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帝輓詞用周憲僉韻·其一

作者:祁順 朝代:明代

原文

天崩杞國日西頹,一夢華胥竟不回。

秦使謾勞東海藥,周詩徒詠北山萊。

五弦音斷薰風奏,萬姓情同薤露哀。

至德難名功更大,編摩誰是馬班才。

詩詞問答

問:《大行皇帝輓詞用周憲僉韻·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祁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西頹

亦作“ 西隤 ”。向西墜落。指夕陽西下。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文選·潘岳<寡婦賦>》:“四節流兮忽代序,歲雲暮兮日西頽。” 李善 註:“《説文》曰:‘頽,墜也。’” 唐 徐浩 《寶林寺作》詩:“逝川惜東逝,馳景憐西頽。”

一夢華胥

《列子·黃帝》:“﹝ 黃帝 ﹞晝寢而夢,游於 華胥氏 之國。 華胥氏 之國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後因稱一場幻夢為“一夢華胥”。 元 范子安 《竹葉舟》第一折:“你本待挾三策,做 公孫 應舉;眼見的不及第,學 淵明 歸去。怎知道這兩樁兒都則是一夢 華胥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暫離真境,來混塵俗,覷百年浮世,似一夢 華胥 。”

不回

正直,不行邪僻。《詩·大雅·旱麓》:“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高亨 註:“回,邪僻。此言君子以正道求福。”《後漢書·侯霸傳》:“﹝ 霸 ﹞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新唐書·郗士美傳》:“﹝ 士美 ﹞自拾遺七遷至中書舍人,處事不回,為宰相 元載 所忌。” 明 何景明 《用直篇》:“行高而不回,言危而不遜。”

謾勞

徒勞。謾,通“ 漫 ”。 明 高明 《琵琶記·乞丐尋夫》:“死別多應夢裡逢,謾勞孝婦寫遺蹤。可憐不得圖家慶,辜負丹青泣畫工。”

東海

(1) 亞洲東部邊緣海,西接中國大陸,北連黃海,南接南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廣闊的東海大陸架是良好的漁場

(2) 泛指東方的大海

周詩

(1). 周 代的逸詩。《左傳·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 河 之清,人壽幾何?’” 杜預 註:“逸詩也。”

(2).指《詩經》。因其為 周 代詩歌,故稱。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應配天於 唐 典,齊峻極於 周 詩。” 唐 韓愈 《薦士》詩:“ 周 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詩·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唐 李白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詩:“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顏。”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東北。《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從。” 杜預 註:“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命駕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劉良 註:“謂登 北邙 望 晉 都。”

(3).山名。即 鐘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蘇 南京市 東。《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 呂向 題解:“ 鐘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彥倫 隱於此山,後應詔出為 海鹽縣 令。今欲卻過此山, 孔生 乃假山靈之意移之,使不許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有道寧徵 管 ,無才卻薦 嵇 。 北山 休誚讓, 東觀 豈攀躋。”

弦音

(1).拉弓弦的聲音。《戰國策·楚策四》:“鴈從東方來,更 羸 以虛發而下之。 魏王 曰:‘然則射至此乎?’……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其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

(2).琴聲。 艾青 《杜塔拉》詩:“他想起被凌侮的那些歲月,他的弦音在緩慢里流出了淒切。”

薰風

(1).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詩之四:“層軒南向坐薰風,極目平疇遠近同。” 陳毅 《紀念寧滬解放十周年》詩:“解放 寧 滬 吾道東,大軍整肅勝薰風。”

(2).相傳 舜 唱《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句,見《孔子家語·辯樂》。後因以“薰風”指《南風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有虞 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詩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鏗然澗谷含宮徵,節奏未伐君獨喜。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

萬姓

萬民。《書·立政》:“式 商 受命,奄甸萬姓。”《漢書·元帝紀》:“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虖無憂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 迎祥池 ﹞唯每歲清明日,放萬姓燒香游觀一日。” 郭沫若 《長春集·歌頌中朝友誼》:“萬姓歡呼連草木,滿腔熱血涌波濤。”

薤露

(1).樂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輓歌。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晉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並喪歌也。出 田橫 門人, 橫 * ,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乎蒿里……至 孝武 時, 李延年 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輓歌。” 宋 葉適 《張提舉輓詞》詩:“長年慣唱漁家曲,難聽茲晨《薤露》聲。”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翦逆聞喪》:“歌《薤露》把泉臺卜葬。” 柳亞子 《題雲間張瑞芝女士傳》詩:“ 九峰 三泖 魂歸未?怕聽人間《薤露》歌。”

(2).薤葉上的露水。 唐 裴鉶 《傳奇·封陟》:“逝波難駐,西日易頽,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之魂》:“酸風夜鳴,薤露競落,其竊告人生之脆者歟。”

至德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辭上》:“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論語·泰伯》:“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史記·商君列傳》:“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荀君 清識難尚, 鍾君 至德可師。”

難名

難以稱述。 明 張居正 《謝賜粥米食品疏》:“乃荷…綸旨溫存,遣上醫而診視,寵頒稠疊,廑中使以光臨,切感難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四·暹羅表》:“巍巍莫測,蕩蕩難名。”

編摩

猶編集。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 陸象山 云:‘……每與同官悉意論駁,朝廷清明,常得寢罷。編摩之事,稽考之勤,顧何足以當大官之膳,或庶幾者,僅此可以償萬一耳。’”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雜錄》:“其編摩之勤,意度之新,誠為苦心。” 明 方孝孺 《祭王博士》:“新天子即位,召為博士,遂入辭垣,編摩先朝之實録。” 清 曾國藩 《苗先簏墓志銘》:“又以其暇編摩譔述,從事於其所謂聲韻之學。”

馬班

(1).指 漢 司馬遷 和 班固 。一著《史記》,一著《漢書》,故並稱之。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書教下》:“史氏繼《春秋》而有作,莫如 馬 班 , 馬 則近於圓而神, 班 則近於方以智也。” 清 徐乾學 《送萬季野南還》詩:“折衷三《禮》宗 王 鄭 ,泚筆千秋續 馬 班 。”

(2).方言。舊時中原地區稱娼妓。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河南·鄭縣採風記》:“鐵路未通之先,無明牌之妓女,偶有到者,隨到隨去,名曰馬班。”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河南·洛陽風俗瑣錄》:“娼妓俗呼曰馬班子,上等居於客棧,下等住於窯內。”

詩詞推薦

大行皇帝輓詞用周憲僉韻·其一原文_大行皇帝輓詞用周憲僉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