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初八十壽詩原文
淳風委流波,去去何時復。
賴有耆舊存,嶷然立頹俗。
家學擅當世,弓冶遞相續。
早歲經術精,亦曾摧五鹿。
劍光欲射斗,虹氣還韞櫝。
青箱老平生,素心媚幽獨。
幼安務慈愛,太丘尚雍穆。
息機觀自得,齊物保無欲。
何求三島青,不羨雙瞳綠。
但憑仁壽理,耄耋猶朝旭。
況復得象賢,再世聯芳躅。
既□龍虎文,豈向林泉伏。
撫此樂事多,遙遙躋百福。
斯晨進新醪,正值開黃鞠。
卻笑陶淵明,委心大化逐。
猶羨草木姿,欲駐頹齡促。
詩詞問答
問:夏景初八十壽詩的作者是誰?答:朱用純
問:夏景初八十壽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2. 張潛之、潘道根輯《國朝崑山詩存》卷二
參考注釋
淳風
淳厚樸實的風土人情
流波
(1).流水。《楚辭·遠遊》:“叛陸離其上下兮,游驚霧之流波。” 唐 羅隱 《蟋蟀詩》:“美人在何,夜影流波。”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八:“習成固難挽,流波日滔滔。”《花城》1981年第1期:“從船艙望去,兩岸瀰漫在細雨中的房屋、樹木,仿佛浮在流波之上,時起時伏地向後退去。”
(2).比喻晶瑩流轉的眼波。《文選·宋玉<神女賦>》:“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 李善 註:“流波,目視貌,言舉目延視,精若水波,將成瀾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歌舞將終,舞人並脫去上衣,袒露半身,回首流波送媚。”
去去
越去越遠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宋· 柳永《雨霖鈴》詞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耆舊
年高望重者。《漢書·蕭育傳》:“上以 育 耆舊名臣,乃以三公使車,載 育 入殿中受策。” 唐 杜甫 《憶昔》詩之二:“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説。” 元 虞集 《蘇武慢》詞:“空自笑 洛下 書生, 襄陽 耆舊,夢底幾時曾見。” 清 方苞 《白雲先生傳》:“當是時, 三楚 、 吳 、 越 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相高。” 鄭澤 《壬子秋日作詩奉呈》:“煌煌《邱》與《索》,淵粹惟耆舊。先生守遺經,清風淡儒素。”
嶷然
(1).形容年幼聰慧。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二》:“考德敘才,莫若 解瀆亭侯 宏 ,年十有二,嶷然有 周成 之質。”《南史·齊曲江公遙欣傳》:“ 遙欣 髫齔中便嶷然。” 宋 王安石 《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勤威馮魯公神道碑》:“自為兒童,狀貌嶷然,慷慨有大意,人固已奇之矣。” 清 朱琦 《北堂侍膳圖記》:“其右面微俯,嶷然而秀出者,為其季弟 湘漁 。”
(2).卓異貌;屹立貌。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含霜履雪,義不苟合;據道推方,嶷然不羣。”《新唐書·韋處厚傳》:“ 處厚 姿狀如甚懦者,居家亦循易,至廷爭,嶷然不可回奪。”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江 南有大、小 孤山 ,在江水中,嶷然獨立。”《金史·百官志一》:“ 金 自 景祖 始建官屬,統諸部以專征伐,嶷然自為一國。”
(3).端莊貌。《世說新語·言語》“ 庾公 造 周伯仁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顗 有風流才氣,少知名,正體嶷然,儕輩不敢媟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中有佛坐像,高七尺餘,相好允備,威肅嶷然,首戴寶冠,光明時照。” 王闓運 《郭新楷傳》:“應接衣冠,嶷然有度。”
頹俗
頹敗的風俗。《後漢書·胡廣傳》:“ 廣 才略深茂,堪能撥煩,願以參選,紀綱頽俗,使束脩守善,有所勸仰。”《魏書·游明根傳》:“卿獨秉沖操,居今行古,有 魏 以來,首振頽俗。” 明 張居正 《三辭恩命疏》:“貪進之戒,臣先犯之,何以率先百僚,表正頽俗?” 胡韞玉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賦》詩:“俎豆奉典型,力與頽俗抗。”
家學
書香世家中相延續的學問
劉君有家學,三世道益孤。—— 蘇軾《劉壯與長官是堂》
當世
(1) 當代
(2) 指地位顯要的人
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後漢書·張衡傳》
弓冶
謂父子世代相傳的事業。語本《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北史·魏收魏季景等傳論》:“ 季景 父子,雅業相傳,抑弓冶之義。” 唐 陳子昂 《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陳其弓冶,戴其簪纓。”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剪髮延賓》:“孩兒 陶洪 ,詩書勤習,堪承弓冶之傳。” 清 龔鼎孳 《吳郎南征賦別》詩:“國士知弓冶,家聲薄鼎鐘。”參見“ 弓裘 ”、“ 弓箕 ”。
相續
(1).相繼;前後連線。《漢書·五行志上》:“是時,太后三弟相續秉政。” 唐 元稹 《有酒》詩之六:“櫻桃桃李相續開,間以木蘭之秀香徘徊。” 宋 梅堯臣 《新雁》詩:“泊船人不寐,月下聲相續。”
(2).連續。《壇經·定慧品》:“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
早歲
早年
經術
猶經學。《史記·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禮廢樂崩,追脩經術,以達王道。” 唐 張祜 《投常州從兄中丞》詩:“史材誰是伍,經術世無雙。”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罷黜詩賦崇經術,儒生講習 丘 與 軻 。” 章炳麟 《黃先生傳》:“余少時從本師 德清 俞君 游,亦數謁先生。先師任自然,而先生嚴,重經術,亦各從其性也。”
五鹿
(1). 春秋 時地名。(1) 衛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南。《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 公子 重耳 ﹞過 衛 , 衛文公 不禮焉。出於 五鹿 ,乞食於野人。” 杜預 註:“ 五鹿 , 衛 地。”(2) 晉 地。即 五鹿墟 ,又名 沙鹿 。在今 河北省 大名縣 東。相傳 穆天子 東征曾舍於此。《左傳·哀公元年》:“夏四月, 齊侯 、 衛侯 救 邯鄲 ,圍 五鹿 。” 杜預 註:“ 五鹿 , 晉 邑。”
(2).指 西漢 五鹿充宗 。(1)《漢書·朱雲傳》載, 充宗 通曉 梁立 《易》。嘗憑藉權勢與諸儒辯《易》,諸儒不敢與爭,惟 朱雲 多次將他駁倒。故時語曰:“ 五鹿 嶽嶽, 朱雲 折其角。”後借指能言善辯的人。 清 王濤 《贈唐魏公》詩:“雄辯驚四筵,高談折 五鹿 。”(2)《漢書·佞倖傳·石顯》:“ 顯 與中書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結為黨友,諸附倚者皆得寵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據勢也。”後借指擅權倚勢的人。
(3).複姓。
虹氣
舊指天地的精氣。《詩·鄘風·蝃蝀》“蝃蝀在東” 毛 傳:“蝃蝀,虹也。夫婦過禮,則虹氣盛。” 北魏 溫子昇 《舜廟碑》:“虹氣降靈, 姚墟 誕聖。” 唐 元稹 《出門行》:“兄上 荊山 巔,翻石辨虹氣。” 清 袁於令 《西樓記·俠概》:“呀,看星文耀日,虹氣乾雲,果是神物。”
韞櫝
見“ 韞匵 ”。
青箱
(1).收藏書籍字畫的箱籠。《宋書·王準之傳》:“曾祖 彪之 ……博聞多識,練悉朝儀,自是家世相傳,並諳 江 左舊事,緘之青箱。” 唐 賈躭 《賦虞書歌》:“須知《孔子廟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寳。” 清 方文 《潤州早發》詩:“白露水千里,青箱書一函。”
(2).指青箱學。 唐 陸龜蒙 《藥名離合夏日即事》詩之三:“青箱有意終須續,斷簡遺編一半通。”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掃塋遘俠》:“髫年英俊,失恃煢煢甚,繼箕裘青箱自幸。”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三章:“青箱誰寄,遺書何託;宗祀將斬,祠墓無依。”
(3).指古代行藉田禮時裝種子的箱子。《隋書·禮儀志二》:“ 北齊 藉於帝城東南千畝內……以青箱奉穜稑種,跪呈司農,詣耕所灑之。”《宋史·禮志五》:“ 隋 以青箱奉穜稑, 唐 廢其禮。青箱舊無其制,請用竹木為之而無蓋,兩端設襻,飾以青。” 宋 李長民 《廣汴都賦》:“遂播青箱之嘉種,以成高廩之豐年。”
(4).指古代行冊封禮時裝封土的箱匣。《隋書·禮儀志四》:“諸王、五等開國及鄉男恭拜,以其封國所在方,取社壇方面土,包以白茅,內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塗飾,封授之,以為社。”
(5).見“ 青葙 ”。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素心
(1) 本心;素願
與素心相違
(2) 心地純潔
素心人
幽獨
(1).靜寂孤獨。亦指靜寂孤獨的人。《楚辭·九章·涉江》:“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詩:“天雨蕭蕭滯茅屋,空山無以慰幽獨。” 唐 司空圖 《秋思》詩:“勢利長草草,何人訪幽獨?”
(2).獨處。 清 陳確 《講義二·盡心章》:“古有謂性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詞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學者反求諸幽獨之地焉耳。” 清 譚嗣同 《仁學》二:“莫顯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見乎隱,幽獨即是大廷。”
慈愛
(1) 仁慈而愛人
(2) 溫柔仁慈的愛和體恤
雍穆
(1).和睦;融洽。 漢 揚雄 《羽獵賦》:“乃祇莊雍穆之徒,立君臣之節,崇賢聖之業,未遑苑囿之麗,遊獵之靡也。”《三國志·魏志·陳矯傳》:“夫閨門雍穆,有德有行,吾敬 陳元方 兄弟。” 明 無名氏 《飛丸記·公館言情》:“盛世看泰寧,聖治復雍穆。”
(2).莊重貌。 茅盾 《新疆風土雜憶》:“載歌載舞,歌為維語,音調頗柔美……舞容亦婉約而雍穆。”
息機
(1).息滅機心。《楞嚴經》卷六:“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唐 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之五:“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預撰神道碑》:“君子知命,達人息機。” 明 唐順之 《羅君八十壽序》:“及其晚年,息機以歸老,蕭然一室,若不知有門外事者。” 郁達夫 《毀家詩紀》之十八:“千里行程暫息機,江山依舊境全非。”
(2).停止機械運轉。 宋 梅堯臣 《陪觀新水磑》詩:“激射聊因勢,迴環豈息機。”
自得
自覺得意、開心
意氣揚揚,甚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齊物
(1). 春秋 、 戰國 時 老莊 學派的一種哲學思想。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如生死壽夭,是非得失,物我有無,都應當同等看待。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 莊子 的《齊物論》中。 晉 劉琨 《答盧諶詩一首並書》:“遠慕 老 莊 之齊物,近嘉 阮生 之放曠。” 宋 王安石 《季子》:“昔 莊周 喪其妻,鼓盆而歌; 東門吳 喪其子,比於未有。此棄人齊物之道,吾儒之罪人也。”
(2).使萬物生長齊整。《漢書·律曆志上》:“中呂,言微陰始起未成,著於其中旅助姑洗宣氣齊物也。”
三島
(1).指傳說中的 蓬萊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鄭畋 《題緱山王子晉廟》:“六宮攀不住,三島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禪師》詩:“眠雲臥月辭三島,鼓腹謳歌預四民。”《西遊記》第十七回:“十洲三島還遊戲,海角天涯轉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詩:“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不羨
不過分。《淮南子·精神訓》:“無天下不虧其性,有天下不羨其和。” 高誘 註:“羨,過;和,適也。”
雙瞳
(1).兩眼。 唐 杜甫 《天育驃圖歌》:“毛為緑縹兩耳黃,眼有紫燄雙瞳方。”《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塗下人,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
(2).重瞳,兩個眸子。 晉 王嘉 《拾遺記·員嶠山》:“人皆雙瞳,修眉長耳。” 唐 李白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 項王 氣蓋世,紫電明雙瞳。” 王琦 注引《史記·項羽本紀》:“聞 項羽 亦重瞳子。” 清 毛祥麟 《對山餘墨·巫覡》:“或謬託雙瞳,或揑稱鬼附,妄論休咎,武斷死生。”
但憑
任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但憑尊意。” 清 洪昇 《長生殿·進果》:“兩位爺在上,本驛只剩有一匹馬,但憑那一位爺騎去就是。”
仁壽
謂有仁德而長壽。語出《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邢昺 疏:“言仁者少思寡慾,性常安靜,故多壽考也。”《漢書·王吉傳》:“敺一世之民,躋之仁壽之域。”《漢書·董仲舒傳》:“ 堯 舜 行德, * 仁壽。”《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由是天人通,陰陽和,俗躋仁壽,物無疵癘。” 宋 蘇軾 《儒者可與守成論》:“至於 湯 武 ,拯塗炭之民而置之於仁壽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我皇上聰明神聖之主,又已禎祥畢集,仁壽可登矣。”
耄耋
猶高齡,高壽。 三國 魏 曹操 《對酒》詩:“人耄耋,皆得以壽終。”《北史·尉元傳》:“雖老、更非官,耄耋罔祿,然況事既高,宜加殊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鍾生》:“君無大貴,但得耄耋足矣。” 李大釗 《青春》:“斯則人類之壽,雖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奮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無盡青春之域?”
朝旭
初升的太陽。 唐 韋承慶 《靈台賦》:“怒則烈火扇於衡飇,喜則春露融於朝旭。” 元 馮子振 《十八公賦》:“午曦斜而東箔撤蔽,朝旭警而西櫺透明。”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上:“若紅者,則一輪朝旭,如樹頭之高掛銅鉦已。” 趙朴初 《滴水集·<寄贈大谷瑩潤長老>詩》:“莫道黑風吹浪險,已看朝旭照天紅。”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象賢
謂能效法先人的賢德。《書·微子之命》:“ 殷王 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儀禮·士冠禮》:“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 鄭玄 註:“象,法也,為子孫能法先祖之賢,故使之繼世也。” 唐 劉禹錫 《蜀先主廟》詩:“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柳亞子 《子游先生遺像為哲嗣史良女士題》詩:“雪潔蘭馨説象賢,明珠掌上更翩翩。”
再世
(1).兩代。《左傳·宣公十二年》:“是 晉 再克而 楚 再敗也, 楚 是以再世不競。” 杜預 註:“ 成王 至 穆王 。”《後漢書·馬援傳》:“曾祖父 通 ,以功封 重合侯 ,坐兄 何羅 反,被誅,故 援 再世不顯。” 李賢 註:“祖及父不得為顯任也。” 宋 王安石 《貴池主簿沉君墓表》:“再世家於 杭州 之 錢塘 。”
(2).再出世,重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一:“在 武漢 當時,這位 鄧演達 的舊部隨著政治部的復活,認真仿佛著 鄧演達 的再世。”崑曲《十五貫》第六場:“那 況鍾 是有名的 包公 再世,足智多謀,厲害無比。”
芳躅
指前賢的蹤跡。《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唐 司馬貞 述贊:“敏行訥言,俱嗣芳躅。”《舊唐書·鄭畋傳》:“豈謂凡流,繼茲芳躅,臣所以憂不稱承旨之任也。” 清 方文 《題張虞山理琴圖》詩:“詩存琴不傳,遺響諒難續。 虞山 者誰子,異代承芳躅。”
龍虎文
指《龍虎經》。道教論丹訣書。 明 王世貞 《壽申封君歌題青鳥圖》:“石室時窺龍虎文, 洪崖 亦送煙霞醑。”
林泉
(1).山林與泉石。《梁書·處士傳·庾詵》:“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棊筭機巧,並一時之絶。而性記夷簡,特愛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此箇閤兒雖小,其間趣不讓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許渾》:“ 渾 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
(2).指隱居之地。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舊唐書·隱逸傳·崔覲》:“為儒不樂仕進,以耕稼為業……夫婦林泉相對,以嘯詠自娛。”《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
樂事
得意事;使人高興或滿意的事
享受傾聽他談話的樂事
遙遙
(1) 距離很遠
遙遙百有餘里。——《廣東軍務記》
(2) 時間久遠
遙遙無期
(3) 漂遙流動的樣子
舟遙遙以輕颺。——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百福
猶多福。《詩·大雅·假樂》:“乾祿百福,子孫千億。”《墨子·魯問》:“今以一豚祭,而求百福於鬼神。”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殃銷禍散百福併,從此直至耇與鮐。” 明 徐復祚 《投梭記·大會》:“捧雲漿,謾歌百福受天慶,喜 江 東新造,典午重昌。”
新醪
新釀的酒。 晉 陶潛 《停雲詩》序:“罇湛新醪,園列初榮。”
正值
適逢。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臣嘗出行,僕飢馬疲,正值主人門開。”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二:“去為 龍城 戰,正值胡兵襲。”《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牛奶奶 上了轎,一直喊到縣前去,正值 向知縣 出門,就喊了冤。”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我的種痘》:“正值我在講書的時間內,校醫前來種痘了。”
陶淵明
(365—427) 東晉文學家、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為江州祭酒、鎮江參軍,後任彭澤令。因不滿當時官員的腐敗而去職,歸隱田園,至死不仕。其詩以《歸去來兮辭》、《飲酒》、《桃花源詩》、《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等為代表,今存《陶淵明集》
委心
把心放下
曷不委心任去留。——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大化
(1).謂化育萬物。《荀子·天論》:“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
(2).謂人生的重要變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
(3).指生命。 晉 陶潛 《還舊居》詩:“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 明 唐寅 《劉太僕墓志銘》:“大化奄忽,投軌泉途。”
(4).指宇宙,大自然。 三國 魏 曹植 《九愁賦》:“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 晉 陶潛 《神釋》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清 周亮工 《歲暮遠為客嘉平廿四日賦》:“昭昭大化內,豈有私陽春。”
(5).廣遠深入的教化。《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孔穎達 疏:“故我大為教化,勸誘我所友國君,共伐叛逆。”《新唐書·陳子昂傳》:“陛下方興大化,而太學久廢,堂皇埃蕪,《詩》《書》不聞,明詔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 傅尃 《擬城南讀書》詩:“樂靜可言仁,大化浩穹宇。”
(6).佛教語。指佛的教化。《法華玄義》:“説教之綱格,大化之筌蹄。”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頹齡
衰年;垂暮之年。 晉 陶潛 《九日閒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頽齡。” 南朝 齊 謝朓 《白石岩下逕行田》詩:“舊業橫海外,蕪穢積穨齡。” 清 姚鼐 《大觀亭》詩:“舉目衰林如脫髮,幾人採鞠制穨齡。”
頽齡:衰老之年。 晉 陶潛 《九日閒居》詩:“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頽齡。” 唐 溫庭筠 《過孔北海墓二十韻》:“激揚思壯志,流落嘆頽齡。” 郭沫若 《瓶》詩之三九:“我昨天還好像是個少年,卻怎么便到了這樣的頹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