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夜雨原文

半年雨暘時,夏末乃望雨。

滌暄蠲病疾,沛澤利蕎黍。

枕上聞殷雷,心怦遑寢處。

祇愁勢不優,為時果刻許。

涼風未宣暢,何以消煩暑。

怨咨民恆情,思艱實慚汝。

詩詞問答

問:夜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夜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語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五

參考注釋

雨暘

語本《書·洪範》:“曰雨,曰暘。”謂雨天和晴天。《魏書·天象志三》:“皆雨暘失節,萬物不成候也。” 宋 陸游 《乞祠祿札子》:“今春以來,雨暘尤為調適,二麥繼熟,民間亦以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趙翼 《出郭》詩:“自慚游惰無營業,高柳陰中話雨暘。”

病疾

(1).疾病。《墨子·天志中》:“人之所不欲者何也?病疾禍祟也。” 漢 焦贛 《易林·旅之蒙》:“火宿口中,民多病疾。”《漢書·韓信傳》:“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飲。”

(2).猶病革。病重。《北齊書·段榮傳》:“今病疾如此,殆將不濟,宜善相翼佐,克茲負荷。”《太平廣記》卷一二六引 北齊 顏之推 《還冤記·羊聃》:“ 聃 病疾,恆見 簡良 等曰:‘枉豈可受,今來相取,自由黃泉。’經宿死。”

沛澤

(1).沼澤,水草茂密的低洼地。《管子·揆度》:“燒山林,破增藪,焚沛澤,逐禽獸。”《公羊傳·僖公四年》:“﹝ 桓公 ﹞於是還師濱海而東,大陷於沛澤之中。”《孟子·滕文公下》:“邪説暴行又作,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

(2).指古代 沛邑 的大澤。傳說為 漢高祖 斬白蛇之處。 漢 班彪 《王命論》:“ 唐 據火德,而 漢 紹之。始起 沛澤 ,則神母夜號,以彰 赤帝 之符。” 唐 駱賓王 《上齊州張司馬啟》:“鹿走 周 原,輔 秦 圖而興霸;蛇分 沛澤 ,翼 唐 運以基皇。”

(3).盛大的恩澤。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六十餘年,幽枉無訴,宜沾沛澤,用慰泉扃。” 清 張遂辰 《屯房行》:“風雷雖行沛澤遠,氓愚無知或驚喘。”

上聞

(1).向朝廷呈報。《鶡冠子·王鈇》:“柱國不政,使下情不上聞,上情不下究。”《漢書·谷永傳》:“臣聞王天下有國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聞。” 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愚以為苟慮有所及,宜密以上聞,不宜以疎外自待。” 清 侯方域 《宦官論》:“今也,外臣不敢與聞內事,而中貴苛刻暴橫,民間私語,皆採以上聞。”

(2).古賜爵名。《呂氏春秋·下賢》:“﹝ 魏文侯 ﹞虜 齊侯 獻諸天子,天子賞 文侯 以上聞。”《呂氏春秋·上農》:“農不上聞,不敢私籍於庸。” 許維遹 集釋引 孫詒讓 曰:“上聞,賜爵也,亦謂通名於官也。”《漢書·樊噲傳》:“﹝ 噲 ﹞下 戶牖 ,破 李由 軍,斬首十六級。賜上聞爵。”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得徑上聞也。”

殷雷

轟鳴的雷聲。亦指大雷。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動滴瀝以成響,殷雷應其若驚。”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殷雷輷磕於龍潛之月,凝霜肅殺乎朱明之運。” 唐 溫庭筠 《公無渡河》詩:“ 黃河 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清史稿·災異志一》:“ 東萊 清嶺 鳴聲如殷雷。” 臧克家 《運河》詩:“晴天裡鐵鍬閃起了電火,一串殷雷爆響在心窩。”

寢處

(1).猶坐臥,息止。《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臣為隸新,然二子者,譬如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孔子家語·五儀》:“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 宋 陳鵠 《西塘集耆舊續聞》卷一:“公即棄官,逕歸其家,築草堂三間於家側,日夜寢處其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宮夢弼》:“惟一客 宮夢弼 , 陝 人,生平無所乞請。每至,輒經歲。詞旨清灑, 柳 與寢處時最多。”

(2).猶言食肉寢皮。《左傳·昭公三年》:“ 子雅 不可,曰:‘彼其髮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宮夢弼》:“ 和 擊桌曰:‘曩年非姥憐賜一甌粥,更何得旋鄉土!今欲得而寢處之。’”參見“ 寢皮食肉 ”。

為時

從時機或時間上看

為時只十有一月。——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為時過早

涼風

清涼的風

涼風掠面

宣暢

(1).宣揚;傳布。《詩·大雅·崧高》“四方於宣” 漢 鄭玄 箋:“四方恩澤不至,則往宣暢之。”《後漢書·順帝紀》:“夷狄叛逆,賦役重數,內外怨曠,惟咎嘆息。其遣光祿大夫案行,宣暢恩澤,惠此下民,勿為煩擾。” 明 王守仁 《答顧東橋書》:“聖學既遠,霸術之傳積漬已深,雖在賢知,皆不免於習染。其所以講明修飾,以求宣暢光復於世者,僅足以增霸者之藩籬,而聖學之門牆遂不復可覩。”

(2).舒散;抒發。 唐 陸贄 《奉天論赦書事條狀》:“宣暢鬱堙,不可不洞開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痕。”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聖人知聲音之道,足以感人也,拊石截竹,八音克諧,定其律呂,授以節奏,調攝志氣,宣暢性情,使聞其聲者,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3).流暢。《雲笈七籤》卷三十:“﹝鼻﹞兩孔之下源是死氣之門,元生君嚴固守之,使精神宣暢於百節,血液盈滿於千關。” 明 李贄 《讀律膚說》:“故性格清徹者音調自然宣暢,性格舒徐者音調自然疏緩。”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煩暑

悶熱;暑熱。《南史·梁武陵王紀傳》:“季月煩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棄疾 《御街行》詞:“好風催雨過山來,吹盡一簾煩暑。” 明 楊慎 《漁家傲》詞:“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雲鄉里無煩暑。” 鄭澤 《夏夜作》詩:“煩暑不我蒸,靈宮自澄澈。”

怨咨

亦作“ 怨訾 ”。怨恨嗟嘆。《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禮記·緇衣》引作“怨資”。 陳澔 集說:“資,《書》作咨,此傳寫之誤。”《逸周書·太子晉解》:“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為帝。” 孔晁 註:“訾,嘆恨也。” 唐 皮日休 《原謗》:“是其怨訾恨讟,蓰倍於天矣。” 宋 陸游 《雨雪兼旬有賦》:“祁寒人怨咨,千載語猶驗。” 劉師培 《悲佃篇》:“如 趙甲 四十頃分給二十家, 甲 止得五十畝,寧不怨咨?”

恆情

常情。 南朝 宋 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況復道絶恆情,理隔常照。” 明 張居正 《壽陳松谷相公》:“其為慶幸,萬倍恆情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覺世訓》:“此無他,顧眼前,忽長遠,恆情也。” 梁啓超 《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人之恆情,於其所懷抱之想像,所經閲之境界,往往有行之不知,習矣不察者。”

詩詞推薦

夜雨原文_夜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