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羅鄴的《夏日題遠公北閣》
全文:
危閣壓山岡,晴空疑鳥行。
勝搜花界盡,響益梵音長。
有月堪先到,無風亦自涼。
人煙紛繞繞,諸樹共蒼蒼。
榻戀高樓語,甌憐晝茗香。
此身閒未得,驅馬入殘陽。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花界
(1).指佛寺。 唐 元稹 《與楊十二李三早入永壽寺看牡丹》詩:“曉入白蓮宮,琉璃花界浄。” 唐 羅鄴 《夏日宿靈岩寺宗公院》詩:“花界已無悲喜念,塵襟自足是非妨。”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佛釋·佛寺》:“《白六帖》:花界、花宮……皆佛寺名。” 清 沉鈞德 《<元詩別裁集>序》:“殆 韋相 序《又元集》所云‘金盤餐沆瀣,花界食醍醐’者耶!”
(2).舊指妓女界。《“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惟我青樓一無舉動,我本我的良心,想出幾條辦法,勸告我全國花界同胞,各本良心盡我國民應盡之天職。”
梵音
(1).梵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棲金象,花宮出梵音。”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 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噹,梵音高唱。”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
羅鄴名句,夏日題遠公北閣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勝搜花界盡,響益梵音長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