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班恭紀·其四原文
散朝回蹕更趨蹡,步輦傳呼復道長。
轉出殿來還到閣,卻隨仗馬下東廊。
詩詞問答
問:侍班恭紀·其四的作者是誰?答:吳中行
問:侍班恭紀·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侍班恭紀·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吳中行的名句有哪些?答:吳中行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陽韻 出處:御選明詩卷一百十
參考注釋
散朝
指朝見結束。 元 傅若金 《壽王左丞》詩:“焚香鳳閣春開宴,鳴玉龍墀午散朝。”《 * 詞話》第十八回:“ 楊幹辦 只剛纔去了,老爺還未散朝。”
回蹕
指帝王返駕回宮。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鹹豐季年三奸伏誅》:“迨和議成, 英 法 兵退至 天津 ,留京王大臣疏請回蹕,上將從之,為三奸所尼,屢下詔改行期。”《清史稿·禮志四》:“車駕蒞至輒懸奉,回蹕後庋藏。”
趨蹡
(1).形容朝拜、進謁時步趨中節。 南朝 梁 沉約 《腳下履》詩:“丹墀上颯沓,玉殿下趨蹡。”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四折:“又不曾趨蹡天子堂,又不曾圖畫功臣像。”《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簪笏隨朝,眾聖趨蹡分左右。”參見“ 趨蹌 ”。
(2).奔走侍奉。 清 張雲璈 《轉饟行》:“即今名實全不副,更無一卒來趨蹡。”參見“ 趨蹌 ”。
(3).猶踉蹌。行步不穩貌。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忽一醉卒趨蹡而前曰:‘我能齎檄往。’”
步輦
(1).古代一種用人抬的代步工具,類似轎子。《趙飛燕外傳》:“帝即令舍人 呂延福 以百寳鳳毛步輦迎合德。”《晉書·山濤傳》:“帝嘗講武於 宣武場 , 濤 時有疾,詔乘步輦從。” 晉 陸翽 《鄴中記》:“ 石虎 少好遊獵,後體壯大,不復乘馬。作獵輦,二十人擔之,如今之步輦。”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步輦召學士》:“ 明皇 在便殿,甚思 姚元崇 論時務,七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濘盈尺,上令侍御者抬步輦召學士來。”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晦辭 於坐間與官妓 朱良 別,因掩袂大哭。 贍 曰:‘此風聲賤人,員外何必如此?’乃以步輦隨而遺之。”
(2).乘步輦。 漢 班固 《西都賦》:“乘茵步輦,惟所息宴。” 三國 魏 曹丕 《校獵賦》:“步輦西園,還坐玉堂。”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太子納涼梧下應令》:“北園涼氣早,步輦暫逍遙。”
傳呼
通知受話人去接電話
傳呼電話
道長
對道士的敬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眾位道長,我們社友俱已齊集了,就請法師老爺出來巡壇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道士》:“自是每宴會,道士輒至,遇食則食,遇飲則飲, 韓 亦稍厭其頻。飲次, 徐 嘲之曰:‘道長日為客,寧不一作主?’” 曲波 《林海雪原》十:“‘道長!’ 楊子榮 努力抑制著急躁,用十分溫和的語氣說道:‘勞駕,我們問你一件事。’”
還到
返回;回到。《史記·大宛列傳》:“ 騫 還到,拜為大行,列於九卿。”《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此言之誠,有如 大江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初 東里袞 為 于禁 軍司馬,前與 周 俱沒,又俱還到,有詔皆見之。”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惠王 知 蜀王 好色,許嫁五女於 蜀 。 蜀 遣五丁迎之,還到 梓潼 ,見一大蛇入穴中。”《宋書·謝方明傳》:“嘗年終, 江陵縣 獄囚事無輕重,悉散聽歸家,使過正三日還到。” 南唐 張泌 《寄人》詩:“酷憐風月為多情,還到春時別恨生。”
馬下
(1).神名。 明 陸粲 《庚巳編·說妖》:“ 吳 俗所奉妖神,號曰 五聖 ……祭則雜以 觀音 、城隍、土地之神,別祭馬下,謂是其從官。” 清 翟灝 《通俗編·神鬼》:“《庚巳編》:‘ 吳 俗雜祀城隍土地諸神,別祀馬下,謂其神之從官也。’馬下,猶古所謂堂下。”
(2).指去官賦閒。 梁斌 《播火記》十五:“ 李霜泗 說:‘ 張福奎 !前些年,他在馬下的時候,我們還有朋友交往。’” 從維熙 《遠去的白帆》四:“那目光似乎在說:‘你不也在馬下嗎?怎么還有閒心管別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