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食葉聲原文
吳天三月春光盪,吳蠶三眠蠶更長。
陌上新桑葉葉抽,晴窗鎮日風雨響。
喚起深閨未畫眉,攜筐急就飼朝飢。
流水潺潺箔間落,爽籟瑟瑟簾前吹。
日長莫厭耳根鬧,蠶飽絲多足相報。
但願今年官絹輸,卻免門前租吏到。
詩詞問答
問:春蠶食葉聲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春蠶食葉聲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
參考注釋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吳蠶
吳 地之蠶。 吳 地盛養蠶,故稱良蠶為吳蠶。 唐 李白 《寄東魯二稚子》詩:“ 吳 地桑葉緑,吳蠶已三眠。” 宋 趙長卿 《臨江仙·暮春》詞:“春事猶餘十日,吳蠶早已三眠。” 宋 陸游 《初夏遊凌氏小園》詩:“風和海燕分泥處,日永吳蠶上簇時。”
眠蠶
蛻皮時進入休眠狀態的蠶。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隴東郡公侯莫陳君夫人竇氏墓志銘》:“室委眠蠶,衣留畫雉。”
桑葉
桑樹的葉子。蠶的飼料。中醫亦以入藥。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寒雁嗈嗈渡 遼水 ,桑葉紛紛落 薊門 。” 宋 范成大 《初夏》詩之一:“桑葉露枝蠶向老,菜花成莢蝶飛來。” 元 楊果 《村居》詩之二:“村舍蠶催桑葉大,山田鹿食麥苗稀。”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桑》:“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晴窗
亦作“ 晴牕 ”。明亮的窗戶。 唐 杜牧 《閨情》詩:“暗砌勻檀粉,晴窗畫袷衣。” 宋 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詩:“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清 龔自珍 《跋某帖後》:“回憶幼時晴牕弄墨一種光景,何不乞之塾師,早早學此?”
鎮日
從早到晚;整天
鎮日心不定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喚起
(1) 把 從睡夢中叫起
跑到冒著火焰的房子裡喚起了這位老人
(2) 激起回憶、聯想
這個地方喚起了人們對更幸福的年代的回憶
深閨
舊指富貴人家的閨房
畫眉
(1) 畫眉亞科的一種鳥( Garrulax canorus ),鳴聲婉轉動聽,是著名的籠禽,產地陝、甘以南的中國南部和東部。因有色眼圈而得此名
(2) 以黛描繪眉毛
急就
(1).速成;匆促而成。《史記·李斯列傳》:“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彊,相聚約從,雖有 黃帝 之賢,不能並也。” 宋 楊萬里 《跋悟空道人墨跡》詩:“更令添此帖,急就不須珍。” 葉聖陶 《某城紀事》:“ 仲箎 說完他的急就的計畫,結句說:我們至親,一定可以幫忙吧?”
(2).見“ 急就篇 ”。
朝飢
亦作“ 朝飢 ”。早晨空腹時感到的飢餓。《詩·周南·汝墳》“惄如調飢” 漢 鄭玄 箋:“惄,思也。未見君子之時,如朝飢之思食。”飢, 馬瑞辰 通釋:“《韓詩》及《説文》 二徐 本作‘飢’。”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登峻則望遠以忘百憂,臨深則俯擥以遺朝飢。” 唐 杜甫 《述古》詩之一:“竹花不結實,念子忍朝飢。” 唐 鄭嵎 《津陽門》詩:“開壚引滿相獻酬,枯腸渴肺忘朝飢。”
見“ 朝飢 ”。
流水
(1) 流動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銷售額
流水收入
(3) 立即;趕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說
潺潺
水緩緩流動的樣子
爽籟
(1).參差不齊的簫管聲。一說清風激物之聲。《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爽籟警幽律,哀壑叩虛牝。” 李善 註:“《爾雅》曰:‘爽,差也。’簫管非一,故言爽焉……夫簫管參差,宮商異律,故有長短高下,萬殊之聲。” 劉良 註:“爽,清也。籟,風激物之聲也。”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2).指簫管一類的樂器。 明 楊慎 《涪江泛舟》詩:“爽籟金懸奏,遙峯翠積氛。”
(3).指清風。 宋 蘇舜欽 《依韻和伯鎮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最憐小雨灑疎竹,爽籟颯颯吹醉顋。”
瑟瑟
(1) 形容風聲或其他輕微的聲音
秋風瑟瑟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形容顫抖
瑟瑟發抖
耳根
(1) 耳廓的根端
(2) 〈方〉∶耳
耳根前
相報
(1).交替;更迭。 漢 王充 《論衡·案書》:“陰陽相渾,旱湛相報,天道然也,何乃修雩設龍乎?”
(2).相互報應;報復。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至有諺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東周列國志》第七四回:“夫 吳 乘我亂,我乘 吳 亂,正好相報,奈何去之!”
(3).告知,報告。 唐 韓愈 《華山女》詩:“不知誰人暗相報,訇然振動如雷霆。”《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妾乃 晏娥兒 也,奉先公之命,特來相報。”
但願
只希望;只願
但願我重新變得年輕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官絹
官府的絹帛。 三國 魏 曹操 《與太尉楊彪書》:“今贈足下錦裘二領,八節銀角桃杖一枚,青氊牀褥三具,官絹五百疋,錢六十萬。”《晉書·庾冰傳》:“ 冰 天性清慎,常以儉約自居。中子 襲 嘗貸官絹十匹, 冰 怒,捶之,市絹還官。”《北齊書·循吏傳·孟業》:“﹝ 業 ﹞性廉謹,同僚諸人侵盜官絹,分三十疋與之,拒而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