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莊原文
何許明人眼,松間見古堂。
泉聲到棐几几,山影覆繩床。
愛酒陶元亮,聽蛙孔德璋。
紛戰蠻觸,丘壑信難忘。
詩詞問答
問:漫莊的作者是誰?答:章憲
問:漫莊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陽韻
2. 《吳郡志》:漫莊在毗村,處士顧禧所居。禧棄官高隱,讀書以老,鄉人貴重之,後其居有名。章憲詩云雲。
參考注釋
何許
什麼;哪裡
陳留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後漢書·陳留老父傳》
不知何許人。——明· 魏禧《大鐵椎傳》
賈二是何許人,竟敢搞到我的頭上來了
人眼
(1).指能看到自己的人。 明 馮夢龍 《掛枝兒·私窺》:“欲要摟抱你,只為人眼多。”《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三:“到彼市買,必竟與他家管事家人交易往來,等走得路數多,人眼熟了,他每沒些疑心。”
(2).謂別人眼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七回:“穿上時又不曾掖進去,就露了人眼,真是笑話。”
几几
猶幾乎。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前入魔鬼之網羅,几几地獄,今登光明之善域,赫赫天堂。” 清 黃遵憲 《<人境廬詩草>自序》:“餘年十五六,即學為詩,後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馳驅少暇,几几束之高閣。” 孫中山 《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方法》:“其失業者,固淪落而受天演之淘汰,即有業者亦以工價之賤,几几不能生存於社會矣。”
猶幾許。 前蜀 貫休 《山居》詩之二二:“自古浮華能几几,逝波終日去滔滔。”
(1).安重貌。《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几几。” 朱熹 集傳:“安重貌。”一說,鞋頭尖而上翹。 宋 葉適 《祭陳君舉中書文》:“好惡順逆,几几恭恭;進退用舍,侃侃雝雝。” 清 姚鼐 《淮南鹽運通判張君墓志銘》:“羣言以禮,士容几几,維邦之祉;羣言詭隨,士容昌被,邑以敝墮。” 清 陳夢雷 《抒哀賦》:“ 姬公 之困鴟鴞兮,嬰跋疐而几几。”參見“ 幾舄 ”。
(2).偕同貌。 漢 揚雄 《太玄·親》:“賓親於禮,飲食几几。” 范望 註:“几几,偕也。”
山影
(1).山的倒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 澤蘭 山頭有深潭,山影臨水,水色青緑。” 唐 岑參 《春尋河陽陶處士別業》詩:“藥椀搖山影,魚竿帶水痕。” 元 虞集 《秋水觀》詩:“湖深山影碧,天淨月光空。”
(2).遠山的輪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西望碧痕一縷,余疑山影,僧謂:‘山影夜望甚近,此當是雲氣。’余默然,知為雨兆也。” 郁達夫 《臨平登山記》:“一到 臨平 ,向北窗看到了這眠牛般的一排山影,才仿佛是叫人預備著到 杭州 去看山水似地,心裡會突然的起一種變動。”
繩床
見“ 繩牀 ”。 一種可以折迭的輕便坐具。以板為之,並用繩穿織而成。又稱“胡床”、“交床”。《晉書·藝術傳·佛圖澄》:“迺與弟子 法首 等數人至故泉上,坐繩牀,燒安息香,呪願數百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至於坐止,鹹用繩牀。” 宋 王觀國 《學林·繩床》:“繩牀者,以繩貫穿為坐物,即俗謂之交椅之屬是也。” 清 杜濬 《為斯上人題》詩:“誰識山僧意,繩牀繪牡丹。” 清 黃宗羲 《陳乾初墓志銘》:“晚得拘攣之疾,不下繩床者十五年。”
元亮
晉 詩人 陶潛 字 元亮 ,曾任 彭澤 令,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後常用為隱居不仕的典實。 宋 范成大 《次韻徐廷獻機宜送自釀石室酒》之一:“ 元亮 折腰嘻已久,故山應有欲蕪田。” 明 陳所聞 《駐馬聽·宿棲霞寺翠微庵》曲:“無緣捉塵對 支郎 ,空勞載酒來 元亮 。”
孔德
大德、盛德。《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河上公 註:“孔,大也。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 漢 焦贛 《易林·坤之比》:“孔德如玉,出於幽谷。升高鼓翼,輝光照國。” 唐 李邕 《大唐贈歙州刺史葉公神道碑》:“繩繩焉,熙熙焉,孔德之容,罔可測已。”一說,孔即“空”,“孔德”意謂以空為德。《老子》:“孔德之容。” 王弼 註:“孔,空也。惟以空為德,然後乃能動作從道。”《後漢書·馮衍傳下》:“遵大路而裵回兮,履孔德之窈冥。” 李賢 註:“孔之為言空也。窈冥謂幽玄也。道以空為主,故無物而不容。”
蠻觸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後以“蠻觸”為典,常以喻指為小事而爭鬥者。 唐 白居易 《禽蟲》詩之七:“蟭螟殺敵蚊巢上, 蠻 觸 交爭蝸角中。”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訪姨》:“人生大夢信無憑, 蠻 觸 徒然有鬭爭。”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顧乃於電光石火之內,更興 蠻 觸 之兵戈,不夢中夢乎?” 趙朴初 《讀朱委員長瀘州詩敬作》詩:“舊時袍澤同盟侶,化為 蠻 觸 爭蝸涎。”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難忘
(1) 無法忘記
難忘的時刻
(2) 永遠留在腦海里
一個具有政治膽識的難忘行動
(3) 值得記憶的
難忘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