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江龍原文
觥籌交錯。我則見東風簾幕舞飄飄。
則聽的喧天鼓樂。更和那聒耳笙簫。
劉均佑云:哥哥滿飲一杯。正末云:兄弟。好酒也。唱:俺只見玉盞光浮春酒熟。金爐煙裊壽香燒。
云:說與那放生的。唱:著他靜悄悄。休要鬧吵吵。
劉均佑云:小的每。說與那放生的。著他遠著些。不要在此喧鬧。正末云:兄弟。您哥哥為甚積趲成這個家私來。唱:則為我平日間省錢儉用。到如今才得這富貴奢豪。
詩詞問答
問:混江龍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混江龍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混江龍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元曲選 忍字記 第一折
參考注釋
觥籌交錯
酒杯和酒籌互動錯雜,形容許多人聚在一起飲酒的熱鬧情景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座上觥籌交錯。——《三國演義》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簾幕
遮蔽門窗用的大塊帷幕
拉開簾幕,旭日當窗
飄飄
(1).風吹貌。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 唐 韓愈 《豐陵行》:“清風飄飄輕雨灑,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飛揚貌。 漢 張衡 《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 南唐 馮延巳 《春光好》詞:“飄飄輕絮滿南園,牆下草芊眠。” 元 張埜 《水龍吟·詠遊絲》詞:“落花天氣初晴,隨風幾縷來何處。飄飄冉冉,悠悠颺颺,欲留還去。”
(3).飛翔貌。《文選·潘岳<秋興賦>》:“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 李善 註:“飄飄,飛貌。” 唐 李鹹用 《投所知》詩:“誰能借與摶扶勢,萬里飄飄試一飛。” 宋 王安石 《春從沙磧底》詩:“萬里卜鳳凰,飄飄何時至?”
(4).輕盈舒緩,超塵脫俗的樣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説,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飄飄凌雲意,強御莫能懾。”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清 劉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輝,飄飄乎雲霞之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五:“﹝ 韓老六 ﹞把 楊老疙疸 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鐵鍬有幾個齒了。”
(5).形容動盪不安、不平靜。《隋書·文學傳·孫萬壽》:“如何載筆士,翻作負戈人。飄飄如木偶,棄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瀾飄飄,風雨任運推轉,何必越性乾祈。” 宋 曾鞏 《寄孫正之》詩:“貌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無定。 晉 陸機 《從軍行》:“苦哉遠征人,飄飄窮四遐。” 唐 劉長卿 《睢陽贈李司倉》詩:“飄飄 洛陽 客,惆悵 梁園 秋。” 明 王雲鳳 《送客》詩:“雲氣溟濛雨欲絲,飄飄遊子別離時。”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訓》:“與飄飄往,與忽忽來,莫知其所之。” 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飄飄四季過,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詩:“飄飄歲月此雙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遠。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志飄飄焉,嶢嶢焉,似若狹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落落詞高,飄飄意遠。文異水而湧泉,筆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韻酬陸彥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飄飄新句總堪傳。”
(9).形容遙遠、久遠。 三國 魏 徐幹 《室思詩》:“浮云何洋洋,願因通我詞,飄飄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詩之二:“賔朋半海內,弟妹各天涯。駐馬臨岐處,飄飄獨望家。”
喧天
形容聲音很大,響徹天空。 唐 張喬 《送許棠及第歸宣州》詩:“宴別喧天樂,家歸礙日岑。” 宋 柳永 《迎新春》詞:“十里然絳樹,鼇山聳,喧天簫鼓。” 孫犁 《秀露集·戲的夢》:“整個戲鑼鼓喧天,槍炮齊鳴,人出人進,亂亂轟轟。”
鼓樂
本指彈奏樂器。亦指敲鼓聲和奏樂聲,泛指我國民族音樂
鼓樂大作
鼓樂喧天
聒耳
雜亂刺耳
笙簫
笙和簫。泛指管樂器。 唐 曹唐 《小遊仙詩》:“忽聞下界笙簫曲,斜倚紅鸞笑不休。” 宋 張子野 《清平樂》詞:“曲池斜度鸞橋,西園一片笙簫。”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砥志》:“那知我粉冷絮塵,脂凍桃花,不理舊時笙簫。”
哥哥
(1) 稱同父母或父母一方所生比自己年長的男子。對同輩男子的尊稱
(2) 像大哥或比作大哥者
(3) 亦作“哥哥兒”。對年輕人的稱呼
那捉笊籬的哥哥吃打了。——《古今小說》
(4) 對父親的稱呼
奶奶!我接爹爹去來。(正旦雲)…你哥哥這其間未是他來時節,怎抵死的要去接。——元· 白樸《牆頭馬上》
滿飲
斟滿而飲。《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我兄臨去時,分付我少飲酒,恐致失事。眾官今日盡此一醉,明日都各戒酒,幫我守城--今日卻都要滿飲。”《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你滿飲一杯,我把這段公案告訴你。”
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唐 王維 《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 陽關 無故人。”《朱子語類》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將去溫來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魯郡劉長史》詩:“ 魯國 一杯水,難容橫海鱗。”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詩:“老去一杯足,誰憐屢舞長。” 宋 楊萬里 《立春日有懷》詩之一:“白玉青絲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詩!”《紅樓夢》第六三回:“這位奶奶那裡吃了一杯來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場了我們一頓去了。”
正末
元 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 明 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兄弟
(1)
(2) 專指弟弟
(3) 男子自稱
好酒
嗜好飲酒。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元帝 過 江 猶好酒, 王茂弘 與帝有舊,常流涕諫,帝許之。”《南史·焦度傳》:“性好酒,醉輒暴怒。”《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一生好酒任俠,放達不羈,有輕財傲物之志。”
只見
猶言只覺得。 宋 周邦彥 《解語花·上元》詞:“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彈琴訴怨》:“強對 南薰 奏 虞 弦,只見指下餘音不似前,那些個流水共高山?”
玉盞
亦作“ 玉琖 ”。亦作“ 玉醆 ”。玉飾的酒杯。《禮記·明堂位》:“爵用玉琖乃彫。” 孔穎達 疏:“琖, 夏後氏 之爵名也。以玉飾之,故曰玉琖。” 唐 元稹 《飲致用神麯酒三十韻》:“雕鐫荊玉盞,烘透內丘缾。” 宋 晏殊 《玉樓春》詞:“畫堂元是降生辰,玉盞更斟長命酒。” 宋 晏幾道 《採桑子》詞:“三弄臨風,送得當筵玉醆空。”《醒世恆言·蘇小妹三難新郎》:“三個盞兒,一個是玉盞,一個是銀盞,一個是瓦盞。” 清 姚燮 《雙鴆篇》:“妾飲琉璃杯,郎飲白玉琖。”
春酒
春季釀製的或春季釀成的酒;也指民間習俗,春節時宴請親友叫吃春酒
爐煙
見“ 爐煙 ”。
亦作“ 爐煙 ”。1.熏爐或香爐中的煙。 南朝 梁簡文帝 《曉思詩》:“爐煙入斗帳,屏風隱鏡臺。” 宋 蘇軾 《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詩:“暮歸走馬沙河塘,爐煙裊裊十里香。” 清 支機生 《珠江名花小傳》:“爐煙暗遞浩歌聲。”
(2). 廬山 香爐峰 的雲氣。借指 香爐峰 。 宋 梅堯臣 《寄王江州》詩:“何嘗聞堠火,唯是對爐煙。潮到 盆城 否?猶期信可傳。”
(3).舊時宮殿前丹墀設焚香爐,後因以指代宮廷、朝官。 唐 無名氏 《元日觀上公獻壽賦》:“趨雲陛以陳詞,向爐煙而稽首。”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與君十五侍皇闈,曉拂爐煙上赤墀。” 唐 方乾 《送杭州李員外》詩:“必恐駐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爐煙。”
(4).指爐火。 宋 周邦彥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詞:“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爐,一本作“ 罏 ”。
放生
(1) 把捉住的野生動物放掉
(2) 特指信佛的人為發善心、積陰德而把別人捉住的活鳥、活魚等買來放掉
靜悄悄
形容非常寂靜,沒有聲響
深夜靜悄悄
鬧吵吵
亦作“ 鬧抄抄 ”。亦作“ 鬧炒炒 ”。1.喧譁嘈雜貌。《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 崔寧 ﹞與三四個相知方纔吃得數盃,則聽得街上鬧炒炒。”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二折:“鬧炒炒棲鴉噪暮天,悲切切玄猿嘯晚風。”《白雪遺音·馬頭調·逛廟》:“滿城的苦瓜,都來把香燒,男女鬧吵吵。”
(2).爭吵貌。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二折:“須記的您娘親三年乳抱,怎禁這桑新婦當面鬧抄抄。”
(3).茂盛貌。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一折:“鬧炒炒嫩緑草聒鳴蛙,輕絲淡黃柳帶棲鴉。”
小的
(1).舊時平民、差役對官紳自稱之詞。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三折:“大人,小的是 東京 差來的。”《儒林外史》第六回:“那掌舵的道:‘想是剛才船板上幾片雲片糕。那是老爺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膽就吃了。’” 鄧之誠 《骨董三記·朱衣道人案》:“據 傅青主 供稱:小的名 山 ,字 青主 ,原是 太原府 生員。” 洪深 《趙閻王》第六幕:“老爺別把小的當做兇手,小的沒有 * 呀!”
(2).用為僕人對主人輩的自稱之詞。 巴金 《家》十八:“﹝ 高忠 ﹞等主人罵得夠了,才慢慢地說:‘小的在街口上等了好久,都不見一條龍燈來。’”
(3).舊時對僕從的稱呼。 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一折:“小的一壁廂刲羊宰豬,安排筵席者。”《西遊記》第二八回:“小的們,都出去把那山上燒酥了的碎石頭與我搬將起來堆著。”
(4).小孩子;少年。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二折:“兀那婦人,你抱著這箇小的丟在地下,去了可又回來,數番不止,你必是暗昧。”《水滸傳》第二四回:“且説本縣有個小的,年方十五六歲……取名叫做 鄆哥 。” 沙汀 《盧家秀》:“三個小的,我早就把他們安頓睡了。”
生的
“生的米突”之省。即厘米。《清史稿·兵志十一》:“每年能成 克魯伯 炮口徑七生的半至十二生的之過山炮五十具。” 鄒魯 《丁未鎮南關之役》:“獲十六生的的大炮四門,七生的半大炮十門。” 魯迅 《集外集·說鈤》:“即一密釐有一萬波的之強電場,則偏四生的許。”
遠著
謂遠播。《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明公昔破 袁氏 ,今收 漢南 ,威名遠著。”
不要
(1)
表示禁止和勸阻
不要逼我
(2)
制止或阻止一個傾向或一個衝動
請他不要打斷別人講話
喧鬧
喧譁吵鬧
城市交通的喧鬧聲
為甚
為什麼。 宋 周邦彥 《迎春樂·攜妓》詞:“為甚月中歸,長是他、隨車後。”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為甚媒人,心無驚怕。” 清 李漁 《奈何天·驚醜》:“為甚的爇席薰蘭處,好氣息不見分毫。” 郭沫若 《瓶》詩之二三:“啊,有酒,你為甚總怕提壺?”
積趲
亦作“ 積攢 ”。1.積蓄,積聚。 宋 趙長卿 《如夢令》詞:“身外更無求,祇要夏涼冬暖,美滿,美滿,得過何須積趲。”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一折:“俺這裡衙門靜,活計艱,每月家俸錢剛把他這家私辦,除公田又無甚別積趲。”《 * 詞話》第七回:“﹝他﹞就是積攢了幾兩銀子,都使在這房子上。”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一出:“既有了官,就有那官的俸祿,漸漸的積趲起來么,量著好作歸隱之計。”《紅樓夢》第一一四回:“豈知 王仁 心裡想來,他妹妹不知積攢了多少。” 冰心 《往事二》九:“半年來的自欺 * ,相欺相慰,無數的忍淚吞聲都積攢了來,有今日恣情的一慟!”
(2).指積貯的錢財。 鄢國培 《巴山月》第十四章:“ 陸孟利 賣麻布居然比做裁縫強,除了養家活口外,還多少有點積攢,家道小康起來。”
這個
(1) 目前的、附近的或心中想到的或剛才提到的人、物或想法
坐在我旁邊的這個人是出價最高的人
(2) 已經或正在談及、暗示或舉例說明的人或事物
這個就是他努力的成果
家私
(1) 家庭財產
變賣家私
(2) 家務
為我
戰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平日
(1) 平時;平常的日子(區別於特殊的日子 ,如:節日、假日)
吾平日不信有鬼。——清· 林覺民《與妻書》
跟平日一樣起得早
(2) 一周中除星期日以外的日子
省錢
節約用錢,少花錢辦事
儉用
節省使用;節約用度。《韓非子·解老》:“是以智士儉用其財則家富。”《史記·趙世家》:“明日, 徐越 侍以節財儉用,察度功德。所與無不充,君説。”《三國志·魏志·高柔傳》:“聖王之御世,莫不以廣農為務,儉用為資。” 唐 白居易 《與微之書》:“僕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得這
戲曲中的襯字,無義。 元 關漢卿 《哭存孝》第一折:“今日可便太平無事,全不想用人那用人得這之際。” 元 武漢臣 《生金閣》楔子:“非是您孩兒自誇得這自奬,我若是不富貴,可兀的不還鄉。”
富貴
富裕而又有顯貴的地位
公子為人…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人讀書有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奢豪
(1).奢侈闊綽。《宋書·劉穆之傳》:“﹝ 穆之 ﹞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輒為十人饌。” 唐 李翱 《送馮定序》:“其風侈麗奢豪,羇人易留。”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一折:“則為我平日間省錢儉用,到如今纔得這富貴奢豪。”
(2).富麗。 聞一多 《憶菊》詩:“大似牡丹的菊王到底奢豪些,他的棗紅色的瓣兒,鎧甲似的,張張都裝上銀白的里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