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省進到冬花佛手原文
一指誰能會,眾香猶可薰。
似拈閩嶠月,飛渡洞庭雲。
映坐披全體,因風散細芬。
如來無說說,迦葉不聞聞。
詩詞問答
問:閩省進到冬花佛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閩省進到冬花佛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閩省進到冬花佛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九
參考注釋
一指
(1).一個指頭。《孟子·告子上》:「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翁聞,笑而下樓,以一指提之而上,視器如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 宋 蘇轍 《御風辭》:「子輕如鴻毛,彼將以為千石之鐘;子細如一指,彼將以為十仞之墉。」
(2).一次指點,或一下指向。 漢 王充 《論衡·程材》:「直言一指,觸諱犯忌。」《晉書·苻生載記》:「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天戈一指士爭奮,鼠竄狼奔返 晉陽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們腳上的夥計們回來了?』」
(3).《莊子·齊物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此謂天下雖大,一指可以蔽之;萬物雖多,一馬可以理盡,故無是無非。後因以「一指」為齊是非得失之典實。 晉 潘岳 《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虛以同條,齊得失於一指者,愛惡未始有所繫,窮通不足以滑和。」參見「 一指馬 」。
(4).一個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
猶可
(1).尚可;還可以。《孟子·萬章下》:「臘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言猶可也,至於以貌取人,雖愚夫知其不可,而謂聖人為之乎?」 葉聖陶 《四三集·一個練習生》:「啊,那張『進局須知』,不看猶可,一看之後,我的興奮的心臟,簡直停止了跳動!」
(2).謂也可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閩嶠
福建 境內的山地。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 龍友 ( 楊文驄 )父子殉難 閩 嶠。」
飛渡
在上空越過。《晉書·杜預傳》:「北來諸軍,乃飛渡 江 也。」 明 包捷 《吊方正學先生祠》詩:「革除青史人長在,飛渡金川路未明。」 鄧中夏 《過洞庭》詩:「莽莽 洞庭湖 ,五日兩飛渡。」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全體
(1) 整個身體
全體炙之
(2) 指事物的全部
全體工作人員
全體演員
(3) 指某一集體中的全部人員
影響全體
風散
(1).謂如風消散。《後漢書·劉陶傳》:「今三郡之民皆以奔亡,南出 武關 ,北徙 壺谷 ,冰解風散,唯恐在後。」
(2).風教散播。《晉書·文苑傳·李充》:「澤洽而濡,化流風散,比屋同塵而人罔僭亂。」
風吹散。 唐 儲光羲 《臨江亭五詠》之二:「潮生 建業 水,風散 廣陵 煙。」 唐 韋應物 《陪王卿郎中游南池》詩:「露浥荷花氣,風散柳園秋。」
如來
佛的別名。梵語意譯。「如」,謂如實。「如來」即從如實之道而來,開示真理的人。又為 釋迦牟尼 的十種法號之一。《金剛經·威儀寂靜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誄》:「仰弘如來,宣揚法雨;俯授法師,威儀允舉。」《西遊記》第七回:「眾神隨至 寳蓮臺 下啟知, 如來 召請。」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是誰鑿破山骨裂,幻出如來身半截。」
迦葉
(1). 釋迦 弟子以 迦葉 為名者五人,經論中單稱 迦葉 是指 摩訶迦葉波 ,他年高德劭,稱為 大迦葉 。 釋迦 歿後佛教結集三藏時,他是召集人兼首座。 中國 禪宗又說他是傳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師,西土二十八祖之始祖。《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以法師景行 大迦葉 ,故以頭陀為稱首。」 李善 註:「 大迦葉 比丘,是 釋迦牟尼佛 大弟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是時 迦葉 告諸眾曰:『 如來 寂滅,世界空虛,當集法藏,用報佛恩。』」 元 耶律楚材 《太陽·利道拔生》詩:「箇箇既知 迦葉 富,人人休怨 釋迦 慳。」 清 杜濬 《長乾阿育王寺》詩:「世尊悲下界, 迦葉 笑層顛。」
(2).借指佛教禪宗。因 迦葉 被認為是 中國 禪宗初祖,故稱。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本自依 迦葉 ,何曾藉 偓佺 。」 清 王戩 《秋日游白茅寺次少陵韻》:「身尚依 迦葉 ,足真踐 箕 潁 。」
(3).佛教指 釋迦佛 以前的過去七佛之一。見《法苑珠林》卷十三。
聞聞
語出《莊子·則陽》:「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雖使丘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猶之暢然。況見見聞聞者也,以十仞之臺縣眾閒者也!」本謂聽到曾經聽過的,引申為隨時可以聽到。 唐 元結 《處規》:「吾安能使吾身之有是,而令他人之有非,至於聞聞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