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試筆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新春試筆原文

顥穹雲物麗青陽,太史占風又葉祥。

十葉階蓂敷燠沐,八方農事候牛芒。

辛盤應節宜春好,亥字書年壽世長。

章蔀從知歌樂歲,寰中五穀定逢昌。

詩詞問答

問:新春試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新春試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新春試筆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二

參考注釋

顥穹

指蒼天。天博大而形穹隆,故稱。《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伊上古之初肇,自顥穹生民。” 顏師古 註:“顥,穹,皆謂天也。顥,言氣顥汗也;穹,言形穹隆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昊穹”。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雜錄》:“闕初顥穹,實生兆民。”

雲物

(1).雲的色彩。《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鄭玄 註:“物,色也。視日旁雲氣之色…… 鄭司農 云:以二至二分觀雲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左傳·僖公五年》:“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 杜預 註:“雲物,氣色災變也。”《新唐書·李元諒傳》:“既會, 元諒 望雲物曰:‘不祥,虜必有變!’傳令約部伍出陣。” 清 劉大櫆 《重修鳳山台記》:“古之為臺者以書雲物,後之為臺者以作觀游。”

(2).雲氣、雲彩。 晉 葛洪 《抱朴子·知止》:“若夫 善卷 、 巢 、 許 、 管 、 胡 之徒,鹹蹈雲物以高騖,依龍鳳以竦跡。” 唐 杜甫 《敬贈鄭諫議十韻》:“思飄雲物外,律中鬼神驚。”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詩:“雲物為人布世界,日輪同我行虛空。”

(3).景物,景色。 南朝 齊 謝朓 《高松賦》:“爾乃青春受謝,雲物含明,江皋緑草,曖然已平。” 宋 范成大 《冬至日銅壺閣落成》詩:“故園雲物知何似,試上東樓直北看。” 夏曾佑 《丙申之冬入天津洎己亥秋始得歸將行賦此》:“從此歸帆好雲物,分明點點入新愁。”

青陽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漢書·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唐 潘孟陽 《元日和布澤》詩:“青陽初應律,蒼玉正臨軒。” 明 何景明 《發京邑》詩之三:“青陽藹廢墟,春氣感鳴禽。” 郭沫若 《嘆逝》詩:“可是恨冬日要別離?可是恨青陽久不至?”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於左面東方的叫青陽,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顯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靈臺以觀雲物,降居青陽左個,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鄭氏 曰:“青陽左個,大寢東堂北偏。”

(3).猶清揚,謂眉目清秀。《韓詩外傳》卷一:“ 孔子 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陽宛兮。’” 漢 應瑒 《神女賦》:“騰玄眸而睋青陽,離朱脣而耀雙輔。”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賀 《贈陳商》詩:“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姚文燮 註:“苦節自矢,雖春姿亦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記·樂書》:“常有流星經於詞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自 西陵 《青陽》之樂,皆取之於竹。”《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明堂樂歌十》:“《青陽》奏,發《朱明》。”

(6).傳說中 黃帝 二十五子之一,與 夷鼓 同為 己 姓。《國語·晉語四》:“ 黃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陽 與 夷鼓 ,皆為 己 姓。” 韋昭 註:“ 青陽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陽縣 。 漢 為 涇縣 地。 唐 置 青陽縣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陽而得名。 明 清 屬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韓翃 《贈別韋兵曹歸池州》詩:“ 楚 竹 青陽 路, 吳 江 赤馬 船。” 宋 張孝祥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詞:“竹輿曉入 青陽 ,細風涼月天如洗。”

太史

(1) 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後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文曆法。魏晉以後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又稱翰林為太史

(2) 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參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階蓂

即蓂莢。瑞草名,夾階而生,故名。《竹書紀年》卷上:“﹝ 帝堯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莢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後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 唐 趙彥昭 《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庭樹千花發,階蓂七葉新。”

燠沐

溫暖濕潤。《後漢書·明帝紀》:“京師冬無宿雪,春不燠沐,煩勞羣司,積精禱求。” 李賢 註:“燠,暖也……沐,潤澤。言無暄潤之氣也。” 宋 王安石 《答沉屯田啟》:“歲雲燠沐,物且長羸。”

八方

東、西、南、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

農事

1.指耕耘﹑收穫﹑貯藏等農業生產活動。 2.指村莊。

辛盤

舊俗農曆正月初一,用蔥韭等五種味道辛辣的菜蔬置盤中供食,取迎新之意。 宋 吳文英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詞:“還鬭辛盤蔥翠。念青絲牽恨,曾試纖指。” 明 李沂 《丙寅元日》詩:“頽簷缺壁還風雪,濁酒辛盤自歲時。” 清 惠士奇 《除夕寫懷》詩:“辛盤與椒酒,一一親排當。”參見“ 五辛盤 ”。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

宜春

(1).適宜於春天;適應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閣》詩:“灑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閣 上最宜春。” 後蜀 閻選 《八拍蠻》詞:“憔悴不知緣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達夫 《將之日本別海裳》詩之三:“知儂棹向 吳江 過,託買宜春半幅裳。”

(2).指 宜 *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蹷 石闕 ,歷 封巒 ,過 鳷鵲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註:“ 宜春 ,宮名,在 渭 南 杜縣 東。”《漢書·東方朔傳》:“北至 池陽 ,西至 黃山 ;南獵長 楊 ,東遊 宜春 。” 顏師古 註:“ 宜春 ,宮也,在 長安 城東南。” 唐 王維 《登樓歌》:“卻瞻兮 龍首 ,前眺兮 宜春 。”參見“ 宜 * ”。

(3).舊時立春及春節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於窗戶、器物、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閨》詩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遼史·禮志六》:“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御之,或蟾蜍,書幟曰‘宜春’。”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早春壽魏塘柯素培先生》詞:“小樓人倚,梅花天氣,正院貼‘宜春’,釵搖燕子。”《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過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貼起‘宜春’。” 郁達夫 《立春日》詩:“閒來剪個‘宜春’字,貼上蘭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序》:“自高頭 宜春 梨園 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 聖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孫 一人而已。”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序》:“餘生也晚,不及見南部之煙花, 宜春 之子弟。”參見“ 宜春院 ”。

字書

(1) 以字為單位,解說漢字的形體、讀音、意義的書籍,如《說文解字》

(2) 字典的古稱

壽世

謂造福世人。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六:“每出入場屋,必召至案前,諄諄以名士壽世相勖。”

章蔀

亦作“ 章部 ”。我國古曆法名詞。 漢 初所傳的六種古代曆法以十九年為一章,四章為一蔀,二十蔀為一紀,三紀為一元。冬至與月朔同日為章首,冬至在年初為蔀首。《後漢書·律曆志下》:“歲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謂之章,同在日首謂之蔀,蔀終六旬謂之紀,歲朔又復謂之元。”《左傳·僖公五年》“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 唐 孔穎達 疏:“步歷之始,以朔旦冬至為首歷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至十九年閏餘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為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歷者以此章部為法,因此可明其術數,推之而知氣朔也,審別陰陽寒暑不失其時也。”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七》:“世其言,守其法。察天文,刻章蔀,儲歷,編年月,書日,史氏之世言也。”

歌樂

(1).歌曲和音樂。《禮記·儒行》:“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 唐 白居易 《西樓喜雪命宴》詩:“歌樂雖盈耳,慚無五袴謡。”

(2).謂唱歌奏樂以示讚美。《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唐 李翱 《論事疏表》:“朝臣相顧皆有喜色,百姓歌樂遍於草野。”

寰中

宇內,天下。 晉 孫綽 《喻道論》:“焉復覩夫方外之妙趣、寰中之玄照乎?” 唐 王勃 《拜南郊頌序》:“天下黎人,知四海之安樂;寰中殊域,奉三靈之康泰。” 清 龔自珍 《保甲正名》:“械鬭之風, 宋 世早有之;不但 閩 粵 ,且徧寰中,寰中何能一日安?”

五穀

指糧食,五穀即稻、黍、稷、麥、豆

逢昌

遭逢昌盛。《史記·天官書》:“歲星所在,五穀逢昌。其對為衝,歲乃有殃。” 張守節 正義:“言晷景歲星行不失次,則無災異,五穀逢其昌盛。”

詩詞推薦

新春試筆原文_新春試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