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武昌原文
大江東去路漫漫,孰向煙波老釣竿。
三國戰爭年最少,一家豪傑古來難。
指囷意氣迎諸葛,顧曲風流走阿瞞。
從使稱臣頻上表,依然半壁擬龍蟠。
詩詞問答
問:懷古·武昌的作者是誰?答:汪縉
問:懷古·武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懷古·武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大江東去
詞牌名。即“念奴嬌”。因 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首句為“大江東去”,故名。
漫漫
(1) 廣遠無際
水漫漫
(2) 長;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平緩
海流漫漫
(4) 遍布
草漫漫
春霧漫漫
(5) 眾多
漫漫群生
(6) 昏憒糊塗
縣官漫漫
煙波
煙霧籠罩的水面
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煙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顥《黃鶴樓》
釣竿
一根逐漸變細的細長桿,尖端系線用來釣魚
三國
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公元222—280)
爭年
比歲數的大小。《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 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 堯 同年。’其一人曰:‘我與 黃帝 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文選·嵇康<養生論>》:“若此以往,恕可與 羨門 比壽、 王喬 爭年。” 呂向 註:“言將與仙人比年爭壽,則何為其無有長年也。”
一家
(1).一個家族;一戶人家。常用以謂無分彼此,如家人之相親。《管子·霸言》:“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一家而兩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說林訓》:“一家失熛,百家皆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陳毅 《乘車過雪峰》詩:“明日 拉薩 會親友, 漢 藏 一家敘別情。”
(2).指一人。《禮記·大學》:“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鄭玄 註:“一家、一人,謂人君也。” 漢 班固 《 * 通·正論》:“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謹敬謙讓之至也。”《宋史·道學傳·程顥》:“天下事非一家私議,願平氣以聽。”《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有五個防土庫的,在那裡喫酒 * ,一家當一更。”
(3).一家學說;一個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晉書·荀崧傳》:“ 向 歆 ,漢之碩儒,猶父子各執一家,莫肯相從。”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何嘗不徵求異説,採摭羣言,然後能成一家,傳諸不朽。” 宋 蘇軾 《莊子祠堂記》:“其論天下道術,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關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為一家。”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 蘇 張 縱橫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談,其論無當於宏旨,其義不主於一家。”參見“ 一家言 ”、“ 一家書 ”。
(4).古時生產活動的一個單位。三夫為一家。《管子·乘馬》:“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
(5).表數量。常用於工商企業等。如:一家百貨商店;一家紡織廠。
豪傑
(1) 才智勇力出眾的人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史記·陳涉世家》
(2) 又
三老豪傑皆曰。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安然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人中豪傑
(3) 倚仗權勢橫行一方的人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指囷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周瑜 為 居巢 長,將數百人故過候 肅 ,並求資糧。 肅 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 肅 乃指一囷與 周瑜 。”後以“指囷”喻慷慨資助。 唐 李鹹用 《古意論交》詩:“見義必許死,臨危當指囷。” 宋 趙蕃 《聞舂》詩:“餬口於四方,指囷其誰逢?” 陳去病 《豐鎮見雪》詩:“願作豐年瑞,時危好指囷。”
意氣
(1) 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發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 志趣
意氣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諸葛
——複姓
顧曲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瑜 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謡曰:‘曲有誤, 周郎 顧。’”後遂以“顧曲”為欣賞音樂、戲曲之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偵戲》:“一片紅毺鋪地,此乃顧曲之所。” 蘇曼殊 《焚劍記》:“此一粉頭耳,計今夕車所停二十餘處,顧曲之人,何止半百?”
流走
(1).流亡;流浪。《國語·越語下》:“失德滅名,流走死亡。”
(2).到處走動。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一章:“他經常挑著兩隻編得格外精緻的籮筐在各村流走。”
(3).放逸不拘。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五言詩﹞三四語多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必有不得不散之勢乃佳。” 陳去病 《論戲劇之有益》:“其詞俚,其情真,其曉譬而諷諭焉,亦滑稽流走,而無有所凝滯。”
阿瞞
(1). 三國 魏 曹操 的小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太祖武皇帝 , 沛國 譙 人也,姓 曹 ,諱 操 ,字 孟德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無名氏《曹瞞傳》:“ 太祖 一名 吉利 ,小字 阿瞞 。” 宋 楊萬里 《讀嚴子陵傳》詩:“早遣 阿瞞 移 漢 鼎,人間何處有 嚴陵 ?” 清 曹寅 《題啟南先生莫斫銅雀硯圖》詩:“ 阿瞞 心雄天厭足,平生只欠 西陵 哭。”
(2). 唐玄宗 的自稱。 唐 南卓 《羯鼓錄》:“上笑曰:大哥不必過慮, 阿瞞 自是相師,夫帝王之相,且須有英特越逸之氣,不然有深沉包育之度,若 花奴 但端秀過人,悉無此相,固無猜也。” 錢熙祚 校:“上於諸親常自稱此號。” 宋 范成大 《題<開元天寶遺事>》詩之三:“忽報豬龍掀宇宙, 阿瞞 虛讀相書來。” 宋 陸游 《曉發金牛》詩:“ 阿瞞 狼狽地,千古有遺傷。”
從使
(1).指役使人員;隨從。《後漢書·皇后紀下·桓帝鄧皇后》:“帝多內幸,博採宮女至五六千人,及駈役從使,復兼倍於此。”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三折:“一從使都是渾身繡織,一將軍怎倒著縞素裳衣?”
(2).隨從出使。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 建炎 兵興,從使絶域者,廝輿輩亦補官。”
縱使,即使。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從使千百年外謂閣下與 裴兵部 為交相短長,亦足為賢相矣。”
稱臣
自稱臣子,接受對方統治,泛指向對方屈服
俯首稱臣
上表
上奏章。《東觀漢記·吳良傳》:“ 蒼 上表薦 良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文彥博 、 韓琦 許多名臣,先夸佳說好的,到此也自悔失言,一個個上表爭論,不聽,辭官而去。”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 杜九皋 :起初我不贊成你們聯名上表,結果還是在這兒出了岔子。”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半壁
(1)
(2) 指朝東的半面山崖
半壁見海日。——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3) 半邊
我那岳伯父拼身捨命與金人撕殺,才保全得半壁江山。——《說岳全傳》
龍蟠
龍蟠里,在現在南京市清涼山下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多情宋玉還知否徐俯《虞美人》
- 野鷗出沒底心性,山禽飛舞猶威儀
- 彌明不解世俗書,啞然尚能賦此乎李洪《松皮香鼎》
- 臣節輕鄉土,雄心生鼓鼙李鹹用《送邊將》
- 秋竿倚石台,沙鳥喑相猜釋智愚《題魚磯》
- 著腳功名馬絡頭,人生君所幾居州陳造《次王仲衡尚書韻》
- 市橋晴柳拂朱旗,天際九華勞夢思方岳《別陳尉》
- 震澤逢君意便傾,湘江見我眼中明項安世《贈黃縣尉二首》
- 醉送月銜西嶺去
- 江山終古無變遷,世運如輸幾翻覆衛宗武《過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