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性堂原文
宣尼有至訓,性近習相遠。
子輿譬之水,澄者返其本。
不為外物牽,天命乃全善。
溪堂用斯額,如銘瞻以宛。
明道復性書,當前一篇展。
詩詞問答
問:澄性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澄性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一
參考注釋
宣尼
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後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見《漢書·平帝紀》。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言論準 宣尼 ,辭賦擬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 互鄉 童子,當願接於 宣尼 ; 蘇門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續 杏壇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養也。」 清 惲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入聖之要,下學上達, 宣尼 所傳,存之存之。」
至訓
對尊長教誨的敬稱。 南朝 宋 顏延之 《陽給事誄》:「末臣蒙固,側聞至訓。」
近習
(1).親近。 漢 東方朔 《七諫·初放》:「斥逐鴻鵠兮,近習鴟梟。」
(2).指君主寵愛親信的人。《禮記·月令》:「﹝仲冬之月﹞省婦事,毋得淫,雖有貴戚近習,毋有不禁。」《後漢書·皇甫規傳》:「﹝ 孝順皇帝 ﹞後遭姦偽,威分近習,畜貨聚馬,戲謔是聞。」 李賢 註:「近習,諸佞倖親近小人也。」 清 唐甄 《潛書·得師》:「繼世之君,身處尊富,狃於近習,不能周知天下之務。」
相遠
相異;差距大。《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宋 蘇軾 《永興軍秋試舉人策問》:「 漢 之與 秦 , 唐 之與 隋 ,其治亂安危,至相遠也。」 明 方孝孺 《贈鄭顯則序》:「聖賢之文與後世之詞,純駁工拙多寡不大相遠也。」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翻印木刻》:「木刻卻小品居多,所以翻刻起來,還不至於大相遠。」
譬之
謂把它比方作。《論語·子張》:「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之 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譬之種樹,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 唐 韓愈 《太學生何蕃傳》:「譬之水,其為澤,不為川乎!川者高,澤者卑。高者流,卑者止。」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天命
(1) 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
樂夫天命復奚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雖曰天命。——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2) 自然的規律、法則
(3) 人的自然壽命;天年
溪堂
(1).臨溪的堂舍。 宋 辛棄疾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詞:「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
(2).堂名。 宋 辛棄疾 《滿庭芳·游豫章東湖再用韻》詞:「 溪堂 好,且拚一醉,倚杖讀 韓 碑。」 鄧廣銘 箋註:「 韓愈 有《鄆州溪堂詩》,詩前有長序,記 溪堂 修建因由。」
明道
(1032—1033) 宋仁宗年號
明道中。——宋· 王安石《傷仲永》
復性
1.謂回複本性之善。當前
目前;現在
人的職責就在於完成當前的任務
一篇
(1).古時文字皆著之於竹簡,用牛皮編串如冊,是為一篇。後因稱首尾完整的文字為一篇。《墨子·明鬼下》:「聖人一尺之帛,一篇之書。」 漢 王充 《論衡·本性》:「如此則性各有陰陽,善惡在所養焉,故 世子 作養書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學士代書》詩:「一篇從日下,雙鯉送天涯。」 金 元好問 《遣興》詩:「一篇詩遣興,三醆酒扶頭。」
(2).全篇。 晉 陸機 《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語類》卷八四:「此是一篇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