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細雨原文
零光吹碎,遠態飄明,依微近人沾灑。
冷聚空煙,秋影半深平野。
池塘薄陰生晝,泣餘姿、垂柳輕惹。
還試問,在巴山前夜,水痕多寡。
別井梧桐寒盡,殘葉潤、西風淚花從寫。
意與絲長,何事亂牽愁下。
沙外雁知羽重,感飛遲、音韻棲啞。
更濕夢、斂巫山,留驗鴛瓦。
詩詞問答
問:聲聲慢·細雨的作者是誰?答:王翃
問:聲聲慢·細雨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馬韻
參考注釋
依微
(1).隱約,不清晰貌。 南朝 宋 謝靈運 《江妃賦》:“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 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依微聞鷄犬,豁達值阡陌。”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三折:“透著些影依微何處燈……卻原來是伴獨坐皓月澄澄。”
(2).細微;輕微。 唐 韋應物 《長安道》詩:“春雨依微春尚早, 長安 貴游愛芳草。” 宋 曾鞏 《秋夜露坐偶作》詩:“風來亦依微,濁暑焉得掃!”
近人
(1) 近代的或現代的人
(2) 跟自己關係比較近的人
近人不說遠話
沾灑
水珠灑落浸濕。多指流淚。 唐昭宗 《菩薩蠻》詞:“飄飄且在三峯下,秋風往往堪沾灑。” 宋 柳永 《洞仙歌》詞:“每祗向、洞房深處,痛憐極寵,似覺些子輕孤,早恁背人沾灑。” 明 陸采 《明珠記·送愁》:“空交人淚珠沾灑。伊知么,伊還知道淚還加。” 清 陳維崧 《賀新郎》詞:“粉壁練裙沾灑徧,墨汁酒痕都有。”
霑灑:1.謂水珠或淚珠等灑落並使沾著物濡濕。《北齊書·竇泰傳》:“電光奪目,駛雨霑灑。” 唐 杜甫 《傷春》詩之四:“豈無 嵇紹 血,霑灑屬車塵。”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季蘭》:“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誠,欲見於悠遠,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見志,豈泛濫之故,使人擊節霑灑,彈指追念,良有謂焉。” 清 顧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於欑宮時聞緬國之報》詩:“年年霑灑頻寒食,咫尺龍髯近帝旁。”
(2).使人受惠。《敦煌曲子詞·菩薩蠻》:“常慙血怨居臣下,明君巡幸恩霑灑。”
秋影
(1).秋天的日影。 唐 元稹 《新秋》詩:“夏衣臨曉薄,秋影入檐長。”
(2).秋日的形影。 唐 杜牧 《秋感》詩:“金風萬里思何盡,玉樹一窗秋影寒。” 金 元好問 《王黃華墨竹》詩:“月中看竹寫秋影,清鏡平明白髮生。” 元 馬祖常 《和繼學郎中送友歸越中》:“雀舫春聲留水鷰,鵠袍秋影動天鵝。”
平野
(1) 城市以外平坦空曠的地區
(2) 廣大開闊的土地
池塘
(1) 蓄水的坑池,較小而淺
(2) 澡塘中的浴池
陰生
去世了的人的生日。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五:“‘今天是我媽媽的陰生,我要回家去看看。’‘陰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 劉雨生 抬起眼睛,看著他,本本真真地說道。”
垂柳
喬木,雌雄異體,樹枝細長,柔軟下垂,葉子基部寬,前端漸尖。也叫“垂楊柳”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巴山
(1) 大巴山
巴山夜雨漲秋池
(2) 這裡的“巴山”泛指巴蜀一帶
前夜
前夕
水痕
水浸的痕跡。《三國志·魏志·鄧哀王沖傳》:“ 孫權 曾致巨象, 太祖 欲知其斤重,訪之羣下,鹹莫能出其理。 沖 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唐 岑參 《春尋河陽陶處士別業》詩:“藥椀搖山影,漁竿帶水痕。” 宋 楊萬里 《過沙頭》詩之二:“暗潮已到無人會,只有篙師識水痕。”
多寡
多少
自由民按他們財產的多寡分成若干等級
梧桐
一種落葉喬木,長柄葉呈掌狀分裂,開黃綠色單性花。木材質輕而堅韌,可制樂器等。種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淚花
指要流還沒流下來的淚珠
她眼裡閃爍著喜悅的淚花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牽愁
牽動愁緒。 唐 韓偓 《別緒》詩:“別緒靜愔愔,牽愁暗入心。” 元 楊載 《題胡伯衡<飛雲圖>》詩:“塵沙客路牽愁遠,泉石家鄉入夢稀。”《紅樓夢》第四五回:“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沙外
猶言大漠以北。指北方邊遠地區。 南朝 宋 謝莊 《為八座江夏王請封禪表》:“撥亂寧民,應天受命,鴻徽洽于海表,威稜震乎沙外。”
音韻
(1) 和諧的聲調、韻律;詩文的音節起伏轉折
這首詩音韻十分和諧
(2) 漢字發音的聲、韻、調
巫山
(1). 戰國 宋玉 《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 高唐 ,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為 高唐 之客。聞君游 高唐 ,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 巫山 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 陽臺 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之立廟,號曰 朝雲 。”後遂用為男女幽會的典實。 五代 馮延巳 《鵲踏枝》詞之七:“心若垂楊千萬縷,水闊花飛,夢斷 巫山 路。”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通嚭》:“今夜同歡會,夢魂飛, 巫山 一對暮雲歸。”《西湖佳話·西泠韻跡》:“但求一見,為榮多矣,誰敢妄想 巫山 之夢。”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兩省邊境。北與 大巴山 相連,形如“巫”字,故名。 長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峽。 唐 李白 《古風》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尋古登 陽臺 。” 宋 陸游 《三峽歌》:“十二 巫山 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毛 * 《水調歌頭·游泳》詞:“截斷 巫山 雲雨,高峽出平湖。”
鴛瓦
即鴛鴦瓦。 唐 李商隱 《當句有對》詩:“密邇 平陽 接 上蘭 , 秦 樓鴛瓦 漢 宮盤。” 南唐 馮延巳 《壽山曲》詞:“鴛瓦數行曉日,鸞旂百尺春風。” 清 曹寅 《十六夜登虎丘作》詩之一:“樹杪浮鴛瓦,罘罳望處明。”參見“ 鴛鴦瓦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雪月交光同照呂勝己《如夢令(催梅雪)》
- 關弓射羿,公愈薦禰釋善珍《祭觀文忠惠趙節齋》
- 我愚百無成,蹭蹬空林居翁卷《送劉幾道》
- 才華推粹美,功績嘆間關廖行之《挽雍宣教知義》
- 願子傳家法,他年請尚方
- 秋聲正與公相似,相對忘言定不差舒岳祥《寄慈林交講師》
- 莫嗟狂吟無律呂,古人不廢飯牛歌
- 會得日頭出,不公而自屈釋崇岳《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雲煙看揮染,風月共平章鄧深《留別趙徽猷》
- 快得聯詩到侯喜,何當載酒過揚雄陳耆卿《和清臣病後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