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園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御園即事原文

山亭水榭報清和,踰月流光迅若何。

樹試綠陰方張王,花留紅意亦婆娑。

亡魂縱是逃獫狁,獲醜惟應待洛那。

也識事難期盡善,洗兵志在挽天河。

詩詞問答

問:御園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御園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御園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三

2. 二字去聲

參考注釋

山亭

泥制風景建築人物等小玩具的統稱。《平妖傳》第七回:“兩下里正在你推我辭,忽有個慣賣山亭兒的 壽哥 ,挑著擔子打從門首經過。”《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合哥 挑著兩箇土袋,搋著二三百錢,來 焦吉 莊裡,問 焦吉 上行些箇‘山亭兒’,揀幾箇物事。喚做:山亭兒、庵兒、寶塔兒、石橋兒、屏風兒、人物兒。買了幾件了。”

水榭

靠水的供遊憩的房屋樓閣

東都立第於 集賢里,築山穿池,竹木叢萃,有風亭水榭。——《舊唐書·裴度傳》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流光

時光

總把流光誤。——《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若何

如何;怎樣

人馬若何分撥,自由軍師定奪

使歸就戮於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陰方

(1).指西方。《禮記·祭義》“陰陽長短” 清 孫希旦 集解:“月為陰,陰主內,而西方亦陰方也。”

(2).泛指 陰山 一帶少數民族地區。 唐 盧綸 《臘日觀鹹寧王部曲娑勒擒豹歌》:“ 陰 方質子纔三十,譯語受詞蕃語揖。”

張王

(1).指 漢 張耳 。 項羽 分封諸侯王時被封為 常山王 ,後歸 劉邦 ,又改立為 趙王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 伍員 灌溉於宰 嚭 , 張王 撫翼於 陳相 。” 李善 註:“ 陳餘 因 張耳 撫翼而奮飛。”

(2). 唐 代著名詩人 張籍 、 王建 的並稱。 徐澄宇 《<張王樂府>導言》:“ 張 王 樂府雖然同屬 杜甫 以來的現實主義與新樂府運動的系統,而與這系統中其他詩人的作風究竟有所不同,而自成其為 李 、 杜 、 元 、 白 以外的‘樂府正宗’。”

高漲;熾盛。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得時方張王,挾勢欲騰騫。” 宋 蘇舜欽 《送安素處士高文悅》詩:“賊氣愈張王,鋒鋭不可觸。” 清 趙翼 《大銀杏樹歌》:“霜侵雪蝕老不死,拏攫空中勢張王。”

意亦

(1).表示測度。大概,也許。 漢 張衡 《西京賦》:“及帝圖時,意亦有慮乎神祇,宜其可定以為天邑。”

(2).表示選擇。還是。《荀子·修身》:“不識步道者,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意亦有所止之與?”《戰國策·秦策二》:“誠病乎?意亦思乎?”

婆娑

(1)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

(2) 枝葉紛披的樣子

亡魂

(1).舊指死後的靈魂。《後漢書·段熲傳》:“洗雪百年之逋負,以慰忠將之亡魂。” 晉 潘岳 《寡婦賦》:“亡魂逝而永遠兮,時歲忽其遒盡。”《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我關著孝堂,召請亡魂,你兩個須守著門,不可使外人窺看,破了法術。” 戴望舒 《祭日》詩:“今天是亡魂的祭日,我想起了我的死去了六年的友人。”

(2).失魂。形容驚慌失措。《南史·韋叡傳》:“ 叡 以強弩二千一時俱發,洞甲穿中,殺傷者眾。矢貫 大眼 右臂,亡魂而走。” 冰心 《往事(二)》六:“與其徘徊著驚悸亡魂,不如索性縱身一躍,死心的去感覺那沒頂切膚的辛酸感覺。”

獫狁

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

獲醜

俘獲敵眾。《詩·小雅·出車》:“執訊獲醜,薄言還歸。” 高亨 註:“ 周 人稱異國敵人為醜。”《漢書·衛青傳》:“執訊獲醜,敺馬牛羊百有餘萬。” 顏師古 註:“獲醜者,得其眾也。”

應待

(1).應接;接待。《墨子·非命上》:“外無以應待諸侯之賓客,內無以食飢衣寒。”《韓詩外傳》卷十:“為賓客莫應待邪?則行人 子牛 在。” 唐 韓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中人使授命書,應待失禮。” 前蜀 尹鶚 《清平樂》詞:“應待少年公子,鴛幃深處同歡。”

(2).猶應對。《文子·微明》:“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

識事

了解事實;懂得事理。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夫識事未精,而輕為著述,此其不知量也。” 宋 邵雍 《觀物吟》之三:“識事事非易,知人人所艱。”

盡善

十分完善。《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 孟莊子 ﹞之不改,意者,其政雖未盡善,而亦不致悖理害事之甚,故有取其不忍改也。” 明 劉基 《春秋明經·會於蕭魚秦人伐晉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屢盟而屢叛,屢叛而屢伐,公亦知服人以威之未盡善矣。”《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自此 九媽 將 瑤琴 改做 王美 ,一家都稱為 美娘 ,教他吹彈歌舞,無不盡善。”參見“ 盡善盡美 ”。

洗兵

(1).傳說 周武王 出師遇雨,認為是老天洗刷兵器,後擒 紂 滅 商 ,戰爭停息。事見 漢 劉向 《說苑·權謀》。後遂以“洗兵”表示勝利結束戰爭。 唐 劉長卿 《平蕃曲》之一:“吹角報蕃營,迴軍欲洗兵。” 清 侯方域 《擬上遣官致祭先師孔子闕里群臣謝表》:“隔朝之曠典,洗兵於此重逢;一代之休風,振鐸自茲勿替。”

(2).謂出師遇雨。 南朝 梁簡文帝 《隴西行》之二:“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雲。” 唐 戴叔倫 《奉天酬別鄭諫議雲逵盧拾遺景亮見別之作》詩:“洗兵救 衛 郡,誘敵討 幽 都。”

天河

銀河

詩詞推薦

御園即事原文_御園即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