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行吟

作者:李時勉 朝代:明代

月下行吟原文

夜臥不成夢,淒涼誰見親。

起行明月下,涼影伴愁人。

詩詞問答

問:月下行吟的作者是誰?答:李時勉
問:月下行吟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月下行吟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李時勉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時勉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絕句 押真韻

參考注釋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淒涼

(1) 孤寂冷落

夜景淒涼

(2) 悲涼

字字淒涼

見親

(1).被親近。《管子·中匡》:“計得地與寶而不計失諸侯,計得財委而不計失百姓,計見親而不計見棄。三者之屬,一足以削,遍而有者,亡矣。”

(2).親戚相見。《漢書·王嘉傳》:“ 賢 家有賓婚及見親,諸官並共,賜及倉頭奴婢,人十萬錢。” 顏師古 註:“見親,親戚相見也。”

起行

(1).行走。 宋 蘇軾 《西齋》詩:“起行西園中,草木含幽香。”《老殘遊記》第四回:“ 老殘 住在店內,本該僱車,就往 曹州府 去,因想沿路打聽那 玉賢 的政績,故緩緩起行,以便察訪。”

(2).動身;出動。《水滸傳》第五八回:“ 宋江 喚 鐵面孔目 裴宣 定撥下山人數,分作五軍起行。” 蔡東藩 《唐史通俗演義》第十一回:“遂調集戰艦,即日起行。”

(3).行動,具體作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總而言之:這種人坐言則有餘,至於起行,他非但不足,簡直的是不行。”

(4).泛指動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五回:“你看他一般的起行坐立,不過動生厭倦,似乎無甚大病。”

月下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詩:“白露月下團,秋風枝上鮮。” 前蜀 韋莊 《搗練篇》:“臨風縹緲疊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蓮賦》:“張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煙際。” 元 劉因 《採石圖》詩:“平生曾有 金陵 夢,似記扁舟月下歸。” 清 阮大鋮 《燕子箋·雙逅》:“閃得我月下星前,獨自孤單。”

(2).指月下老人。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月下傳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權作主婚。”參見“ 月下老人 ”。

涼影

亦作“涼影”。樹木枝葉在日光或月光下形成的陰影。 明 文徵明 《閒興》詩之四:“坐久忽驚涼影動,一痕新月在梧桐。” 明 陳鐸 《浣溪沙》詞:“涼影半窗都是月,落花滿地不因風,春光何苦去匆匆。” 楊朔 《海市》:“有一個青年婦女卻不動手,鬢角上插著枝野花,立在槐樹涼影里,倚著鋤,在做什麼呢?”

愁人

(1).令人發愁。《楚辭·九歌·大司命》:“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願若今兮無虧。”

(2).心懷憂愁的人。 晉 傅玄 《雜詩》:“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宋 張先 《酒泉子》詞:“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詞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長愁人的憤懣。”

詩詞推薦

月下行吟原文_月下行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