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是誰琢得玉珠成,落落如穿顆顆明。
高士於何識秋意,隔岩聽覺帶寒聲。
詩詞問答
問:《題錢維城秋景山水十二種·其二·秋岩濺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四
參考注釋
玉珠
(1).顆粒狀的玉。《左傳·桓公二年》“袞冕黻珽” 唐 孔穎達 疏:“天子白玉珠十二旒;三公諸侯青玉珠七旒;卿大夫黑玉珠五旒。”《晉書·輿服志》:“ 後漢 以來,天子之冕,前後旒用真白玉珠。”《魏書·李預傳》:“妻 常氏 以玉珠二枚唅之。”
(2).比喻花蕊。 唐 李紳 《過梅里·早梅橋》詩:“早梅花,滿枝發,東風報春春未徹,紫萼迎風玉珠裂。”
落落
(1) 形容舉止瀟灑自然;豁達開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別人合不來;孤獨 <落落寡合>
(3) 堆積的樣子
落落大滿。——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脫世俗的人,多指隱士
吾聞魯連先生, 齊國之高士也。——《戰國策·趙策》
於何
(1).為何;如何。《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贈崔士瑾》詩:“十年前見君,甲子過我壽;於何今相逢,華髮在我後?”
(2).什麼。於,助詞。 漢 張衡 《西京賦》:“林麓之饒,於何不有!” 晉 左思 《蜀都賦》:“異類眾伙,於何不育!”
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一:“ 何氏 之從學,蘭蕙已滿畹。於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晚。”
秋意
(1).秋季淒清蕭瑟的景觀和氣象。 唐 顏真卿 《贈僧皎然》詩:“秋意 西山 多,別岑縈左次。” 宋 晏殊 《點絳唇》詞:“露下風高,井梧宮簟生秋意。” 清 龔自珍 《水龍吟·題家繡山停琴聽簫圖》詞:“有相思兩字,呼之欲出,秋意裂,冰紋斷。” 許地山 《黃昏後》:“滿山底岩石、樹林、泉水,受著這妙光底賞賜,越覺得秋意闌珊了。”
(2).態度冷淡。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 杭 人﹞有諱本語而巧為俏語者……冷淡曰秋意,無言默坐曰出神。”
聽覺
脊椎動物具有的與聲音感覺有關的特殊 * 之一,機械振動波通過哺乳動物耳內的感受器傳遞,或在較低等的脊椎動物中通過聽壺這種相應的知覺感受器傳遞。人類在正常情況下可以聽到頻率為16至27000赫的聲音,聲能轉換成衝動後,由聽神經傳導至聽覺中樞而感受到
寒聲
(1).寒冬的聲響,如風聲、雨聲、鳥鳴聲等。 唐 朱鄴 《扶桑賦》:“巨影倒空而漠漠,寒聲吹夜以颾颾。” 宋 楊萬里 《霰》詩:“寒聲帶雨山難白,冷氣侵人火失紅。” 清 袁枚 《赤壁》詩:“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2).淒涼的聲音。 唐 皎然 《隴頭水》詩之一:“ 隴頭 水欲絶, 隴 水不堪聞。碎影搖槍壘,寒聲咽幔軍。”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