君臣同心期中興,惟能王蜀失所望。
終致安樂喪其基,豈天不祚炎劉貺。
元成桓靈敗德久,縱懷恢復無救喪。
所以向為酌中論,難在守成倍開創。
詩詞問答
問:漢昭烈廟詠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漢昭烈廟詠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漾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
2. 去聲
參考注釋
昭烈
顯赫;顯著。 三國 魏 曹操 《表糜竺領嬴郡》:“偏將軍 糜竺 ,素履忠貞,文武昭烈。” 姚華 《論文後編》:“然詞賦之體, 韓 猶不勝,若正統於 蜀 ,則 子美 為昭烈矣。”
不失
(1).不偏離;不失誤。《易·隨》:“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孔穎達 疏:“以所隨之處不失正道,故出門即有功也。”《論衡·量知》:“御史之遇文書,不失分銖。” 劉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點差錯。”
(2).不遺漏;不喪失。《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義:“恢恢疎闊而自無漏網之人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酌奇而不失其真,翫華而不墜其實。”
(3).還算得上;不愧。 明 胡應麟 《詩藪·外編·元》:“故蹈 元 之轍,不失為小乘;入 宋 之門,多流於外道也。” 茅盾 《子夜》十七:“ 吳蓀甫 乾笑著說:‘能進能退,不失為英雄。’”
賢君
(1).賢明的君主。《國語·越語上》:“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 宋 秦觀 《國論》:“若以功業言之,則 始皇 之英偉傑特,又非 武帝 之可比也,然而萬世之下,號 始皇 為暴主,稱 武帝 為賢君。”《清史稿·禮志三》:“且 蜀 漢 至初 唐 不乏賢君,安可闕略!”
(2).指封建時代賢明的貴族或地方官。 漢 王充 《論衡·定賢》:“ 信陵 、 孟嘗 、 平原 、 春申 ,食客數千,稱為賢君。”《三國志·魏志·賈逵傳》:“ 絳 吏民聞將殺 逵 ,皆乘城呼曰:‘負要殺我賢君,寧俱死耳!’” 宋 孔平仲 《孔氏雜說》卷一:“人臣得稱聖君、賢君, 晉 曹攄 一縣號曰聖君。《薛宣傳》‘屬縣各得賢君’是也。”
諸葛
——複姓
賢相
賢明的宰相。《荀子·富國》:“使百姓無凍餧之患,則是聖君賢相之事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之二:“賢相謝世運,遠圖因事止。” 明 焦竑 《玉堂叢語·文學》:“承上問而不蔽下臣之美,賢相之盛節也。”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田軍作<八月的鄉村>序》:“我們的學者也曾說過:要征服 中國 ,必須征服 中國 民族的心。其實, 中國 民族的心,有些是早給我們的聖君賢相武將幫閒之輩征服了的。”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吳金 害了個寒症,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 君臣佐使 ”。
同心
(1) 思想或認識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圓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時同心人,今日兩離分
中興
通常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
國家中興
中興機會。——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所望
期望。《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權 遣 周瑜 、 程普 等水軍數萬,與 先主 併力與 曹公 戰於 赤壁 ”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儻能屈威,誠副其所望。”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 王沐 ﹞僦舍經三十日,始得一見 涯 於門屏,所望不過一簿尉耳。”
樂喪
舉樂辦理喪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屍穸》:“世人死者有作伎樂,名為樂喪。”
炎劉
舊指以火德王的 劉氏 漢 朝。 漢 趙岐 《<孟子>題辭》:“遭 蒼姬 之訖録,值 炎劉 之未奮。” 元 傅若金 《歌風台》詩:“黔首厭 秦 暴,龍德奮 炎劉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 炎劉 授命順皇天,天遣 重瞳 作獺鸇。”
桓靈
東漢 末世 桓帝 與 靈帝 的並稱。 三國 蜀 諸葛亮 《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 桓 靈 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 幽 厲 昔崩亂, 桓 靈 今板蕩。”
敗德
敗壞德義;敗壞品德。《書·大禹謨》:“侮慢自賢,反道敗德。” 孔 傳:“反正道,敗德義。” 晉 摯虞 《觀魚賦》:“懼留連之敗德,遂收歡而命駕。” 葉聖陶 《窮愁》:“博徒十數……長官疾賭甚,皆卻而弗納,謂若輩廢時失業,敗德喪身,至堪深惡。”
恢復
(1) 使變成原來的樣子
恢復她在社會中的地位
恢復宮殿昔日的壯麗
(2) 重新得到
恢復了他在政府和大學裡的原職位
(3) 傷病或疲勞之後身體復原
恢復體力
恢復健康
無救
(1).沒有救兵。《漢書·李陵傳》:“上悔 陵 無救……乃遣使勞賜 陵 餘軍得脫者。”《後漢書·王霸傳》:“今閉營固守,示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捕虜無救,其戰自倍。”
(2).不加補救。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莊王》:“時難而治簡,行枉而無救,是其所以窮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而無救於不解,果當從連環之義乎!”
(3).無所救助。《列子·仲尼》:“吾始知詩書禮樂,無救於治亂,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樂天知命者之所憂。”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酌中
折中;適中。《新唐書·長孫無忌傳贊》:“嚴嚴 申公 ,功名始終。 文皇 題品,信謂酌中。”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嚴求》:“然羣校多從禽,聚飲近野,或搔擾民庶。上欲糾之以法,而方藉其材力,思得酌中之計,問於 嚴求 。” 清 林則徐 《覆議曾望顏條陳封關禁海事宜折》:“惟茶葉歷年所銷,自三十餘萬擔至五十餘萬擔不等,現在議立公所,酌中定製,不許各夷逾額多運,即為箝制之方。”
守成
保持前人的成就和業績。《詩·大雅·鳧鷖序》:“《鳧鷖》,守成也。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樂之也。” 孔穎達 疏:“言保守成功,不使失墜也。”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君道》:“ 太宗 謂侍臣曰:‘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賓白》:“千古文章總無定格,有創始之人,即有守成不變之人;有守成不變之人,即有大仍其意,小變其形,自成一家,而不顧天下非笑之人。”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現在我們家裡出了我這種不孝的子孫……敗壞了 曾 家的門庭,教出一群不明事理,不肯上進,不知孝道,連守成都做不到的兒女。”
開創
創立,開拓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