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或貧窮。
或富貴。
第一身心行自利。
無常忽到一生休,不修實是愚痴意。
詩詞問答
問:《愚痴意·其二·調名本意九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四
參考注釋
貧窮
缺乏物質財產的狀態;家境窮,沒有什麼錢財
貧窮的一家
富貴
富裕而又有顯貴的地位
公子為人…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人讀書有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一身
(1) 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個人
孑然一身
心行
(1).謂心施仁德而不表露於外。《管子·形勢》:“見與之交,幾於不親;見哀之役,於不結;見施之德,幾於不報;四方所歸,心行者也。” 尹知章 註:“心行而不見,則四方歸之。”《管子·形勢解》:“能心行德,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矣。”
(2).佛教語。變動不居之心。心以流行於事相為作用,故稱。《法華經·方便品》:“佛知彼心行,故為説大乘。” 唐 白居易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坐倚繩牀閒自念,前生應是一詩僧。”
(3).猶品行。《北史·祖珽傳》:“ 孝徵 心行雖薄,奇略出人,緩急真可馮仗。”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二:“ 仁皇帝 每曰‘某心行不佳’,後竟除平章事,蓋 仁皇帝 盛德大度,不念舊惡故也。”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一折:“人物不撐達,服色儘奢華,心行更姦猾。”
自利
自己得好處。謂只圖個人私利。《國語·晉語二》:“抑撓志以從君,為廢人以自利也。”《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清 黃宗羲 《原君》:“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沒君之道固如是乎?”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然而若干叭兒,忽然轉向,又掛新招牌以自利。”
無常
(1) 佛語。生滅變化不定
法令亡常。(亡通“無”。)——《漢書·李廣蘇建傳》
反覆無常
(2) 迷信的人指人將死時勾魂的鬼
(3) 婉辭,指人死
一旦無常
一生
整個生命期間
不修
(1).不修明;不整治。《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貪昧於諸侯,以逞其願,欲久,得乎?”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人事曠而不脩。”
(2).不修繕。 漢 班彪 《北征賦》:“過 泥陽 而太息兮,悲祖廟之不脩。”
(3).不學習;不講究。《漢書·高帝紀下》:“ 高祖 不脩文學,而性明達。”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公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節,見人無貴賤皆與飲酒。”
實是
謂切實正確的治國之道。是,指國是。《宋史·崔鶠傳》:“六月一日詔書,詔諫臣直論得失,以求實是,有以見陛下求治之切也。”
愚痴
(1).愚昧痴呆。 漢 王充 《論衡·論死》:“五藏不傷則人智慧,五藏有病則人荒忽,荒忽則愚痴矣。”《百喻經·飲木筩水喻》:“有人見之言:汝大愚痴,無有智慧。”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三折:“你道他無聰明智慧,折莫他便魯坌愚痴。” 老舍 《趕集·微神》:“愚痴給我些力量,我決定自己去見她。”
(2).佛教語。三毒之一。謂無通達事理之智明。《瑜伽師地論》卷八六:“痴異名者……亦名愚痴,亦名無明,亦名黑闇。”《法華經·譬喻品》:“愚痴暗蔽,三毒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