甓湖舟夜讀渭南集偶題長句原文
少陵不作昌黎死,大峨仙人落儋耳。
渭南老子來堂堂,鬱律蛟龍蟠筆底。
半世功名梁益間,拓弦橫槊劍門關。
白頭鏡水江湖夢,夜夜山南射虎還。
詩詞問答
問:甓湖舟夜讀渭南集偶題長句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甓湖舟夜讀渭南集偶題長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一
參考注釋
少陵
(1). 漢宣帝 許後 之陵。因規模比 宣帝 的 杜陵 小,故名。
(2).指 唐 詩人 杜甫 。 杜甫 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號 少陵野老 ,世稱 杜少陵 。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仙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金 曹之謙 《寄元遺山》詩:“詩到 夔州 老更工,只今人仰 少陵 翁。” 郁達夫 《奉贈》詩之五:“一紙家書抵萬金, 少陵 此語感人深。”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大峨
四川 峨眉山 有 大峨 、 中峨 、 小峨 、 大峨 為三峰之一。今遊覽地即 大峨 、主峰 萬佛頂 海拔約三千米。
仙人
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儋耳
(1).一種古代西南方少數民族的風俗。雕鏤其頰,皮連耳廓,分為數支,下垂至肩,作為妝飾。《後漢書·西南夷傳·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帥自謂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則至肩而已。” 唐 張說 《宋公遺愛碑頌》:“雖有文身鑿齒,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館水,種落異俗而化齊,言語不通而心喻矣。”參閱《後漢書·明帝紀》 李賢 注。
(2).古代北方國名。《山海經·大荒北經》:“有 儋耳 之國, 任 姓, 禺號 子,食穀。”
(3).古代南方國名。又名 離耳 。 漢 元鼎 六年內屬,稱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島 儋縣 。《史記·貨殖列傳》:“ 九疑 蒼梧 以南至 儋耳 者,與 江 南大同俗,而 楊 越 多焉。”《文選·左思<吳都賦>》:“ 儋耳 黑齒 之酋, 金鄰 象郡 之渠。” 劉逵 註:“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沉佺期 《初達驩州》詩:“水行 儋耳 國,陸行 雕題 藪。” 宋 蘇軾 《桄榔庵銘》:“ 東坡居士 ,謫於 儋耳 。” 清 管掄 《蠻中作》詩:“從來聖世要荒外, 儋耳 龍場 自有人。”《說文·耳部》“聸,垂耳也。從耳詹聲。南方有 聸耳國 ” 清 段玉裁 註:“古祇作‘耽’,一變為 聸耳 ,再變則為 儋耳 矣。”
老子
(1) 父親
(2) 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獅驚嶽嶽,王廟憶堂堂。——郭沫若《訪埃雜吟》
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莊嚴大方
儀表堂堂
(3) 形容志氣宏大
我們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還怕這一點困難嗎?
(4) 陣式或氣勢很大
堂堂的軍樂隊走過去了
鬱律
(1).山勢險曲突兀貌。《文選·張衡<西京賦>》:“於前則 終南 太一 ,隆崛崔崪,隱轔鬱律,連岡乎 嶓冢 。” 呂延濟 註:“崔崒、隱轔、鬱律,皆險曲貌。 嶓冢 ,山名。”《文選·沉約<鐘山詩應西陽王教>》:“鬱律構丹巘,崚嶒起青嶂。” 呂向 註:“鬱律,直上貌。” 清 周孝學 《登穹窿絕頂望震澤同蔣香山作》詩:“ 吳 中富名山, 穹窿 獨稱長。鬱律聳晴空,憑眺快無兩。”
(2).屈曲夭矯貌。 唐 元稹 《說劍》詩:“巡逡潛虬躍,鬱律驚左右。” 宋 蘇軾 《石鼓歌》:“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鬱律蛟蛇走,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
(3).深邃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逕入 雷室 之砰磷鬱律兮,洞出 鬼谷 之屈礨崴魁。” 唐 黃滔 《館娃宮賦》:“基扃鬱律,鉤楯參差。”
(4).煙霧蒸騰貌。《文選·郭璞<江賦>》:“察之無象,尋之無邊,氣滃渤以霧杳,時鬱律其如煙。” 李善 註:“鬱律,煙上貌。”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瑤池 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5).聲音迴蕩貌。 漢 揚雄 《甘泉賦》:“雷鬱律於巖窔兮,電倐忽於牆藩。” 漢 馬融 《長笛賦》:“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充屈鬱律,瞋菌碨柍。” 李善 註:“皆眾聲鬱積競出之貌。” 呂延濟 註:“皆聲鬱結不散貌。”
(6).形容心緒波動。 宋 蘇舜欽 《送王規方叔序》:“使其心氣鬱律不寧,而無所輔養……欲保其天年而立事功,其可得邪?” 清 吳士玉 《玉帶生歌奉和漫堂先生》:“棐幾摩挲追往事,感慨鬱律何能平?”
(7).即鬱壘。神名。 宋 羅泌 《路史·後紀五·黃帝》:“創 童侲 、設 鬱律 、説《青烏》、記《白澤》以除民害,而民宜之。” 宋 羅泌 《路史·餘論三·神荼鬱律》:“獨《風俗通》作 鬱律 ……故《集韻》中‘壘’音為律。蓋神荼者,伸舒也,而 鬱律 者,苑結之謂也。”參見“ 鬱壘神荼 ”。
龍蟠
龍蟠里,在現在南京市清涼山下
筆底
猶筆下。 唐 劉禹錫 《答樂天見憶》詩:“筆底心無毒,杯前膽不豩。” 柯靈 《香雪海·給人物以生命》:“懂得他們性格中最細微的部分時,人物才能在作家筆底活起來。”
半世
人生的一半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梁益
指 蜀 地。 蜀漢 有 梁 益 等州,因以並稱。 晉 張載 《劍閣銘》:“勒銘山阿,敢告 梁 益 。”《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師不踰時, 梁 益 肅清。” 呂向 註:“ 梁 益 ,二州名。”
橫槊
(1).橫持長矛。指從軍或習武。《南齊書·垣榮祖傳》:“若 曹操 、 曹丕 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食矣。” 宋 辛棄疾 《念奴嬌·雙陸和陳仁和韻》詞:“少年橫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 明 孫仁孺 《東郭記·為將軍》:“橫槊翩翩,年來竹枝長不按,蛇已變龍看,男兒真不凡。” 柳亞子 《南社會於虎丘》詩:“莫笑過江典午鯽,豈無橫槊 建安 才。”
(2).形容氣概豪邁。 明 文徵明 《夜坐聞雨有懷子畏次韻奉簡》:“用世已銷橫槊氣,謀身未辦買山錢。” 清 王士禛 《漁洋詩話》卷上:“﹝ 彭而述 ﹞詩多軍中之作。如‘戰壘荒城 蒙 段 外,華風邊月 漢 唐 年’……此例數十句,皆有磨盾橫槊之風。”參見“ 橫槊賦詩 ”。
門關
(1).出入必經的國門、關門。《周禮·地官·遺人》:“門關之委積,以養老孤。” 鄭玄 註:“門關以養老孤,人所出入,易以取餼廩也。” 賈公彥 疏:“門謂十二國門,關謂十二關門,出入皆有稅。”《新唐書·百官志一》:“司門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門關出入之籍及闌遺之物。” 宋 曾鞏 《司門制》:“門關管鍵之事,啟閉出入之節。總其籍賦,而審其禁令。郎官之任,爾允詢求。”
(2).指邊防設施。 清 莫友芝 《有感》詩:“海腥吹入 漢 宮墻,無復門關亦可傷!”。
(3).指主管門、關的人。《周禮·地官·掌節》:“門關用符節。” 鄭玄 註:“門關,司門、司關也。”
(4).門閂。《墨子·非儒下》:“ 季孫 與邑人爭門關。” 孫詒讓 間詁:“《説文·門部》云:‘關,以木橫持門戶也。’”《宋書·徐羨之傳》:“帝突走出 昌門 ,追者以門關擊之倒地,然後加害。”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鐵鏡相船法》:“造屋主人不恤匠者,則匠者以法厭主人……以皂角木作門關,如是者凶。”
(5).門戶;門扇。 唐 岑參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詩:“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
白頭
(1) 白頭髮,多指年老
少白頭
白頭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頭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兒)
白頭材料
鏡水
(1).平靜明淨的水。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凡造物由水土,故 江 東宜紗綾、宣紙者,鏡水之故也。” 唐 溫庭筠 《荷葉杯》詞:“鏡水夜來秋月,如雪。採蓮時,小娘紅粉對寒浪。”
(2).指 鏡湖 。 隋煬帝 《賜書召釋惠覺》:“其義端雄辯,獨演暢於 稽陰 ;談柄微言,偏引汲於 鏡水 。” 唐 賀知章 《採蓮曲》:“ 稽 山罷霧鬱嵯峨, 鏡水 無風也自波。” 唐 高適 《秦中送李九赴越》詩:“ 鏡水 君所憶,蓴羹余舊便。”
夜夜
(1) 每夜
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這裡納涼
夜夜達五更。——《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又
夜夜不得息。
山南
古時泛指 太華 、 終南 兩山以南之地。《史記·魏世家》:“所亡於 秦 者, 山 南、 山 北, 河 外、 河 內,大縣數十,名都數百。” 張守節 正義:“山, 華山 也。”
射虎
(1).指 漢 李廣 和 三國 吳 孫權 射虎的故事。《史記·李將軍列傳》:“ 廣 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 右北平 ,射虎,虎騰傷 廣 , 廣 亦竟射殺之。”
(2).詩文中常用以形容英雄豪氣。 宋 蘇軾 《江城子·密州出獵》詞:“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 孫郎 。”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詞之二:“插架牙籤萬軸,射虎南山一騎,容我攬鬚不?” * 《遠望》詩:“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
(3).猜燈謎。燈謎亦名燈虎,故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正是:門前榜出雕蟲技,座上邀來射虎人。未知所列各條燈謎,均能射中否?”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雲岩烈麝相思久,悵望清香未滿臍
-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 西鄰知此意,松竹銷寒煙釋心月《和張防禦》
- 傑題所扁危亭峙,仙子涵恩勿私喜曾豐《鏡香》
- 一番紅紫,水流風逐趙師俠《柳梢青(聚八仙花)》
- 芙蓉衫子藕花紗李石《搗練子》
- 籬缺舟常過,庭空客不來龐謙孺《郊居九日》
- 五樹旌封許歲寒,挽柯攀葉也無端徐夤《大夫松》
- 兀然心定,鬼家活計釋慧開《偈頌八十七首》
- 孤城塞雲起,絕陣虜塵飛虞世南《從軍行二首(一作擬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