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

作者:慕容彥逢 朝代:宋代

原文

燕居隨處榜雙清,借問何修稱此名。

跡似壺中冰瑩潔,心如潭底月澄明。

棠陰人散紅塵靜,爐篆香飄翠霧輕。

不必林泉堪寄傲,林泉雖勝尚關情。

詩詞問答

問:《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以見屬輒賦四韻》的作者是誰?答:慕容彥逢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慕容彥逢的名句有哪些?答:慕容彥逢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燕居

(1).退朝而處;閒居。《禮記·仲尼燕居》:“ 仲尼 燕居, 子張 、 子貢 、 言游 侍。” 鄭玄 註:“退朝而處曰燕居。”《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子孫勝冠者在側,雖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司馬貞 索隱:“燕謂閒燕之時。” 宋 蘇軾 《四菩薩閣記》:“始吾先君於物無所好,燕居如齋,言笑有時。” 清 沉初 《<西清筆記>自序》:“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

(2).閒居之所。 唐 陸贄 《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之一:“假欲崇飾燕居,儲備賜與,天子之貴,寧憂乏財?” 明 宋濂 《淨慈山報恩光孝禪寺住持仁公塔銘》:“別築燕居於寺之西麓,曰 潛庵 ,將有終焉之志。”《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南一間算個燕居,北一間作為臥室。”

隨處

到處;處處

只要有一粒種了,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松樹的風格》

雙清

(1).謂思想及行事皆無塵俗氣。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杖藜從自首,心跡喜雙清。” 仇兆鰲 注引 楊守阯 曰:“心跡雙清,言無塵俗氣也。” 明 何景明 《觀竹》詩:“山林輕肉食,心跡喜雙清。”

(2).指早夏。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七:“黃梅淡冶山礬靚,猶及雙清好到家。”

借問

敬辭,用於向別人詢問事情;請問

借問酒家何處有?

瑩潔

形容晶瑩而光潔

將一塊石頭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紅樓夢》

澄明

清澈明潔

河水澄明

棠陰

(1).棠樹樹蔭。 唐 戴叔倫 《撫州對事後送外生宋垓歸饒州覲侍呈上姊夫》詩:“石壁轉棠陰, 鄱陽 寄茅室。”

(2).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南朝 梁簡文帝 《罷丹陽郡往與吏民別》詩:“柳栽今尚在,棠陰君詎憐。” 唐 劉長卿 《餘乾夜宴奉餞前蘇州韋使君新除婺州作》詩:“幸容棲託分,猶戀舊棠陰。” 宋 王禹偁 《暴富送孫何入史館》詩:“二年佐棠陰,眼黑怕文簿。躍身入三舘,爛目閲四庫。” 清 錢謙益 《南京吏部驗封清吏司主事譚性教授承德郎》:“棠陰遍 陳 汝 之間,尸祝在 黃 韓 之後。”參見“ 棠樹 ”。

(3).《淮南子·覽冥訓》:“日入 落棠 。” 高誘 註:“ 落棠 ,山名,日所入也。”後因以“棠陰”指光陰。《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凡我僚舊,均哀共戚。怨天德之無厚,痛棠陰之不留。” 呂向 註:“言其光陰不復留也。”

紅塵

(1) 鬧市的飛塵,借指繁華的社會

紅塵百戲

(2) 佛教指人世間

看破紅塵

篆香

(1).猶盤香。 宋 李清照 《滿庭芳》詞之一:“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明 劉基 《喜遷鶯》詞:“畫角斷,篆香清,斜月淡疎櫺。” 清 納蘭性德 《酒泉子》詞:“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

(2).香屑或香灰。《剪燈餘話·胡媚娘傳》:“﹝ 尹公 ﹞取丹砂、蟹黃、篆香與 裕 服,而拂袖歸山。”

翠霧

蒼鬱的霧氣。 元 倪瓚 《題畫》詩:“雨後池塘竹色新,鉤簾翠霧濕衣巾。”

不必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唐·韓愈《師說》

林泉

(1).山林與泉石。《梁書·處士傳·庾詵》:“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棊筭機巧,並一時之絶。而性記夷簡,特愛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此箇閤兒雖小,其間趣不讓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許渾》:“ 渾 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

(2).指隱居之地。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舊唐書·隱逸傳·崔覲》:“為儒不樂仕進,以耕稼為業……夫婦林泉相對,以嘯詠自娛。”《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

寄傲

寄託曠放高傲的情懷。 晉 陸雲 《逸民賦》:“眄清霄以寄傲兮,泝凌風而頽嘆。”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唐 司空圖 《連珠》:“苟慚白首而待聘,不若 滄洲 而寄傲。” 宋 陸游 《休日留園中至暮乃歸》詩:“盡道官身屬太倉,未妨寄傲向林塘。” 明 汪廷訥 《獅吼記·赤壁》:“幽棲處,喜二客從予寄傲。斗酒藏家,鱸魚歸網,怎不向江頭遐眺!”

關情

(1).掩飾感情。 唐 張鷟 《遊仙窟》:“琵琶入手,未彈中間,僕乃詠曰:‘心虛不可測,眼細強關情;迴身已入抱,不見有嬌聲。’”

(2).動心,牽動情懷。 唐 陸龜蒙 《又酬襲美次韻》:“酒香偏入夢,花落又關情。” 元 關漢卿 《金線池》楔子:“語若流鶯聲似燕,丹青,燕語鶯聲怎畫成?難道不關情。” 郁達夫 《題淡然手冊》詩:“風雨雞鳴夜五更,浮雲聚散總關情。”

(3).謂對人或事物注意、重視。 唐 崔峒 《送蘇修游上饒》詩:“世事關情少,漁家寄宿多。” 明 劉基 《鷓鴣天·冬暖》詞:“塵勞事,莫關情,清風皓月共忘形。”《再生緣》第十四回:“君王聞言心大悅,連呼繼父太關情。”

詩詞推薦

  • 袞遍

    王錂明代〕文章豹霧藏。文章豹霧藏。羽翼鵬摶上。烏帽宮袍喜氣如春盎。不負螢窗十年相傍。渾一似趁龍門逐桃花浪。生
  • 和子瞻記夢二首

    蘇轍宋代〕兄從南山來,夢我南山下。探懷出詩卷,卷卷盈君把。詩詞古人似,弟則吾弟也。相與千里隔,安得千里馬。攜手
    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原文_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賦春雪追和東坡韻四首)

    王之道宋代〕陽氣初升土脈蘇。東郊人散欲回車。一時春雪十年無。魚枕蕉深浮酒蟻,鹿胎冠子粲歌珠。題詩不覺燭然須。
    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原文_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的賞析_古詩文
  • 明月

    陳杰宋代〕白日苦短,而夜苦長。遲爾不來,明月靡常。
    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原文_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的賞析_古詩文
  • 譚德稱、楊商卿父子送余,自成都合江亭相從

    范成大宋代〕合江亭前送我來,合江縣裹別我去。江流好合人好乖,明日東西南北路。千里追隨不忍歸,一杯重把知何處?臨岐
    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原文_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的賞析_古詩文
  • 正月十二日幸圓明園·其一

    乾隆清代〕步輦逶迤出禁闉,微風燈信布光春。雪消麥隴青含潤,喜動茅檐望歲人。
  • 松江亭

    王禹偁宋代〕中郎亭樹據江鄉,雅稱詩翁賦醉章。蒓菜鱸魚好時節,晚風斜日舊煙光。一杯有味功名小,萬事無心歲月長。安得
  • 賅春園

    乾隆清代〕倚檻無妨細籟披,蓲陽初上上林枝。紅情綠意方猶未,卻是賅春正此時。
  • 次韻龍學丈

    鄧肅宋代〕水色山光入畫屏,浩然相對自由身。芳菲莫恨無情去,天地常藏不盡春。儻得江河化酒醴,何須瓦礫點金銀。花開
  • 偶戲

    秦觀宋代〕偶戲失班龍,坐謫崑崙陰。崑崙一何高,去天無數尋。嘉禾穗盈車,珠玉炯成林。天飄時一拂,清哀動人心。一面
  • 蜀中登第答李搏六韻

    裴廷裕唐代〕何勞問我成都事,亦報君知便納降。蜀柳籠堤煙矗矗,海棠當戶燕雙雙。富春不並窮師子,濯錦全勝旱曲江。高卷
  • 晚泊宿松

    羅隱唐代〕解纜隨江流,晚泊古淮岸。歸雲送春和,繁星麗雲漢。春深胡雁飛,人喧水禽散。仰君邈難親,沈思夜將旦。
    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原文_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的賞析_古詩文
  • 寄三衢趙希遠

    葛紹體宋代〕同是他鄉客,分攜二月初。如何近流火,曾不寄來書。夜雨青燈暗,晨風黃卷舒。相思五字句,惠好莫相疎。
  • 倪瓚獅子林圖

    乾隆清代〕借問獅子林,應在無何有。西天與震旦,不異反覆手。倪子具善根,宿習摩竭受。蒼蒼圖樹石,了了離塵垢。聲徹
  • 留別田尚書

    王建唐代〕擬報平生未殺身,難離門館起居頻。不看匣里釵頭古,猶戀機中錦樣新。一旦甘為漳岸老,全家卻作杜陵人。朝天
    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原文_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人上燕

    王冕元代〕燕山三月風和柔,海子酒船如畫樓。丈夫固有四方誌,壯年須作京華游。京華名花大似斗,看花小兒競奔走。蒲萄
  • 寄信州交代錢德循

    孔武仲宋代〕處君以西軒之爽氣,贈君以仙府之名花。名花芬敷隨曉日,爽氣蕭颯凌朝霞。山川從此增秀色,塵埃不復留君家。
    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原文_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的賞析_古詩文
  • 讀宋之問集

    乾隆清代〕附勢瀧州貶實宜,雒陽匿豈趙家岐。發私終害王同皎,獲罪還因張易之。術駁預修三教錄,材華獨擅五言詩。未知
  • 挽呂舍人二首

    汪應辰宋代〕邊蹇成遺老,才聞直禁林。是非終不屈,進退了無心。萬事邯鄲夢,各秋正始音。心知公不朽,霣滋自難禁。
  • 白日有閒吏青原無惰民為韻奉寄李成德十首·其十

    釋德洪宋代〕單衣試嫩寒,花下愛清晨。不恨簿書惡,何妨閒岸巾。定應懸睿想,憂樂自同民。
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原文_知縣沈奉議所至榜雙清於書室諸公篇詠甚多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