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淀湖鄧高士

作者:虞堪 朝代:元代

寄淀湖鄧高士原文

故人訊息近何如,一別經年未得書。

世事似棋猶自弈,湖光如淀不妨漁。

風塵定阻王喬舄,山野或容陶令居。

我亦從來絕泥滓,何緣方外學清虛。

詩詞問答

問:寄淀湖鄧高士的作者是誰?答:虞堪
問:寄淀湖鄧高士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寄淀湖鄧高士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參考注釋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經年

(1) 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經年。——宋· 柳永《雨霖鈴》

經年不往。——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臥病經年

(2) 全年

經年裹物之用。——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書憤》

(2) 人情世故

善於世事

猶自

尚,尚自

現在提起那件事,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不妨

(1)

 

最好還是

你不妨現在就告訴他

(2)

 

無任何害處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3)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我不妨說,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王喬舄

亦作“ 王喬屨 ”。亦作“ 王喬履 ”。指 王喬 飛鳧入朝故事。 南朝 梁 吳均 《贈周興嗣》詩之二:“千里無關梁,安得 王喬 屨?”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之一:“看君宜著 王喬 履,真賜還疑出尚方。” 宋 劉攽 《過太康縣馬上口占》:“舉翼 王喬 舄,排雲 子晉 簫。” 清 呂謙恆 《望吳岳呈王使君擬山》詩:“凌風欲躡 王喬 舄,玉粒丹砂信可捫。”

山野

(1) 山嶺原野

鮮花開遍了山野

(2) 指粗俗魯莽

山野村夫

(3) 指民間

求還于山野

陶令

指 晉 陶潛 。 陶潛 曾任 彭澤 令,故稱。 元 趙孟頫 《見章得一詩因次其韻》:“無酒難供 陶令 飲,從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廬山》詩:“ 陶令 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泥滓

(1).泥渣。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日月挾蟲鳥之瑕,不妨麗天之景; 黃河 含泥滓之濁,不害凌山之流。”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以今觀之,昌陽待泥土而生,昌蒲一有泥滓則死矣。”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一出:“但恐金沙未汰,不免夾帶些泥滓。” 清 方文 《樅川苦雨柬李仲山孫子糓》詩:“春來湖畔泥滓滑,欲行不行空踟躕。”

(2).猶污濁。比喻恥辱。《文選·潘岳<西征賦>》“奮迅泥滓” 李善 注引 漢 李陵 《與蘇武書》:“言為瑕穢,動增泥滓。”

(3).指視為污濁;賤視。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書》:“得喪不可搖其心,榮辱不能動其志,桎拲冠冕,泥滓祿位。”

(4).比喻卑下的地位。 晉 潘岳 《西征賦》:“或被髮左袵,奮迅泥滓。” 唐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潦倒沉泥滓,欹危踐矯衡。” 宋 蘇舜欽 《舟中感懷寄館中諸君》詩:“乍脫泥滓底,稍見日月光。”

(5).比喻塵世。 唐 杜甫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鞵布襪從此始。”

何緣

怎么;為什麼。《晉書·桓沖傳》:“ 沖 性儉素,而謙虛愛士。嘗浴後,其妻送以新衣, 沖 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復送之,而謂曰:‘衣不經新,何緣得故!’ 沖 笑而服之。”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不然,則 山 東之盜, 二世 何緣不覺? 南詔 之敗, 明皇 何緣不知?” 章炳麟 《文學總略》:“必以儷辭為文,何緣《十翼》不能一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

外學

(1).指太學以外的學校。《宋史·哲宗紀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學。”《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崇寧元年》:“甲戌,詔天下興學貢士,建外學於國南。”

(2). 東漢 儒生以“六經”為外學。《資治通鑑·漢順帝永和二年》:“ 扶風 田弱 薦同郡 法真 博通內、外學,隱居不仕,宜加袞職。” 胡三省 註:“ 東都 諸儒以‘七緯’為內學,‘六經’為外學。”

(3).佛教指佛經以外的典籍為外學。 唐 鮑溶 《送僧東遊》詩:“風流 東晉 後,外學入僧家。獨唱 郢中 雪,還游天際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錄通惠大師文集序》:“釋子謂佛書為內典,調儒書為外學。”《四庫全書簡明目錄·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釋 道璨 撰。以別有語録,故名外集。 釋 氏以佛典為內學,以儒書為外學也。”參見“ 內學 ”。

清虛

(1).清淨虛無。《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 三國 魏 阮籍 《首陽山賦》:“且清虛以守神兮,豈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傳》:“﹝ 王固 ﹞清虛寡慾,居喪以孝聞。”

(2).清潔虛空。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則腸胃清虛,無滓無穢,是可以養神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香》:“次夜,果出刀圭藥啖生。頃刻,洞下三兩行,覺臟腑清虛,精神頓爽。”

(3).太空;天空。 晉 葛洪 《抱朴子·勗學》:“令抱翼之鳳,奮翮於清虛;項領之駿,聘跡於千里。” 唐 杜甫 《聽楊氏歌》詩:“滿堂慘不樂,響下清虛里。” 清 李漁 《蜃中樓·授訣》:“若使清虛無障礙,天孫不合阻銀河。” 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離騷》:“讓超邁的精神在清虛中馳騁。”

(4).指月宮。 五代 譚用之 《江邊秋夕》詩:“七色花虯一聲鶴,幾時乘興上清虛。”

(5).指風露。 唐 孟郊 《北郭貧居》詩:“欲識貞靜操,秋蟬飲清虛。”

詩詞推薦

  • 再平南擾

    彭秋宇宋代〕乾坤重辟八荒春,何事中間有末臣。南粵一隅先漢地,陽樊數世有周民。山川慣識旌旗影,道路長愁士馬塵。聞說
    寄淀湖鄧高士原文_寄淀湖鄧高士的賞析_古詩文
  • 游北山

    楊傑宋代〕今古忙忙利祿間,幾人能此叩松關。猿驚鶴怨不知處,虎踞龍蟠空見山。芳草路隨流水遠,老僧心共白雲閒。淮南
  • 東湖秋夜舟泛

    王鳴雷〔明代〕歸棹湖中月,湖波靜不流。雞聲霜白浦,漁岸火紅樓。語默空遵水,星辰欲上舟。乳鴉深臥穩,知慣大夫游。
  • 素梅 四一

    王冕元代〕樹陰如屋霧如潮,淺水流花落野橋。忽憶去年秋八月,玉霄峰頂夜 * 。
    寄淀湖鄧高士原文_寄淀湖鄧高士的賞析_古詩文
  • 空谷

    釋可湘宋代〕者畔才呼那畔應,萬千樵子逐虛聲。探尋直是無蹤跡,只見青山青又青。
    寄淀湖鄧高士原文_寄淀湖鄧高士的賞析_古詩文
  • 感春十三首

    張耒宋代〕今晨起何早,盥漱坐南軒。啄木響高柳,春渠鳴亂泉。悠然此時心,默默誰與言。焚香閱素書,濯手開靈篇。神爽
  • 紫溪莊舍讀癸丑壁間舊題轉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劉學箕宋代〕舊題墨妙,龍蛇戶牖。步驟歐虞,模倣顏柳。醉裹百篇,冥搜九有。天胡奪我,張仲孝友。
  • 白玉小璧

    乾隆清代〕周尺剛三寸,無瑕潤羊脂。設徒論輕重,吾知其失之。
  • 水淺舟滯解悶十絕

    鄭獬宋代〕正愛春波妥妥長,微吟倚棹落花旁。狂風忽送蛟龍雨,翻動一天星斗光。
  • 賀蘭先生詩同陳恬叔易和節度使王漢忠韻

    李廌宋代〕狹隘區中世,殷勤招隱篇。應居小有洞,幾見大椿年。庵廢雲埋谷,琴亡聲在泉。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
  • 西江月

    張榘宋代〕春事三分之二,落花庭院輕寒。翠屏圍夢寶熏殘。窗外流鶯聲亂。睡起猶支雪腕,覺來慵整雲鬟。閒拈樂府憑闌乾
  • 鍊丹灶

    凌唐佐宋代〕鍊丹峰畔隱軒皇,石臼空存歲月長。林下宛然含淨色,風前依舊發餘香。雖留此地千般藥,難問當時九轉方。獨向
  • 夜雨

    乾隆清代〕塞山能作雲,峰頭幾縷布。有渰始萋萋,如絲肖霏霧。數日苦塵壒,喜此甘膏㴻。濕潤忽被野,延綿乃入暮。牧馬
  • 與錢孝先游洞霄

    韓松宋代〕芒鞋踏明月,入谷聞泉聲。了知非人間,泠然毛骨輕。夜投羽士宮,道話留三更。凌晨訪幽洞,岩穴何崢嶸。仙凡
  • 金川早行

    利登宋代〕著野霜方新,照天日未出。蒼茫霧氣昏,慘澹一片白。吾疑九天外,與此同一色。
    寄淀湖鄧高士原文_寄淀湖鄧高士的賞析_古詩文
  • 奉和景純十四丈三絕

    王安石宋代〕藏春花木望中迷,水復山長道阻躋。怊悵老年塵世累,無因重到武陵溪。
  • 生查子

    朱鼎明代〕淨上:大運應昌期。名諱登圖讖。威德振南天。一鼓收餘燼。
  • 偈頌一百零三首·其五十八

    釋月澗宋代〕新年頭佛法,鏡清道有,智門道無。行盡江南江北路,家家門首釘桃符。
  • 春日田園雜興

    陳堯道宋代〕化日村田樂,春風耕織園。秧肥科斗動,桑暗鵓鳩呼。罷社翁分胙,占簪媼得符。傍花隨柳處,此事不開吾。
  • 念奴嬌

    趙長卿宋代〕銀蟾光滿,弄餘輝、冷浸江梅無力。緩引柔條浮素蕊,橫在閒窗虛壁。染紙揮毫,粉塗墨暈,不似今端的。天然造
    寄淀湖鄧高士原文_寄淀湖鄧高士的賞析_古詩文
寄淀湖鄧高士原文_寄淀湖鄧高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