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學士王達善原文
縞紵論交兩少年,相逢不覺共華顛。
蓬沙紫塞憐分袂,風雨青燈憶對眠。
投老喜看居內相,抱疴忽報掩重泉。
九龍山下樑溪路,目極丹旌思黯然。
詩詞問答
問:挽學士王達善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挽學士王達善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挽學士王達善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汝玉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縞紵
(1).《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季札 ﹞聘於 鄭 ,見 子產 ,如舊相識。與之縞帶, 子產 獻紵衣焉。”後因以“縞紵”喻深厚的友誼。亦指朋友間的互相饋贈。 北周 宇文逌 《<庾信集>序》:“余與 子山 ,夙期欵密,情均縞紵,契比金蘭。”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授縞紵以托心,示茲誠之不謬。” 清 顧炎武 《過李子德》詩之四:“ 關 河 愁欲徧,縞紵竟誰親?” 李光 《友人劉競生續學保定詩以送之》:“縞紵慣交屠狗客,摴蒱忍逐牧豬奴。”
(2).白色生絹及細麻所制的衣服。《戰國策·齊策四》:“後宮十妃,皆衣縞紵,食粱肉。” 鮑彪 註:“縞,鮮色繪也。紵,檾屬細者。” 吳師道 補正:“縞,白也。”
論交
(1).爭論與交談。 唐 李頎 《行路難》詩:“秋風落葉閉重門,昨日論交竟誰是。”
(2).結交;交朋友。 唐 高適 《送前衛縣李寀少府》詩:“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 宋 陳師道 《贈魯直》詩:“相逢不用蚤,論交宜晚歲。” 清 龔自珍 《哭鄭八丈》詩:“論交三世久,問字兩兒趨。” 張昭漢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遊長江歌以紀事》:“古人論交恩義重,徙倚琴臺有餘痛。”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華顛
白頭。指年老。《後漢書·崔駰傳》:“ 唐且 華顛以悟 秦 , 甘羅 童牙而報 趙 。” 唐 盧肇 《被謫連州》詩:“黃絹外孫翻得罪,華顛故老莫相嗤。” 清 趙翼 《接張廉船書寄答》詩:“欲作報章無別語,相期健飯到華顛。” 魯迅 《集外集拾遺·<哀范君三章>之一》:“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
紫塞
北方邊塞。 晉 崔豹 《古今注·都邑》:“ 秦 築 長城 ,土色皆紫, 漢 塞亦然,故稱紫塞焉。”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南馳 蒼梧 漲海 ,北走紫塞 雁門 。” 唐 羅鄴 《邊將》詩:“若無紫塞煙塵事,誰識青樓歌舞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一聲叱退 黃河 浪,兩手推開紫塞煙。”
分袂
離別。 晉 乾寶 《秦女賣枕記》:“﹝ 秦女 ﹞取金枕一枚,與 度 ( 孫道度 )為信,乃分袂泣別。” 唐 李山甫 《別楊秀才》詩:“如何又分袂,難話別離情。”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早食後,與送客出寺,至 慈姥巖 前徘徊,皆不忍分袂。” 孫中山 《倫敦被難記》:“ 康 孟 二君為予往來奔走營救,至是晚(即星期日)下午七點鐘時,始各分袂。”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青燈
(1).亦作“ 青鐙 ”。光線青熒的油燈。 唐 韋應物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詩:“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宋 陸游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詩:“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十一:“背老親而獨游,理 兔園 故業,青鐙顧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獨守;不念我,紅顏女,一世青燈。”《冷眼觀》第一回:“ 張令 半世青燈,一行作吏,到任後吏治過於勤勞,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投老
(1).垂老;臨老。《後漢書·循吏傳·仇覽》:“母守寡養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義乎?”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 夷 投老以長飢, 回 早夭而又貧。” 宋 楊萬里 《周子及監簿輓詩》:“投老欣相得,論心恨輕遲。” 清 金農 《題何山人琦活埋庵十韻》:“急喉 何居士 ,投老樂湛湛。”
(2).告老。 晉 王羲之 《十七帖》:“實望投老,得盡田裡骨肉之歡。” 唐 牟融 《處厚游杭作詩寄之》:“念我故人勞碌久,不如投老臥滄洲。”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行游》:“投老歸湖,皇恩浩蕩,閒身得伴魚竿。” 清 葉廷琯 《吹網錄·虎邱賀方回題名》:“詩孫投老 吳下 ,巖壑把名鎸。”
內相
(1). 唐 開元 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專掌內命,參裁朝廷大議,人稱“內相”。《舊唐書·陸贄傳》:“及出居艱阻之中,雖有宰臣,而謀猷參決,多出於 贄 ,故當時目為‘內相’。”後以“內相”為翰林學士的別稱。 宋 梅堯臣 《永叔內翰見訪》詩:“內相能來顧,為郎樂有餘。” 清 趙翼 《汪文端師歿已數月和淚漬墨以詩哭之凡一千字》:“作楫中朝望,和羹內相權。”
(2).指宮中太監。《紅樓夢》第八三回:“門上人進來回説:‘有兩個內相在外,要見二位老爺呢。’……門上的人領了老公進來。”
抱疴
見“ 抱痾 ”。
重泉
(1).猶深淵。《淮南子·齊俗訓》:“積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晉書·裴頠傳》:“是以欲收重泉之鱗,非偃息之所能獲也。” 南朝 梁 丘遲 《夜發密岩口》詩:“萬尋仰危石,百丈窺重泉。”
(2).指土壤的深層。 清 方文 《贈姚有僕進士》詩:“山勢鬱且奇,文木托其巔。上枝拂垂雲,下根入重泉。”
(3).猶九泉。舊指死者所歸。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潘岳<悼亡>》:“美人歸重泉,悽愴無終畢。” 宋 蘇軾 《祭單君貺文》:“云何不弔,銜痛重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獨此技未有嫡傳,重泉猶以為憾。”
(4).古地名。《楚辭·天問》:“ 湯 出 重泉 ,夫何辠尤?” 王逸 註:“ 重泉 ,地名也。”《史記·河渠書》:“ 臨晉 民願穿 洛 以溉 重泉 以東萬餘頃故鹵地。”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誌》:“ 重泉 故城在 同州 蒲城縣 東南四十五里,在 同州 西北亦四十五里。”
(5).苔蘚名。《表異錄·蔬穀》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苔名重泉,亦呼宣蘚,亦名妬草。”今本《述異記》卷下作“重錢”。
九龍
(1).稱以九龍為飾之物。古有“龍生九子”之說,因以為飾而示祥瑞。《文選·張衡<東京賦>》:“ 九龍 之內,寔曰嘉德。” 薛綜 註:“ 九龍 ,本 周 時殿名也。門上有三銅柱,柱有三龍相糺繞,故曰九龍。” 北齊 顏之推 《古意》詩之一:“ 吳 師破九龍, 秦 兵割千里。” 余冠英 註:“九龍,《淮南子·泰族訓》:‘ 闔閭 伐 楚 ……破九龍之鐘。’” 唐太宗 《詠燭》詩之二:“九龍蟠燄動,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此指九龍燭。如:九龍帳;九龍冠;九龍輿。
(2).傳說中神仙駕御的神獸。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 元君 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調和陰陽,役使鬼神風雨,驂駕九龍十二 * 。”《雲笈七籤》卷九八:“寶蓋連輿,命駕御九龍。”
(3).傳說中治水的九條龍。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龍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災。”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帝遣九龍下,治此 江 漢 安。”
(4).對一門九子的美稱。《北齊書·王昕傳》:“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學識有風訓,生九子,並風流藴藉,世號 王氏 九龍。”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氏族類·九龍》:“ 後魏 崔子瑜 、 子樞 等九人號九龍。” 唐 楊炯 《宴人楊八宅序》:“一門九龍之紱冕,四代五公之緒秩。”
(5).稱 漢文帝 的九匹良馬。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馬》:“ 文帝 自 代 還,有良馬九匹……號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龍。”參見“ 九逸 ”。
(6).鞭炮的一種。 孫錦標 《通俗常言疏證·水火》:“《宛署記》又有名九龍入雲。即炮仗之九條龍也。”
溪路
溪谷邊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張九齡 《赴使瀧峽》詩:“溪路日幽深,寒空入兩嶔。” 唐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之一:“欲訪 桃源 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
谿路:山間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詩:“寥寥遠天靜,谿路何空濛。”
目極
用盡目力遠望。《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 江 南。”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沖覺寺》:“西北有樓,出 凌雲臺 ,俯臨朝市,目極京師。” 唐 王維 《和使君五郎西樓望遠思歸》:“高樓望所思,目極情未畢。”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且目極皆山,無平地。”
丹旌
舊時出喪所用的紅色銘旌。 唐 柳宗元 《為韋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丹旌即路,祖奠在庭。” 宋 蘇舜欽 《韓忠憲公輓詞》之二:“霜風吹縞帳,野月照丹旌。”
黯然
(1) 陰暗的樣子
工地上千萬盞電燈光芒四射,連天上的星月也黯然失色
(2) 心神沮喪的樣子
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於淚下。——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挽學士王達善原文_挽學士王達善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