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炎榭口號原文
避暑莊中榭卻炎,片時徙倚爽而恬。
雖然轉語應宜念,美善由來忌併兼。
詩詞問答
問:卻炎榭口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卻炎榭口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卻炎榭口號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鹽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三
參考注釋
避暑
(1) 到涼爽的地方度過炎熱的暑期
(2) 避免中暑
片時
一會兒
徙倚
徘徊;流連不去
獨徒倚以仿徉。——《楚辭·哀時命》
徙倚久之。——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轉語
(1).轉告。 唐 韓愈 《答渝州李使君書》:“今既無由緣進言,言之恐益累高明,是以負所期待,竊竊轉語於人,不見成效,此 愈 之罪也。”《“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五四”--“六三”愛國運動大事日錄》:“六月一日,學生代表數人晤省會議長 康君 ,告以罷課之理由,及要求之條件,懇其轉語 趙督 ,允將電及宣言書發出。”
(2).訓詁學術語。因時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轉變的詞。有音轉而義不變的,如《方言》第三:“庸謂之倯,轉語也。”“庸”、“倯”是迭韻相轉。《方言》第十:“……有音轉義變而分化為不同的詞的,如《爾雅·釋水》:水注溪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 * 為瀾,小波為淪。”“溪”、“谷”、“溝”、“澮”和“瀾”、“淪”都是雙聲相轉。
(3).佛教語。禪宗謂撥轉心機,使之恍然大悟的機鋒話語。如 雲門 三轉語、 趙州 三轉語等。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悟百丈不昧因果》:“某甲對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墜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責脫野狐身。’”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二折:“[正末雲]假若生死止在何處?速道速道。[旦兒雲]師父,我答不的這一轉語。”《醒世恆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和尚,這四句只當引子,不算輸贏。我有一轉語,和你賭賽輸贏,不賭金珠富貴。”
(4).引申為解釋的話。《朱子語類》卷八七:“今欲下一轉語:取於人者,便是‘有朋自遠方來’,‘童蒙求我’。” 茅盾 《對於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讀者要求長篇小說,我們接受了這要求,供給了長篇的作品了,但我們的工作做得怎樣?對這一點,我們又該下怎樣的一個轉語呢?”
(5).指轉換話題。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古書發端之詞例》:“‘若夫’者,轉語之詞也;而古人或用以發端。”
美善
美好。《荀子·哀公》:“所謂士者,雖不能盡道術,必有率也;雖不能遍美善,必有處也。”《魏書·崔浩傳》:“漠北高涼,不生蚊蚋,水草美善,夏則北遷。” 許地山 《空山靈雨·願》:“願你有六手、十二手、百手、千萬手、無量數那由他如意手,能成全一切世間等等美善事。”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併兼
合併;併吞。《墨子·非攻下》:“今天下之諸侯,將猶多皆免功伐併兼,則是有譽義之名,而不察其實也。”《史記·蘇秦列傳》:“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併兼。”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江左 造創,豪族併兼。” 清 吳偉業 《茸城行》:“非為仇家告併兼,即稱盜賊通囊槖。”
兼併;吞併。 明 張敬修 《太師張文忠公行實》:“貧民不至獨困,豪民不能併兼。”《東周列國志》第二二回:“ 公子申 果堪主社稷,即當扶立為君,以脩鄰好,不然,便可併兼其地。” 清 林則徐 《清釐福州小西湖界址告示》:“豈忍縱豪右之併兼,而致良農之坐困。”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館甥才匝歲,宅相果如期陳著《長孺以新生子求名命日相兒》
- 因沽江畔酒,姑見竹間梅羅與之《始見》
- 可信化工深意在,只教此本染宮黃宋孝宗《題刁光胤畫冊葵石圖》
- 粲十里、冰姿步時繞曹勛《青玉案》
- 但聽窗前雪,不知樓上更仇遠《除夜新居》
- 棲遲元佑鬼,零落伊水魂李石《伊川祠呈程詠之》
- 定為子孫慶,可但几案飾項安世《月硯屏》
- 永願吏不妖,重願歲不惡楊維楨《劭農篇》
- 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
- 聞道蓬蒿滿,秋風著舊根晁說之《平昔於王褒贈周處士八絕中喜誦其龍尾禪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