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輪羽扇歌

作者:毛序 朝代:清代

風輪羽扇歌原文

鶴翎皎潔修而豐,製成團扇虛含風。

參差六翮形蒙茸,貫以鐵軸輪輻同。

下首郁屈如彎弓,風胡何年鑄芙蓉,質理蒼黑非鉛銅。

劍首一穴貫軸中,復有無弦焦尾桐。

踞坐掣曳呼侍童,轆轤引綆機旋空。

柔櫓咿軋中徵宮,高堂颯然起蓬蓬。

動如橐籥出不窮,四坐森爽心神融。

病夫憚暑常怔忡,燭龍火傘交相攻。

思駕飛車訪赤松,瓊樓玉宇無蘊隆。

借君吹噓凌顥穹,下視九萬塵溟濛。

詩詞問答

問:風輪羽扇歌的作者是誰?答:毛序
問:風輪羽扇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東韻

參考注釋

鶴翎

(1).鶴的羽毛。 唐 元稹 《冬白紵》詩:“ 西施 自舞王自管,雪紵翻翻鶴翎散。” 唐 劉得仁 《宿宣義池亭》詩:“島嶼無人跡,菰蒲有鶴翎。”

(2).喻指白色的花瓣。 唐 王建 《於主簿廳看花》詩:“小葉稠枝粉壓摧,煖風吹動鶴翎開。” 宋 歐陽修 《謝觀文王尚書西京牡丹》詩:“姚黃魏紅腰帶鞓,潑墨齊頭藏緑葉。鶴翎添色又其次,此外雖妍猶婢妾。”

(3).菊花品種名。《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那菊花種數甚多,內中惟有三種為貴。那三種?鶴翎、剪絨、西施。”

潔修

純正而美好。 宋 梅堯臣 《送韓持國》詩:“晚節五六人,文行皆潔修。”修,一本作“ 脩 ”。 清 方苞 《徐詒孫哀辭》:“內行潔修,文章冠郡邑。”

團扇

(1).圓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宮內多用之,又稱宮扇。 唐 王昌齡 《長信秋詞》之三:“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 元 梁寅 《玉階怨》詩:“團扇且棄置,夕氣涼轉添。”《紅樓夢》第二七回:“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 劉大白 《秋扇》詩:“一陣秋風,收拾起多少團扇。”

(2).樂府歌曲名。指《團扇郎歌》。 宋 賀鑄 《訴衷情》詞:“臨風再歌《團扇》,深意屬何人?” 宋 王灼 《碧雞漫志·歌曲存亡》:“至 唐 武后 時,舊曲存者,如《白雪》、《公莫舞》、《巴渝》、《白苧》、《子夜》、《團扇》……等,六十三曲。”參見“ 團扇歌 ”。

(3).樂府歌曲名。指 漢 班婕妤 所作《怨歌行》。因詩中有“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等詩句,故名。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漢婕妤班姬》:“《團扇》短章,詞旨清捷,怨深文綺。”

含風

帶著風;被風吹拂著。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蕭瑟含風蟬,寥唳度雲雁。” 南朝 梁 虞羲 《見江邊竹詩》:“含風自颯颯,負雪亦猗猗。” 宋 王安石 《次韻徐仲元詠梅》之一:“額黃映日明 飛燕 ,肌粉含風冷 太真 。” 宋 蘇軾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詩:“含風偃蹇得真態,刻畫始信天有工。”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六翮

(1).謂鳥類雙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鳥的兩翼。《戰國策·楚策四》:“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 宋 蘇軾 《與胡祠部游法華山》詩:“君猶鸞鶴偶飄墮,六翮如雲豈長鎩。” 明 劉基 《戲為雪雞篇寄詹同文》詩:“雪鶴排雲舒六翮,長鳴遠逐 浮丘伯 。”

(2).指鳥。 唐 高適 《別董大》詩之二:“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 京洛 十餘年。” 宋 陸游 《臨別成都帳飲萬里橋贈譚德稱》詩:“今年一戰馘餘子,風送六翮凌青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六翮飛身,爭投棲於樹杪;五花畫舫,盡返棹於湖邊。”

蒙茸

蓬鬆;雜亂的樣子

雜花蒙茸

蒙茸山麓。——〔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鐵軸

(1).戰船;鐵甲船。軸,通“ 舳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蒼鷹赤雀,鐵軸牙檣。” 倪璠 註:“皆戰艦也。” 唐 杜牧 《中丞業深韜略志在功名再奉長句一篇兼有咨勸》:“ 滕王閣 上《柘枝》鼓, 徐孺亭 西鐵軸船。”

(2).鐵鑄車軸。借指車子。 清 遯廬 《童子軍·戰耗》:“海涌銅船, 馬伏波 之戰地;峯迴鐵軸, 王陽明 之洞天。”

輪輻

插入輪轂以支撐輪圈的輻條;輪上的輻射狀棒或桿

下首

位置較卑的一邊;下首,即右方

二人等吳姨娘坐後,方在下首坐了。——《一層樓》

郁屈

(1).盤屈。 唐 韓愈 《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詩:“惟蛇舊所識,實憚口眼獰。開籠聽其去,鬱屈尚不平。”後以稱代蛇。 宋 蘇軾 《聞正輔表兄將至以詩迎之》詩:“幾欲烹鬱屈,固嘗饌鉤輈。”

(2).屈曲貌。 宋 蘇軾 《懷賢閣》詩:“西觀 五丈原 ,鬱屈如長虵。”

(3).形容攢聚之狀。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正陽門廟》:“ 正陽門 廟者,祀 漢 前將軍 關侯 …… 焦太史 竑 銘其廟碑曰:‘蒸哉 文皇 ,鷹揚啟土。奠鼎 幽 燕 ,飛龍九五。鬱屈觚稜,穹窿禁籞。’”

(4).鬱積,鬱結。 清 唐孫華 《小病柬松》詩之一:“填膺鬱屈非能語,不遇 長桑 那得知?”

彎弓

(1).挽弓;拉弓。 漢 賈誼 《過秦論》上:“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唐 崔融 《擬古》詩:“拔劍斬長榆,彎弓射小棘。” 明 李夢陽 《豆莝行》:“彎弓值凍不敢發,昔何猛毅今何懦?” 毛 * 《沁園春·雪》詞:“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2).謂原相友善者反目成仇。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十一:“初, 舒 為縣尉,坐手 * 停廢, 無盡 為御史,言其才可用,乃得改官,至是乃爾,士論惡之……彎弓成俗,亦何足多怪。”《古今小說·吳保全棄家贖友》:“酒肉弟兄千箇有,落難之中無一人。還有朝兄弟,暮仇敵,纔放下酒杯,出門便彎弓相向。”

(3).彎曲成弓形。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老頭把飯端了上來, 余敬唐 就彎弓著背走出去了。”

風胡

見“ 風鬍子 ”。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質理

(1).質地文理。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寶頌》:“使者還自西方,爰得青玉於雪山,廣袤踰二尺。揆其初得,徵兆異常,質理栗溫,世所希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有一舊玉馬,質理不甚白潔,而血浸斑斑。”

(2).質對評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值城隍早衙,喊寃以投。 羊 懼,內外賄通,始出質理。”

黑非

見“ 黑非洲 ”。

劍首

鑲嵌在劍柄頂端的裝飾品,以玉或金屬製成,扁圓形,其上鏤有花紋。《禮記·少儀》:“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莊子·則陽》:“吹劍首者,吷而已矣。”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云:“劍首,謂劍環頭小孔也。”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焦尾

見“ 焦尾琴 ”。

踞坐

坐的一種姿勢,兩腳底和臀部著地或其他面上,兩膝上聳,即蹲

掣曳

(1).牽引。《爾雅·釋訓》:“甹夆,掣曳。” 郭璞 註:“謂牽挽。”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被褐守山東》:“掣曳瀉流電,奔飛似白虹。” 唐 嚴維 《奉和皇甫大夫祈雨應時雨降》:“掣曳旗交電,鏗鏘鼓應雷。”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發難》:“鸞旗掣曳拂雲迴,羽騎驂驔躡影來。” 清 黃景仁 《夜聞新安江聲》詩:“竹林臬兀雜心動,紙帳掣曳如人搴。”

(2).牽制。 唐 杜甫 《鵬賦》:“揮拘攣之掣曳,挫豪梗之飛飜。”《明史·胡松傳》:“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顧,則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勝矣。”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觀其受制異國,舉止掣曳。”

轆轤

(1)

(2) 安在井上絞起汲水斗的器具

(3) 機械上的絞盤

柔櫓

謂操櫓輕搖。亦指船槳輕劃之聲。 唐 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十二判官》詩:“柔櫓輕鷗外,含悽覺汝賢。”一本作“ 柔艣 ”。 宋 蕭立之 《第四橋》詩:“一江秋色無人管,柔艣風前語夜深。” 元 虞集 《聞機杼》詩:“滿地月明涼似水,數聲柔櫓過 揚州 。”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坐在黑影沉沉的艙里,我起先只在靜聽著柔櫓划水的聲音。”

咿軋

象聲詞。 宋 陸游 《天竺曉行》詩之二:“筍輿咿軋水雲間,慚愧忙身得暫閒。”《醒世恆言·施潤澤灘闕遇友》:“美人抽繹沾唾香,一經一緯機杼張。咿咿軋軋諧宮商,花開錦簇成疋量。”

高堂

(1) 高大的廳堂

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論衡·別通》

觀其坐高堂。——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唐· 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搶劍辭高堂。——李白《送秀才從軍》

颯然

(1) 形容風吹時沙沙作響

有風颯然而至

(2) 爽利的樣子

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蓬蓬

指草木、鬚髮參差不齊或雜亂

橐籥

(1).亦作“ 橐爚 ”。古代冶煉時用以鼓風吹火的裝置,猶今之風箱。《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吳澄 註:“橐籥,冶鑄所以吹風熾火之器也。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為轄以鼓扁於內者,籥也。”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其日圓空鏡然,江山四爽,橐爚之上,騰為煙雲,盤旋氤氳,五色成文。”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 老 氏以天地如橐籥,動而生風,是虛能於無生有,變幻無窮;而氣不鼓動則無,是有限矣。然則孰鼓其橐籥令生氣乎?”

(2).喻指造化,大自然。 晉 陸機 《文賦》:“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 唐 陳九流 《賦得春風扇微和》詩:“喜見陽和至,遙知橐籥功。”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一日賢太守,與我觀橐籥,往往獨自語,天帝相唯諾。”

(3).喻指本源。《隋書·經籍志一》:“其教有適,其用無窮,實仁義之陶鈞,誠道德之橐籥也。” 清 沉大成 《學福齋雜著·華嚴字母跋》:“第聽太師奏樂,伶人按歌,凡曲字之餘聲,無不收此十四字中者,便曉然《華嚴》字母為一切音之橐籥,實有裨於國小,豈可以其出於佛氏而忽之也哉!”

(4).生髮,化育。 宋 李綱 《<易傳內篇>序》:“生生之謂易,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三者渾淪而不相離……刻彫眾形,橐籥萬物,自有形至於無形,自有心至於無心。” 姚華 《曲海一勺·原樂》:“夫禮樂者,橐籥於元氣,根荄於人情,羣生仰其米鹽,萬化資其麴櫱。”

不窮

(1).無窮盡;無終極。《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惟工匠之多端,固萬變之不窮。”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其仁與義,磊磊然橫天地冠古今不窮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愈出愈幻,不窮於術。”

(2).不陷於困境。《孫子·地形》:“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梅堯臣 註:“無所不知,則動不迷暗,舉不困窮也。”《孔子家語·三恕》:“今欲身亦不窮,道亦不隱,為之有道乎!”

(3).不停止。《禮記·儒行》:“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鄭玄 註:“不窮,不止也。”

(4).遠離或排斥不肖之人。《逸周書·常訓》:“醜明乃樂義,樂義乃至上,上賢而不窮。” 孔晁 註:“窮謂不肖之人。”

四坐

亦作“ 四座 ”。1.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 晉 陸機 《吳趨行》:“ 楚 妃且勿嘆, 齊 娥且勿謳,四坐並清聽,聽我歌《吳趨》。”《晉書·唐彬傳》:“帝顧四坐曰:‘名不虛行。’” 清 吳偉業 《閬州行》:“四座且勿喧,聽我歌 閬州 。”

(2).四周座位。 晉 陶潛 《詠荊軻》詩:“飲餞 易水 上,四座列羣英。”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六楹排玉鏡,四座敷金鈿。”

爽心

謂使心情暢快。 李嫻娟 楊穎 《血染的愛》第二九章:“就在人們剛剛舒了一口爽心的氣息,第二口氣還沒有喘上來的時候,最大不幸落到了 中國 人民頭上。”

病夫

體弱多病的人

怔忡

(1).中醫病名。患者心臟跳動劇烈的一種症狀。 宋 朱熹 《乞宮觀札子》:“ 熹 舊有心氣之疾,近因禱雨備災,憂懼怵迫,復爾發動,怔忡炎燥,甚於常時。” 明 宋濂 《答郡守聘五經師書》:“又自嬰禍患以來,得怔忡疾,見一夫負戟而趨,心輒驚怖。”《紅樓夢》第七十回:“弄的 * 若痴,語言常亂,似染怔忡之病。”

(2).猶怔忪。謂驚恐不安。 宋 楊億 《天貺殿碑》:“伏紙怔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翩翩》:“突突怔忡間,衣已化葉。” 王火 《明月天涯》:“留下了 齊霜威 和子、媳,客人們怔忡地愣在那兒。”

燭龍

(1).古代神話中的神名。傳說其張目(亦有謂其駕日、銜燭或珠)能照耀天下。《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 赤水 之北,有 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 燭龍 。”《楚辭·天問》:“日安不到, 燭龍 何照?” 王逸 註:“言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文選·謝惠連<雪賦>》:“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 爥龍 銜燿照 崑山 。” 李周翰 註:“ 爥龍 , 崑山 神也,常銜爥以照。”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九:“ 燭龍 發神曜,陰野彌煥炳。” 元 張憲 《燭龍行》:“ 燭龍 , 燭龍 ,女(汝)居 陰山 之陰,大漠之野……虵身人面髮如赭,銜珠吐光照天下。” 黃宗英 《橘》:“ 燭龍 啊, 燭龍 ,你口裡含著明燭。相傳北極日月照不到,你會含燭騰空去照耀。”參閱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燭龍》。

(2).借指太陽。 唐 李邕 《日賦》:“燭龍照灼以首事,踆烏奮迅而演成。” 明 謝讜 《四喜記·喜逢甘雨》:“望長空燭龍燄消,長驅旱魃師碧濤。”

火傘

(1).比喻烈日。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詩:“行酒東臺對落日,猶如火傘張鬱攸。”

(2).紅色的傘蓋。 宋 秦觀 《觀寶林塔張燈次胡瑗韻》:“次第邊烽舉,高低祭燭攢;虹旌排陣堞,火傘御靈官。”

火繖:同“ 火傘 ”。 宋 劉克莊 《卜運算元·茉莉》詞:“相對炎官火繖中,便有清涼意。” 宋 楊萬里 《夏夜月下獨酌》詩:“明朝火繖上,別作一經營。” 清 趙翼 《苦熱》詩:“火繖當空氣益炎,避炎何處覓深嚴。”

交相

互相。《詩·小雅·角弓》:“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孔穎達 疏:“其不善之人於兄弟則無恩義,唯交更相詬病而已。”《南史·儒林傳·司馬筠》:“經傳互文,交相顯發,則知慈加之義,通乎大夫以上矣。”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器玩·位置》:“凡作牕櫺門扇,皆同其寬窄而異其體裁,以便交相更替。”

飛車

(1).傳說中乘風飛行的車。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奇肱氏 能為飛車,從風遠行。”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二:“誰能駕飛車,相從歡海外?” 宋 蘇軾 《金山妙高台》詩:“我欲乘飛車,東訪 赤松子 。”

(2).疾駛如飛的車。 清 吳偉業 《即事》詩:“新傳使者出皇都,十道飛車算國租。”

(3).指火車。 嚴復 《論世變之亟》:“跨海之汽舟不來,縮地之飛車不至,則神州之眾,老死不與異族相往來。” 黃侃 《哀貧民》:“有所適,則巨舶飛車萬里如門戶。”

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韓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與天地統。” 漢 王充 《論衡·無形》:“ 赤松 、 王喬 ,好道為仙,度世不死。”參見“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落帆 金華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金華縣 有 赤松澗 ,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華縣 北有 赤松山 ,相傳 黃初平 叱石成羊處。 初平 號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參見“ 赤松子 ”。

(2).亦作“ 赤誦 ”。複姓。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八:“吾姓為 赤松 ,名 時喬 ,字 受紀 。”《宋書·符瑞志上》作“赤誦”。

(3).常綠喬木,樹皮較薄,淡黃紅色。木材質粗,較堅韌,供建築、造紙等用,樹幹可采松脂。又為觀賞樹。

瓊樓玉宇

華美的建築物。形容月宮中或仙家的宮殿華麗精美

俄見瓊樓玉宇爛然。——晉· 王嘉《拾遺記》

吹噓

(1)

(2) 誇張地宣揚或編造優點、長處等

他的運氣沒有什麼可以吹噓的

(3) 口出氣;噓氣

(4) 過分誇獎

這輛轎車並不像銷售商所吹噓的那樣好

(5) 對人或事過分吹捧

新聞發布人員必須注意不誇大,不吹噓

顥穹

指蒼天。天博大而形穹隆,故稱。《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伊上古之初肇,自顥穹生民。” 顏師古 註:“顥,穹,皆謂天也。顥,言氣顥汗也;穹,言形穹隆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昊穹”。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雜錄》:“闕初顥穹,實生兆民。”

下視

(1).由高處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視。” 漢 揚雄 《甘泉賦》:“攀琁璣而下視兮,行游目乎 三危 。”《舊唐書·王方慶傳》:“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

(2).輕視,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議守》:“ 匈奴 屢變,往往犯塞,殺戮吏民,不勝其酷。至於書問傲慢,下視中國。”《三國志平話》卷下:“ 曹相 下視 張松 。” 明 李贄 《定林庵記》:“子欲學,幸毋下視 周安 。”

溟濛

亦作“ 溟濛 ”。 1.小雨貌。 元 張昱 《船過臨平湖》詩:“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四章:“余方獨行前村,天忽陰晦,小雨溟濛,沾余衣袂。”

(2).昏暗;模糊不清。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被褐守山東》:“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濛。”《周書·劉璠傳》:“縈回兮瑣散,暠皓兮溟濛。” 唐 鄭谷 《送許棠先輩之官涇縣》詩:“ 蕪湖 春蕩漾,梅雨晝溟濛。” 明 王韋 《閣試春陰詩》:“曙光溟濛露華滿,輕雲閣日天沉沉。”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濛之下,凝神靜觀其臉,橫雲斜月,殊勝端麗。” 阿英 《敵後日記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六日》:“天忽溟濛,風大起,微有涼意。”

(3).引申為朦朧。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碧窗望斷燕鴻,翠簾睡眼溟濛。”

(4).形容草木茂密。 南朝 梁 江淹 《靈丘竹賦》:“被箘簵之窈蔚,結篠盪之溟濛。” 唐 費冠卿 《掛樹藤》詩:“蔓衍數條遠,溟濛千朵垂。” 清 田雯 《翠微寺》詩:“詰曲歷石齒,沿溪樹溟濛。”

(5).指 溟海 。 明 沉鯨 《雙珠記·風鑒通神》:“春融桃浪激諸賢,鯤化 溟濛 會獨出。”參見“ 溟海 ”。

亦作“ 溟濛 ”。謂天地初形成時的混沌狀態。 清 陶澂 《游香岩寺》詩:“何人開溟濛,特具廣長舌?” 章炳麟 《五無論》:“世界初成,溟濛一氣,液質固形皆如煙聚,佛謂之金藏雲, 康德 謂之星雲,今人謂之瓦斯氣,儒者則以太素目之。”《詩刊》1978年第1期:“ 盤古 開天處,想當初,天崩地裂,水雲凝佇。萬里溟濛飛巨鉞,隕石紛如急雨。”

詩詞推薦

風輪羽扇歌原文_風輪羽扇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