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少遊學士·其三原文
瓶盂客京口,彷佛熙寧末。
君方駕扁舟,歸來自苕霅。
中泠忽相值,傾蓋忘楚越。
禪揮龐老鋒,辯鼓子貢舌。
連宵極名談,江閣倚清絕。
扣檻出黿鼉,時取一笑發。
邗溝介淮海,濟濟多俊傑。
良辰苦招要,結好從此設。
堂堂紫髯翁,道德冠前烈。
風流廣文先,烱烱事脩潔。
老禪魁叢林,冠蓋趨雜遝。
三豪相繼往,墓木葉屢脫。
子今復雲亡,枯棋愈殘缺。
相逢舊好間,悲詫那忍說。
明年東下船,系纜竹西月。
茗奠蜀岡南,彈指當永訣。
詩詞問答
問:哭少遊學士·其三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哭少遊學士·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自註:金山江中多黿,扣欄即出,賓客常以為戲。
參考注釋
京口
古城名。在今 江蘇 鎮江市 。公元209年, 孫權 把首府自 吳 ( 蘇州 )遷此,稱為 京城 。公元211年遷治 建業 後,改稱 京口鎮 。 東晉 、 南朝 時稱 京口城 。為古代 長江 下游的軍事重鎮。《宋書·武帝紀上》:“公大喜,逕至 京口 ,眾乃大安。” 清 吳偉業 《送周子俶》詩:“ 京口 正用兵,倉皇過 瓜步 。”
彷佛
同“仿佛”
方駕
(1).兩車並行。《後漢書·馬防傳》:“ 臨洮 道險,車騎不得方駕。” 晉 陸機 《擬青青陵上柏》詩:“方駕振飛轡,遠遊入 長安 。” 唐 褚亮 《傷始平李少府正己》詩:“同游祕府日,方駕直城闉。”《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十一年》:“ 周天元 如 洛陽 ……仍令四後方駕齊驅,或有先後,輒加譴責,人馬頓仆,相及於道。” 胡三省 註:“方駕,並駕也。”
(2).比肩;媲美。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遒文麗藻,方駕 曹 王 ;英跱俊邁,聯橫 許 郭 。”《北史·周紀論》:“黷武窮兵,雖見譏於良史;雄圖遠略,足方駕於前王。”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五:“竊攀 屈 宋 宜方駕,恐與 齊 梁 作後塵。” 元 劉壎 《隱居通議·律選》:“入 宋 則古文古詩,皆足方駕 漢 唐 。” 王國維 《人間詞話》二八:“ 小山 矜貴有餘,但可方駕 子野 、 方回 ,未是抗衡 淮海 也。”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來自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苕霅
苕溪 、 霅溪 二水的並稱。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內。是 唐 代 張志和 隱居之地。《新唐書·隱逸傳·張志和》:“願為浮家泛宅,往來 苕 霅 間。” 明 陳子龍 《吳興道中》詩:“鳴榔涉杪秋, 苕 霅 何淹薄。”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聊存科名盛事,兼為 苕 霅 美談也。”
中泠
泉名。在今 江蘇 鎮江市 西北 金山 下的 長江 中。相傳其水烹茶最佳,有“天下第一泉”之稱。今江岸沙漲,泉已沒沙中。 宋 蘇軾 《游金山寺》詩:“ 中泠 南畔石盤陁,古來出沒隨濤波。”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 揚子江 有 中泠 水,為天下點茶第一。” 明 高啟 《煮雪齋為貢文學賦禁言茶》:“一甌細啜真天味,卻笑 中泠 妄得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 北固 雲頽, 中泠 泉咽,潮聲怒吼 石頭城 。”
相值
(1).猶相遇。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賦》序:“始於 北府 相值,傾蓋無已。” 唐 韓愈 《寄皇甫湜》詩:“昏昏還就枕,惘惘夢相值。” 宋 蘇軾 《芙蓉城》詩:“此生流浪隨滄溟,偶然相值兩浮萍。” 郭沫若 《今津紀游》六:“我的視線同她們覿面相值。”
(2).相當;相匹敵。《儀禮·喪服》“大功八升若九升” 漢 鄭玄 註:“欲其文相值。”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 晁公武 《讀書志》考諸人與 河汾 (指 隋 王通 )絶不相值,甚詳,第亦無庸事此,讀《中説》即瞭然。”
傾蓋
途中相遇,停車交談,雙方車蓋往一起傾斜。形容一見如故或偶然的接觸
於傾蓋不意作緣相國。——清· 周容《芋老人傳》
楚越
楚國 和 越國 。喻相距遙遠。《莊子·德充符》:“ 仲尼 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 楚 越 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成玄英 疏:“ 楚 越 迢遞,相去數千。”《文選·盧諶<贈劉琨詩>》:“爰造異論,肝膽 楚 越 。” 李善 註:“ 高誘 《淮南子》注曰:‘肝膽,喻近也; 楚 越 ,喻遠也。’” 唐 李白 《寄遠》詩之八:“坐思行嘆成 楚 越 ,春風玉顏畏銷歇。” 清 張惠言 《水調歌頭·春日賦示楊生子掞》詞:“百年復幾許?慷慨一何多…… 楚 越 等閒耳,肝膽有風波。”
鼓子
(1). 春秋 時 鼓國 的國君。《國語·晉語九》:“ 中行伯 既克 鼓 ,以 鼓子 苑支 來。” 韋昭 註:“ 苑支 , 鼓子 鳶鞮 也。”
(2).古軍中樂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旋花》:“其花不作瓣狀,如軍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
(3).見“ 鼓子花 ”。
連宵
〈方〉∶連夜
家家戶戶連宵打場
極名
猶盛名。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賀》:“ 賀 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極名。”
清絕
(1).形容美妙至極。 唐 李山甫 《山中覽劉書記新詩》詩:“記室新詩相寄我,藹然清絶更無過。” 宋 陸游 《小雨泛鏡湖》詩:“吾州清絶冠 三吳 ,天寫雲山萬幅圖。” 清 陳維崧 《琵琶仙·泥蓮庵夜宿同子萬弟與寺僧閒話》詞:“且啜茶瓜,休論塵世,此景清絶。” 鄧方 《冬月閱國初諸家詩因題絕句》之二:“獨有 愚山 愛敦厚,五言清絶似 瀟湘 。”
(2).淒清至極。 晉 陸雲 《與兄平原書》之十一:“昔讀《楚辭》,意不大愛之,頃日視之,實自清絶滔滔。” 唐 杜甫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詩:“浩歌淥水曲,清絶聽者愁。” 宋 蘇舜欽 《和子履雍家園》:“珍禽不可見毛羽,數聲清絶如哀彈。” 清 周亮工 《舟中蟋蟀》詩:“清絶是何音,遙遙損客心。”
(3).清雅至極。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四·茉莉》:“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絶者,謂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清 陳維崧 《百字令·題徐晉遺表弟所畫牡丹圖並以志悼》詞:“璧人年少。記臨風側帽,姿尤清絶。”
黿鼉
大鱉和豬婆龍。《國語·晉語九》:“黿鼉魚鱉,莫不能化。”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詩:“扣欄出黿鼉,幽姿可時睹。” 清 孫枝蔚 《金山》詩之一:“僧老黿鼉大,鐘殘鼓角哀。”
邗溝
也稱 邗水 、 邗江 、 邗溟溝 等。 春秋 時 吳王 夫差 為爭霸中原,引 江 水入 淮 以通糧道而開鑿的古運河。 宋 秦觀 《邗溝》詩:“霸落 邗溝 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
淮海
指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現在的連雲港市西南)一帶的地區
濟濟
(1).眾多貌。《詩·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濟濟。” 毛 傳:“濟濟,眾多也。” 唐 盧綸 《元日早朝呈故省諸公》詩:“濟濟延多士,躚躚舞百蠻。”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數年之後有不人才濟濟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廣場,已是人眾濟濟。”
(2).整齊美好貌。《詩·齊風·載驅》:“四驪濟濟,垂轡濔濔。”《隋書·音樂志中》:“昭昭車服,濟濟衣簪。”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濟濟,狀貌堂堂,卻為甚偏嫌俺妓女,怕見婆娘?”
莊敬貌。濟,通“ 齊 ”。《詩·大雅·公劉》:“蹌蹌濟濟,俾筵俾幾。” 鄭玄 箋:“濟濟,士大夫之威儀也。”《管子·形勢解》:“濟濟者,誠莊事斷也。”《漢書·劉向傳》:“臣聞 舜 命九官,濟濟相讓,和之至也。”《隋書·音樂志上》:“其容穆穆,其儀濟濟。” 宋 司馬光 《乞罷詳定押班札子》:“朝廷不聞肅雍濟濟之風,數有變色分爭之醜,臣竊為陛下惜之。” 孫中山 《香港興中會章程》:“堂堂 * ,不齒於列邦;濟濟衣冠,被輕於異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俊傑
才智傑出的人
識時務者為俊傑
良辰
美好的時光。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九:“良辰在何許,凝霜霑衣襟。” 唐 李商隱 《流鶯》詩:“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要知天道忌全,人情忌滿,美景不長,良辰難再。”
招要
見“ 招邀 ”。
結好
交結;親近。《周禮·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結好。”《後漢書·劉焉傳》:“ 松 懷恨而還,勸 璋 絶 曹氏 ,而結好 劉備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頎》:“﹝ 李頎 ﹞慕神仙,服餌丹砂,期輕舉之道,結好塵喧之外。” 吳組緗 《山洪》三一:“保長要結好自己,是當然的。”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獅驚嶽嶽,王廟憶堂堂。——郭沫若《訪埃雜吟》
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莊嚴大方
儀表堂堂
(3) 形容志氣宏大
我們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還怕這一點困難嗎?
(4) 陣式或氣勢很大
堂堂的軍樂隊走過去了
道德
(1)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和禮貌規矩
(2) 合乎道德的
前烈
(1) 前人的功業
公劉克篤前烈。——《書·武臣》
(2) 前賢
易名之典,請遵前烈。——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廣文
唐天寶九年設廣文館。設博士、助教等職,主持國學。明清時因稱教官為“廣文”,亦作“廣文先生”
諸公袞袞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唐· 杜甫《醉時歌贈廣文館學士鄭虔》
脩潔
(1).高尚純潔。 宋 梅堯臣 《送侯孝傑殿丞僉判潞州》詩:“君本王公孫,才行實脩潔。”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 王貢 安之 , 北京 人……擢第,以脩潔稱。” 明 歸有光 《示廟中諸生》:“諸君在廟中者,志意脩潔。”
(2).指操行高潔的人。《荀子·賦篇》:“臣愚不識,願問其名,曰:此夫安寬平而危險隘者邪?脩潔之為親而雜污之為狄者邪?”
叢林
(1) 樹林
叢林戰
(2) 和尚聚居修行的處所,後泛指大寺院
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中禪床上,撲倒頭便睡。——《水滸傳》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雜遝
(1) 眾多雜亂的樣子
人馬雜遝。——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2) 亦作“雜沓”
駢羅列布,鱗從雜沓兮。——《漢書·揚雄傳》
三豪
指 宋 歐陽修 、 石延年 、 杜默 三人。 宋 石介 作《三豪詩送杜默師雄》,謂 歐陽修 為文豪, 石延年 為詩豪, 杜默 為歌豪。詩云:“ 曼卿 豪於詩,社壇高數層。 永叔 豪於辭,舉世絶儔朋。 師雄 歌亦豪,三人宜同稱。” 明 李東陽 《廷韶文敬聯句見寄迭前韻》:“忽有詞章傳二妙,敢將名姓託三豪。”
相繼
一個跟著一個;連續不斷;相承襲;遞相傳授
代表們相繼發言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墓木
墓地植的樹木。《晉書·五行志下》:“ 太原 人發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婦人,問其本事,不知也,視其墓木,可三十歲。” 宋 蘇軾 《祭滕大夫母楊夫人文》:“四十餘年,墓木十圍,乃識其子,傾蓋不疑。”
雲亡
(1).逃亡。《詩·大雅·瞻卬》:“人之雲亡,心之憂矣。” 鄭玄 箋:“疾王為惡之甚,賢者奔亡,則人心無不憂。”
(2).死亡。《文選·王儉<褚淵碑文>》:“ 子產 雲亡, 宣尼 泣其遺愛。” 李善 注引《左傳》:“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大俠遁免》:“ 光 ( 曾光 )獄之成,在庚辰之春,而 楚 之密索,直至 江陵 雲亡始罷。”
殘缺
(1) 傷殘等所致的四肢或器官缺失
(2) 不完整;部分缺如
稿頁殘缺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舊好
(1) 指過去的交情
再續舊好
重修舊好
(2) 指舊友;老朋友
(3) 往日的恩德
悲詫
見“ 悲吒 ”。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明年復攻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明年陵降。——《漢書·李廣蘇建傳》
下船
(1) 離開船到岸上
(2) 〈方〉∶從岸上到船上
系纜
繫結船索。謂泊舟。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日落當棲薄,繫纜臨江樓。” 唐 韓愈 《柳溪》詩:“莫將條繫纜,著處有蟬號。” 宋 陸游 《東關》詩之二:“雲蹙魚鱗襯夕陽, 放翁 繫纜水雲鄉。”
竹西
亭名。在揚州城北門外
竹西佳處,淮左名都。—— 宋· 姜夔《揚州慢》
彈指
極短時間
一彈指的工夫
永訣
永別。指死別
誰料那次分手竟成永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