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縣四賢祠行館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泰安縣四賢祠行館作原文

背指岱宗峻,虔登已祝釐。

吉行五十里,駐傍四賢祠。

惟愧所無逸,而猶默有思。

諸人高蹈者,未必肯於斯。

詩詞問答

問:泰安縣四賢祠行館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泰安縣四賢祠行館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泰安縣四賢祠行館作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六

參考注釋

背指

(1).向後指畫。 唐 杜甫 《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詩:“石出倒聽楓葉下,櫓搖背指菊花開。”

(2).在背後指點。 宋 惠洪 《南昌重會汪彥章》詩:“去年興發看京華,笑傲清狂人背指。”

岱宗

(1).即 泰山 。 泰山 舊謂居五嶽之首,為諸山所宗,故稱。《書·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於 岱宗 。” 孔 傳:“ 岱宗 , 泰山 ,為四岳所宗。” 唐 杜甫 《望岳》詩:“ 岱宗 夫如何? 齊 魯 青未了。” 清 唐孫華 《東嶽宙》詩:“ 岱宗 首羣岳,巖巖鎮 魯 疆。”

(2).古代謂人死後靈魂歸 泰山 。故以 岱宗 指死亡。《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之二》:“常恐游 岱宗 ,不復見故人。” 李善 注引《援神契》:“ 太山 ,天帝孫也,主召人魂。” 南朝 宋 鮑照 《松柏篇》詩:“龜齡安可獲, 岱宗 限已迫。”

吉行

(1).謂行必獲吉。《易·困》:“動悔有悔,吉行也。” 孔穎達 疏:“吉行者,知悔而征,行必獲吉也。”

(2).為吉事而行。《荀子·大略》:“故吉行五十,犇喪百里,賵贈及事,禮之大也。”《漢書·王吉傳》:“臣聞古者師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 南朝 梁簡文帝 《行幸甘泉宮》詩:“吉行五十里,隨處宿離宮。” 唐 劉禹錫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輓歌》之二:“鳳翣擁銘旌,威遲異吉行。”

賢祠

供奉先賢的祠堂。 明 李開先 《謁范文正公祠》詩:“賢祠先一拜,野老謾相邀。”

無逸

(1).不貪圖安樂。《書·無逸》:“嗚呼,君子所其無逸。”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盧諶‘感交’》:“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 章炳麟 《訄書·原變》:“以是為憂,故‘無逸’之説興,而‘合羣明分’之義立矣。”

(2).《書》的篇名。《書·無逸序》:“ 周公 作《無逸》。” 孔 傳:“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無逸》。” 明 李東陽 《元日早朝》詩:“擬將《無逸》陳 周 戒,咫尺君門奈遠何?” 羅惇曧 《文學源流·周秦諸子總論》:“至於《無逸》開奏議之先,《金縢》啟哀冊之體。”

有思

(1).謂道德純淨完備。《韓非子·詭使》:“閒靜安居,謂之有思。”

(2).有意。 宋 蘇軾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諸人

(1).眾人。《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梁書·劉顯傳》:“ 任昉 嘗得一篇缺簡書,文字零落,歷示諸人,莫能識者。”《紅樓夢》第二九回:“過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裡擺酒唱戲,來請 賈 府諸人。”

(2).別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楊暹 《西遊記》第十一出:“諸人怕你吃,恁爺不怕你吃。”

高蹈

(1) 遠遊

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左傳·哀公二十一年》

(2) 過隱居的生活

嘉遯龍盤,玩世高蹈。——晉· 張協《七命》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於斯

同“ 於此 ”。《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 漢 之得材,於斯為貴。”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

詩詞推薦

泰安縣四賢祠行館作原文_泰安縣四賢祠行館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