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三首·其一原文
寂寞秋瓜巷,蓬蒿處士家。
夏披毛褐䘺,雨墊角巾斜。
尚想神龍蟄,休貪白日賒。
不為句漏令,賒處覓丹砂。
詩詞問答
問:詠懷三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葉太叔
問:詠懷三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詠懷三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葉太叔的名句有哪些?答:葉太叔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麻韻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寂寞
(1) 冷清孤單;清靜
寂寞難耐
(2) 靜寂無聲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莊子·逍遙遊》:“﹝斥鴳﹞翱翔蓬蒿之間。”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夢陽 《漢京篇》:“ 霍氏 門前狐夜號, 魏其 池館長蓬蒿。”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看到的是滿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處。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財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並世奇男淑女,慧業天生,湮沒蓬蒿,姓名翳寂,豈少也哉!”
(3).茼蒿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茼蒿》。
士家
魏 晉 時,職業士兵的家庭稱為士家。士家子弟世代為兵。《三國志·魏志·辛毗傳》:“帝欲徙 冀州 士家十萬戶實 河南 。時連蝗民飢,羣司以為不可。”參閱 周一良 《<三國志>札記》。
毛褐
獸毛或粗麻製成的短衣。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二:“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明 方孝孺 《適意齋記》:“毛褐不完者行於途,雖錦衣狐裘不能知其溫。”
角巾
(1).方巾,有稜角的頭巾。為古代隱士冠飾。《晉書·王導傳》:“則如君言, 元規 若來,吾便角巾還第,復何懼哉!” 元 揭傒斯 《贈淳真子張太古》詩:“飛駟服五龍,角巾搖三花。” 清 戴名世 《一壺先生傳》:“ 一壺先生 者……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
(2).借指隱士或布衣。 唐 陳子昂 《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君碑》:“於是始以角巾應命,褐衣詣闕。” 唐 高適 《答侯少府》詩:“江海有扁舟,丘園有角巾。”
(3).指歸隱。 清 趙翼 《黃天盪懷古》詩:“ 建炎 第一功終屬,太息 西湖 竟角巾。”
龍蟄
謂陽氣潛藏。 晉 張協 《雜詩》之二:“龍蟄暄氣凝,天高萬物肅。”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丹砂
同“丹沙”。一種礦物,鍊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顏料,也可入藥。又叫辰砂、硃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