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戴希文

作者:趙光國 朝代:元代

挽戴希文原文

哲人呼不返,誰結歲寒盟。

有子皆英偉,希年擅老成。

文章留軌範,生死隔幽明。

悵恨無知己,臨風涕泗傾。

詩詞問答

問:挽戴希文的作者是誰?答:趙光國
問:挽戴希文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挽戴希文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2. 希文,次胄字也。

參考注釋

哲人

才智卓越的人

歲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

余捉蟋蟀,汝奮臂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清· 袁枚《祭妹文》

英偉

英俊魁偉

排頭是一個英偉的戰士

希年

古稀之年,古指七十歲。 宋 劉克莊 《最高樓·乙卯生日》詞:“幾曾三宿為歸計,更巴一歲是希年。”參見“ 古稀 ”。

老成

老練成熟;閱歷多而練達世事

幼年喪父使他變得少年老成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軌範

法則,模範

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尚書序》

敬遵軌範,以資一生。——《魏書》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關的問題

(2) 預言命運的

他認為什麼時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幽明

(1).指有形和無形的事物。《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韓康伯 註:“幽明者,有形無形之象。” 宋 蘇軾 《與錢濟明》之三:“神藥希代之寶,理貫幽明,未敢輕議。”

(2).指晝夜;陰陽。《禮記·祭義》:“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鄭玄 註:“幽明者,謂日照晝,月照夜。”《史記·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難。” 張守節 正義:“幽,陰;明,陽也。” 魯迅 《<兩地書>序言》:“﹝我們﹞所講的又不外乎學校風潮,本身情況,飯菜好壞,天氣陰晴,而最壞的是我們當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3).指生與死;陰間與人間。 唐 元稹 《江陵三夢》詩:“平生每相夢,不省兩相知,況乃幽陰隔,夢魂徒爾為。”《太平廣記》卷四八九引 唐 無名氏《冥音錄》:“幽明路異,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萬代一時,非偶然也。”

(4).人與鬼神。 唐 李白 《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皇 唐 葉有六聖,再造八極,鏡照萬方,幽明鹹熙。” 宋 王安石 《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神女》:“家君感大德,無以相報,欲以妹子附為婚姻,恐以幽明見嫌也。”

(5).指善惡;賢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孔 傳:“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歲,則能否、幽明有別,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 宋 曾鞏 《蔡燡河南運判制》:“夫均通貨食,使物有羨贏;審覈幽明,使人知勸畏。”

悵恨

因失意而惱恨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史記·陳涉世家》

無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識

年幼無知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涕泗

(1).眼淚和鼻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二:“ 齊景 升丘山,涕泗紛交流。”《南史·蕭鈞傳》:“﹝ 蕭鈞 ﹞年七歲,出繼 衡陽元王 ,見 高帝 ,未拜,便涕泗橫流。” 明 孫梅錫 《琴心記·齎金買賦》:“徘徊倚袖,涕泗沾衣,夢到君傍,可怪雞鳴驚喚予。” 清 羅有高 《鄧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 宋 五子書讀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為人之道也。’”參見“ 涕泗滂沱 ”。

(2).涕淚俱下,哭泣。 漢 揚雄 《元後誄》:“ 新室文母太后 崩,天下哀痛,號哭涕泗。” 宋 蘇軾 《白帝廟》詩:“遲回問風俗,涕泗閔興衰。”《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向士肅 出外拜客……遇箇婦人,鬢髮蓬鬆,涕泗而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事叔至孝》:“﹝ 施愚山 ﹞辛亥客都門,每憶叔,輒涕泗。”

詩詞推薦

挽戴希文原文_挽戴希文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