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膚功雅奏圖

作者:吳邦佐 朝代:明代

題膚功雅奏圖原文

東山久望重蒼生,況復氛除海氣清。

聖主已煩雙使節,邊人遙領百城迎。

只今華驛催征馬,終古胡沙掃赤鯨。

原是長城雄闕北,更行刁斗不須鳴。

詩詞問答

問:題膚功雅奏圖的作者是誰?答:吳邦佐
問:題膚功雅奏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題膚功雅奏圖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2. 林亞傑《廣東歷代書法圖錄》一四○頁

參考注釋

東山

(1).《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 ,慆慆不歸。” 朱熹 集傳:“ 東山 ,所征之地也。”後因以代指遠征或遠行之地。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 玉汝 有愛妾 劉氏 ,將行,劇飲通夕…… 劉貢父 , 玉汝 姻黨,即作小詩寄之以戲云:‘ 嫖姚 不復顧家為,誰謂 東山 久不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 東山 又 北山 ,鏡中強半尚紅顏。”

(2).《孟子·盡心上》:“ 孔子 登 東山 而小 魯 。” 趙岐 註:“ 東山 ,蓋 魯 城東之高山。”後因以代指 魯 地。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嫠家父祖生 齊 魯 ,位下名高人比數……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 東山 一抔土。”

(3).據《晉書·謝安傳》載, 謝安 早年曾辭官隱居 會稽 之 東山 ,經朝廷屢次徵聘,方從 東山 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 東晉 重臣。又, 臨安 、 金陵 亦有 東山 ,也曾是 謝安 的遊憩之地。後因以“東山”為典。指隱居或遊憩之地。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一:“吾弟 東山 時,心尚一何遠!” 宋 沉遘 《吳正肅公輓歌辭》之一:“暫作 東山 去,還期 宣室 來。” 清 趙翼 《秋帆制府輓詩》:“南國烽煙悲遠道, 東山 絲竹渺前塵。”

(4).代指 謝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想像 東山 姿,緬懷 右軍 言。” 清 顧炎武 《上吳侍郎暘》詩:“ 征虜 投壺暇, 東山 賭墅優。”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趙翼 《唐荊川先生讀書處》詩之一:“並世文章無北地,當年聲望此 東山 。” 趙朴初 《何滿子·東山》詞:“悄悄非關多病,三年不見 東山 。花事綢繆風又雨,更兼蜂妒鶯讒。”按,《人民文學》1977年第一期發表時附註云:“時見 * 爪牙講話,矛頭指向 周總理 ,賦此書憤。”

(6).泛指東面的山。 宋 蘇軾 《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清 鄭燮 《道情》之一:“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楊朔 《雪浪花》:“那外國人想雇我的驢去逛東山。”

(7). 春秋 時少數民族 赤狄 別種 東山 皋落氏 的省稱。《國語·晉語一》:“﹝ 晉獻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東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韋昭 註:“ 東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別稱。《南史·何胤傳》:“初, 胤 二兄 求 點 並棲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隱。世號 點 為‘大山’, 胤 為‘小山’,亦曰‘東山’。”

望重

名望大。《南齊書·江謐傳》:“以 劉景素 親屬望重,物應樂推,獻誠薦子,窺窬非望。” 唐 周賀 《贈姚合郎中》詩:“望重來為守土臣,清高還似武功貧。”《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許武 ﹞此時望重朝班,名聞四野。”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非得望重德劭之 遠師 之維護,亦不能風行也。”

蒼生

(1).草木叢生之處。《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孔 傳:“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蒼然生草木,言所及廣遠。”

(2).指百姓。《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 劉良 註:“蒼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明 楊慎 《李光弼中潬之戰》:“儒者紙上之語,使之當國,豈不誤蒼生乎?” 鄒韜奮 《經歷》三二:“有害盡蒼生的黨,有確能為大眾謀幸福的黨。”

(3).罵落第秀才的話。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出:“狀元真大才,衙門面向兩扇開。你還不曾會讀書,蒼生還相見,休要來。”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海氣

(1).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霧氣。《漢書·武帝紀》:“朕巡 荊 揚 ,輯 江 淮 物,會大海氣,以合 泰山 。” 唐 張子容 《永嘉即事寄贛縣袁少府瓘》詩:“海氣朝成雨,江天晚作霞。”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景辰搖動,海氣夜漫漫。” 清 周亮工 《錢塘江示王古直》詩:“海氣噴江折, 吳 山攪 越 青。”

(2).海上蜃氣。光線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或反射,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異幻景。 唐 駱賓王 《蓬萊鎮》詩:“野樓疑海氣,白鷺似江濤。”參見“ 海市蜃樓 ”。

(3).沙漠上的氣流。海,指旱海,沙漠。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一:“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

聖主

(1).對當代皇帝的尊稱。《東觀漢記·鮑永傳》:“今聖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雲殢 吳 越 ,君逢聖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 峨眉 月。”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經術遭逢聖主,備位輔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目下有某處將軍缺,倘不吝重金,僕囑內兄游揚聖主之前,此任可致。”

(2).泛稱英明的天子。《戰國策·秦策三》:“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聖主明於成敗之事。”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則見聽。”《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臣聞附下罔上,聖主之所宜誅;心狠貌恭,明時之所必罰。” 清 曾國藩 《何君殉難碑記》:“飢寒逼身,難顧廉恥;聖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撫其子。”

使節

(1) 一國派駐另一國的外交代表;一國派往另一國辦事的代表

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節和領事

(2) 古時指使者所持的符節

邊人

亦作“邉人”。1.指駐守邊境的官員、士兵等。《國語·魯語上》:“ 晉 人殺 厲公 ,邊人以告。” 韋昭 註:“邊人,疆埸之司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張天錫 世雄 涼州 ,以力弱詣京師,雖遠方殊類,亦邊人之桀也。” 唐 王建 《送人》詩:“邊人易封侯,男兒戀家鄉。” 明 劉基 《關山月》詩:“願得馳光照明主,莫遣邊人望鄉苦。” 清 李基和 《登代郡城晚眺》詩:“西風落日聲颼颼,風吹沙起邊人愁。”

(2).指邊民。《漢書·匈奴傳下》:“又邊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 唐 張籍 《隴頭行》:“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邊人父子夫婦,得免於兵死,而中國之人,安逸蕃息。” 明 陳霆 《渚山堂詞話》卷三:“ 宋 二帝北狩, 金 人徙之 雲州 ,一日夜宿林下,時磧月微明,有邊人吹笛,其聲嗚咽。”

遙領

(1).謂只擔任職名,不親往任職。《晉書·桓溫傳》:“ 溫 至 赭圻 ,詔又使尚書 車灌 止之, 溫 遂城 赭圻 ,固讓內録,遙領 揚州 牧。”《新唐書·百官志四下》:“ 京兆 、 河南 牧,大都督,大都護,皆親王遙領。兩府之政,以尹主之。”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將帥遙領州鎮》:“本朝武臣有遙領郡刺史之職。按 唐 光啟 二年二月, 王重榮 遣 王建 帥部兵戍 三泉 ,以 建 遙領 璧州 刺史。將帥遙領州鎮自此始。”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五編第一章第一節:“ 宋太祖 或藉故把他們調遷,或遙領他職。”

(2).謂領兵遠出。 唐 李頻 《送邊將》詩:“遙領短兵登 隴 首,獨橫長劍向 河 源。”

百城

(1).指各個城邑。 三國 魏 曹植 《又贈丁儀王粲》詩:“壯哉帝王居,佳麗殊百城。” 晉 陸雲 《答張士然》詩:“百城各異俗,千室非良鄰。”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百城煙歭,望秋露而乘風;千室雲開,合宵霆而組化。” 清 錢謙益 《浙江台州府臨海縣知縣張時暘授文林郎制》:“今長吏有遵奉詔條往復有聞者,吾用以表率新政,頒播百城,如不及焉。”

(2).借指各地的地方官。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 劉表 背誕,不供貢職,王師首路,威風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所以一縣稱平,所以百城尤最。”

(3).見“ 百城書 ”。

只今

如今;現在。 唐 李白 《蘇台覽古》詩:“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吳王 宮裡人。”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清 李國宋 《朝天宮感懷》詩:“自昔鼎成龍已去,只今松老鶴還飛。” 郭沫若 《雄師百萬挽狂瀾》詩:“只今雙喜大臨門,‘七一’佳期水庫成。”

催征

催促徵收田賦租稅。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嶺南道十二·智州》:“管 文 、 蘭 、 鎮寧 、 撫水 等四州最偏僻遠者。所入賦租, 宜州 差人去催徵。”《明史·食貨志二》:“既而諭德 顧鼎臣 上錢糧積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糧舊額……二曰催徵歲辦錢糧。”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總論》:“夫有司之職,大要錢穀為重。而錢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較、拆貯、解給與漕項收兌數者而已。”

終古

(1).久遠。《楚辭·離騷》:“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朱熹 集註:“終古者,古之所終,謂來日之無窮也。”《漢書·溝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賢令兮為 史公 ,決 漳水 兮灌 鄴 旁,終古舄鹵兮生稻粱。’” 清 顧炎武 《精衛》詩:“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魯迅 《集外集·<哀范君>詩之三》:“此別成終古,從茲絶緒言。”

(2).往昔,自古以來。《楚辭·九章·哀郢》:“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終古雖遠,曠焉如面。” 唐 李白 《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詩:“惟君固 房陵 ,誠節貫終古。”

(3).經常。《周禮·考工記·輪人》:“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鄭玄 註:“ 齊 人之言終古,猶言常也。”《莊子·大宗師》:“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

(4).複姓。相傳為 夏桀 內史 終古 之後。見《通志·氏族四》。

胡沙

(1).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風沙。 唐 鮑君徽 《關山月》詩:“朔風悲邊草,胡沙暗虜營。” 宋 蘇軾 《書李伯時所藏韓乾馬》詩:“忽見 伯時 畫天馬,朔風胡沙生落錐。” 明 莫止 《送李中丞赴鎮》詩:“低飛鴻雁胡沙靜,遠遁鯨鯢瀚海清。”亦指胡人居住的地區。 宋 姜夔 《疏影》詞:“ 昭君 不慣胡沙遠,但暗憶, 江 南 江 北。”《宣和遺事》後集:“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遶胡沙。”

(2).喻入侵中原的胡兵的勢焰。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二:“但用 東山 謝安石 ,為君談笑靜胡沙。” 宋 陸游 《送李德遠寺丞奉祠歸臨川》詩:“旰食煩明主,胡沙暗舊京。” 清 顧炎武 《贈於副將元剴》詩:“召對 越王 宮,胡沙四面起。”

(3).鯊魚的一種。《爾雅翼·釋魚三》:“今摠謂之沙魚,大而長喙如鋸者名胡沙,性良而肉美。”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四·鮫魚》。

(4).複姓。 金 有 胡沙補 。見《金史》本傳。

長城

(1) 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河北山海關,全長6700公里。公元前3世紀秦統一中國後,聯結戰國時燕、趙、秦之城並延長,始成長城。長城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物,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2) 堅不可摧的力量或防禦物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更行

《詩·鄘風·蝃蝀》:“女子有行。” 鄭玄 箋:“行,道也,婦人生而有適人之道。”後因以“更行”指改嫁。《南史·徐孝嗣傳》:“父被害, 孝嗣 在孕,母年少,欲更行,不願有子。”

刁斗

古代軍中白天來燒飯,晚上用來敲擊巡更的用具(銅製)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詩詞推薦

題膚功雅奏圖原文_題膚功雅奏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