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聞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曾聞原文

曾聞一衲子,幼習曹溪禪。

駐錫京都寺,所識皆貂蟬。

群誇梵行清,自許六度堅。

鬚眉皓且蒼,僧臘已有年。

一朝染病臥,忖度難期痊。

爰命使持書,報諸檀越人。

雲於某某日,當示寂滅焉。

古有立亡者,吾身豈不然。

至期眾俱集,相對淚湧泉。

法師今涅槃,誰示指月傳。

師雲無去住,努力自勉旃。

眾皆長跪候,白日不俄延。

久之期已過,猶然坐法筵。

求死不可得,反覺生可憐。

嗚呼好名人,睹此當悔遷。

詩詞問答

問:曾聞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曾聞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八

2. 如延切見烈女頌

參考注釋

衲子

僧人。 宋 黃庭堅 《送密老住五峰》詩:“水邊林下逢衲子,南北東西古道場。” 明 湯顯祖 《南柯記·禪請》:“不去罷。我看衲子們談經説誦的,不在話下。”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衲子請觀萬年缸,缸在香積廚,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內,聽其滿溢,年久結苔厚尺許。”

曹溪

(1).水名。在 廣東省 曲江縣 東南 雙峰山 下。 唐 楊炯 《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詩:“ 蕭 寺休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華山》詩:“笑看 曹溪 水,門前坐松風。”參閱《廣東通志·曲江縣·山川略四》。

(2).禪宗南宗別號。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寶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鑒禪師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禪師》詩:“洞了 曹溪 旨,寧輸俗者機。”

駐錫

僧人出行,以錫杖自隨,故稱僧人住止為駐錫。 唐 黃滔 《龜洋靈感禪院東塔和尚碑》:“﹝大師﹞遂駐錫卓菴,名其地曰 龜洋 焉。”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詩僧 齊己 駐錫 巴陵 ,欲吟一詩,竟未得意。”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祥異·錫杖御盜》:“ 康熙 中, 諦輝和尚 駐錫 靈隱寺 ,一夕,忽呼侍者曰:‘取吾錫杖橫山門間,今夜有凶人來,當慎之。’”《人民日報》1981.2.28:“我帶著崇敬的心情走進和尚當年駐錫的 白龍寺 。”

都寺

(1).太常寺的別稱。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崔潞府 日知 ,歷職中外,恨不居八座。及為太常,於都寺廳事後起一樓,正與尚書省相望,人謂之 崔公 望省樓 。”

(2).寺院中統管總務的執事僧。《水滸傳》第六回:“首座便道:‘師兄!你不省得。你新來掛搭,又不曾有功勞,如何便做得都寺。’”

所識

相識。亦指相識的人。《禮記·檀弓上》:“有殯……所識,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弔。”《孟子·告子上》:“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貂蟬

(1).貂尾和附蟬,古代為侍中、常侍等貴近之臣的冠飾。《後漢書·輿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 趙惠文 冠’。” 劉昭 註:“ 應劭 《漢官》曰:‘説者以金取堅剛,百鍊不耗。蟬居高飲絜,口在掖下,貂內勁捍而外溫潤。’此因物生義也。”

(2).借指貂蟬冠。《南史·江淹傳》:“初, 淹 年十三時,孤貧,常採薪以養母,曾於樵所得貂蟬一具,將鬻以供養。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徵也,汝才行若此,豈長貧賤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詞:“頭上貂蟬貴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彼固曰異種賤族,非吾中夏神明之胄,所為立於其朝者,特曰冠貂蟬、襲青紫而已。”參見“ 貂蟬冠 ”。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顯貴的大臣。《漢書·劉向傳》:“今 王 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 唐 崔顥 《奉和許給事夜直簡諸公》:“寵列貂蟬位,恩深侍從年。” 宋 陸游 《草堂拜少陵遺像》詩:“ 長安 貂蟬多,死去誰復算!”

(4).《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司徒 王允 家的歌伎。 王允 欲除奸臣 董卓 ,無計可施, 貂蟬 請自獻身,以博 董卓 歡心,後又故意勾引其義子 呂布 ,離間兩人關係,終借 呂布 之手,殺死 董卓 。唯此事不見於正史。 清 梁章鉅 《浪跡續談·貂蟬》:“《三國志演義》言 王允 獻 貂蟬 於 董卓 ,作連環計。正史中實無 貂蟬 之名,惟《董卓傳》雲, 卓 嘗使 布 守中閤, 布 與 卓 侍婢私通云云。 李長吉 作《呂將軍歌》云:‘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蓋即指 貂蟬 事,而小説從而演之也。 黃右原 告余曰:‘《開元占經》卷三十三,熒惑犯須女。占注云,《漢書通志》: 曹操 未得志,先誘 董卓 ,進 刁蟬 以惑其君。此事異同不可攷,而 刁蟬 之即 貂蟬 ,則確有其人矣。’《漢書通志》今亦不傳,無以斷之。”

梵行

佛教語。謂清淨除欲之行。 晉 法顯 《佛國記》:“王淨修梵行,城內人信敬之情亦篤。”《法苑珠林》卷六一:“彼亂己整,守以慈行,見怒能忍,是為梵行;至誠安徐,口無粗言,不瞋彼所,是為梵行;垂拱無為,不害眾生,無所嬈惱,是為梵行。” 明 宋濂 《四明佛隴禪寺興修記》:“ 良公 通外內典,梵行清白,薦紳之流皆愛敬之。”

自許

自誇;自我評價。《晉書·殷浩傳》:“ 溫 既以雄豪自許,每輕 浩 , 浩 不之憚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有一俊士,自許史學,名價甚高。”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誰為傾國媒,自許連城價。”《明史·馬林傳》:“ 林 雅好文學,能詩工書,交遊多名士,時譽籍甚,自許亦甚高。”

六度

(1).謂天、地、春、夏、秋、冬乃萬物之制度。《淮南子·時則訓》:“制度,陰陽大制有六度:天為繩,地為準,春為規,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繩者,所以繩萬物也;準者,所以準萬物也;規者,所以員萬物也;衡者,所以平萬物也;矩者,所以方萬物也;權者,所以權萬物也。”

(2).佛教語。又譯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羅蜜多)的意譯。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滅)之彼岸的六種法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精慮(禪定)、智慧(般若)。 南朝 梁 王屮 《頭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 唐 姚合 《贈王山人》詩:“既能施六度,了悟達雙林。” 清 錢謙益 《陸孟鳧墓志銘》:“方外之友 石林源 公合掌太息曰:君儒者也,於吾師之六度有合焉。”

鬚眉

(1) 古時男子以鬍鬚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曹雪芹《紅樓夢》

(2) 鬍鬚和眉毛

僧臘

僧尼受戒後的年歲。 唐 韓翃 《題薦福寺衡岳暕師房》詩:“僧臘階前樹,禪心江上山。” 明 宋濂 《孤峰德公塔銘》:“世壽七十又九,僧臘六十有二。” 清 褚人穫 《堅瓠二集·僧臘》:“僧家言僧臘言,猶言年歲也。”

有年

經過很多年

從業有年

業是有年。——明· 劉基《賣柑者言》

如是者亦有年。——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染病

生病;患病

母親在客廳里染病身故。——《水滸傳》

忖度

推測;估計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小雅·巧言》

胸中忖度

命使

任命使者。《晏子春秋·雜下六》:“ 齊 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新唐書·禮樂志八》:“冊後……其日,臨軒命使,如納采。”

持書

官名。司理書簿。《後漢書·杜林傳》:“ 隗囂 素聞 林 志節,深相敬待,以為持書平。” 劉攽 《<東漢書>刊誤》:“案文多一‘平’字。蓋舊作‘治書’,讀者以‘平’音‘治’字, 章懷 已改,作‘持’,後人又妄留‘平’字也。”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詩:“執簡寧循枉,持書每去邪。”集注引 孫汝聽 曰:“ 漢 有治書侍御史,後曰持書。《後漢書》 蔡邕 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持書亦御史職也。”

越人

(1).疏遠的人。《商君書·修權》:“故 堯 舜 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為天下位天下也。論賢舉能而傳焉,非疏父子親越人也,明於治亂之道也。” 宋 蘇洵 《兵制》:“及於 五代 , 燕 帥 劉守光 又從而為之,黥面湼手之制,天下遂以為常法,使之判然不得與齊民齒,故其人益復自棄,視齊民如越人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以天潢貴胄之近,而漠然如越人之視,亦可謂無心肝人矣。”

(2). 戰國 時名醫 扁鵲 名。《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 ……姓 秦 氏,名 越人 。”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故 越人 見 齊桓 不振之徵於未覺之疾, 箕子 識 殷 人 鹿臺 之禍,於象箸之初。” 宋 蘇軾 《和劉道原詠史》:“ 吳 客漫陳《豪士賦》, 桓侯 初笑 越人 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海石》:“久不晤,豈精 越人 術耶?”

某某

未指明或特別提到的人

該再給可憐的某某一個機會

寂滅

(1) 消滅;消逝

樓下的人聲漸漸寂滅了

(2) 佛教用語。“涅槃”的意譯。指超脫生死的理想境界

不然

(1)

 

不是這樣,並非如此

其實不然

(2)

 

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否定對方的話

不然,事情沒有那樣簡單

(3)

 

否則,錶轉折,不這樣做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或情況

我得早點去,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

(4)

 

否則

要去就別遲到,不然,就甭去了

相對

(1) 面對面;相向

大與小相對

(2) 非絕對的(跟“絕對”相對)

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

(3) 比較來說

相對不錯

湧泉

亦作“湧泉”。1.水向上噴出的泉。《公羊傳·昭公五年》:“濆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湧泉也。”《莊子·盜跖》:“且 跖 之為人也,心如湧泉,意如飄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西則有湧泉清池,激水推移。”《東觀漢記·朱勃傳》:“ 援 計如湧泉,埶如轉規;救倒懸之急,存幾亡之城。”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宋 韓拙 《山水純全集·論山》:“湍而漱石者謂之湧泉,山石間有水滭潑而仰沸者謂之噴泉。”

(2).中醫針灸穴位名。《素問·陰陽離合論》:“少陰根起於湧泉。” 張隱庵 集註:“湧泉,穴名,在足心下,踡指宛宛中。” 宋 蘇轍 《送楊騰山人》詩:“夜歸空牀臥,兩手摩湧泉。”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稟賦不同》:“又有百病從腳起之説,蓋湧泉穴與心相通,風最易入,故養生家皆慎之。”

法師

精通佛典之高僧

涅槃

正覺的境界,在此境界,貪、嗔、痴與以經驗為根據的我亦已滅盡,達到寂靜、安穩和常在

指月

佛教語。以指譬教,以月比法。《楞嚴經》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 宋 余靖 《寄題寶峰山玩雲亭》詩:“指月猶為幻,玩雲應強名。”

去住

猶去留。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唐 司空曙 《峽口送友人》詩:“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霑巾。” 龐樹柏 《鶼鶼引為邑中貞烈嚴毛氏作》:“此心似磐石,去住終難移。”

努力

儘量將力量使出來

努力鑽研業務

勉旃

努力。多於勸勉時用之。旃,語助,之焉的合音字。《漢書·楊惲傳》:“方當盛 漢 之隆,願勉旃,毋多談。”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困學違從眾,明公各勉旃。” 宋 歐陽修 《送謝中舍》詩之二:“人生白首吾今爾,仕路青雲子勉旃。” 李大釗 《在<國民雜誌>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諸君本此進行,將來對於世界造福不淺,勉旃。”

長跪

兩膝看地,臀部離開足跟,直身而跪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戰國策·魏策》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俄延

延緩,耽擱。 元 楊梓 《霍光鬼諫》第一折:“休那裡俄延歲月,打捱時光。”《水滸傳》第八回:“ 林沖 道:‘上下方便,小人豈敢怠慢,俄延程途,其實是腳疼走不動。’” 郭沫若 《訪日雜詠·別須和田》:“寄語賢主人,奮起莫俄延。”

久之

很久,許久

悵恨久之。——《史記·陳涉世家》

猶然

(1).舒遲貌。《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君子猶然如將可及也,而不可及也。”《逸周書·官人》:“喜色猶然以出。” 朱右曾 校釋:“猶然,舒和貌。”

(2).微笑自得之貌。《莊子·逍遙遊》:“ 宋榮子 猶然笑之。” 陸德明 釋文:“ 崔 李 云:‘猶,笑貌。’”

(3).尚且。《史記·遊俠列傳》:“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

(4).尚且如此。 清 方文 《胡母節壽詩》:“世變節義如輕塵,男子猶然況婦人。”

(5).仍然。《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只因小夫人生前甚有 張勝 的心,死後猶然相從。”《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一對料絲燈﹞今已六十餘年,猶然簇新。”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這幅畫景,猶然清清楚楚的擺在腦際。”

(6).仍然如此。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唐 世士人宴聚,盛行葉子格, 五代 、國初猶然,後漸廢不傳。”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關鎮雜記·秦皇島》:“﹝ 秦皇 ﹞下馬拜,荊皆垂首向地,如頓伏狀。至今猶然。”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稱某某拜,開國猶然,近人多易以‘頓首’二字。”

法筵

佛教語。指講經說法者的座席。引申指講說佛法的集會。《楞嚴經》卷一:“法筵清眾,得未曾有。”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長擯,法筵久埋。” 清 姚鼐 《魏三藏菩提流支在胡相國第譯<金剛經>刻石拓本》詩:“糜爛戰鬭峻刑網,窮飾寺廟開法筵。”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可憐

(1) 值得憐憫

露出一副可憐相

(2) 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

可憐的家產

嗚呼

(1) 對不幸的事表示嘆息、悲痛等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2) 指人喪命

嗚呼哀戰

名人

1.著名的人物。 2.有名籍的人。

詩詞推薦

  • 嘉魚池

    寧某宋代〕四百峰巒隱畫屏,翠光樓閣起山溟。高侔太岳千山小,勢鎮乾坤萬古青。石洞猿啼煙月落,嘉池龍起水雲腥。臨流
  • 送同年伊翕庵中丞巡撫雲南二首·其一

    王士禎清代〕金馬山前駐碧油,青蛉塞外陣雲收。天威近已通諸賧,王會依然遍九州。銅弩雨深諸葛壘,叢祠春賽潁川侯。《鐃
  • 答章傳道二首

    強至宋代〕夫子詞源涌大江,相逢早覺片心降。日喔李白詩千首,夜獲虞卿璧一雙。屢發彩箋移曲幾,不知紅燭短幽窗。吟高
    曾聞原文_曾聞的賞析_古詩文
  • 往復曲

    乾隆清代〕一喜未必生百喜,一愁定將生百愁。由此往彼每覺遲,由彼返此每似遒。以貧致富高山仰,以富致貧水下流。從少
  • 臨江仙

    辛棄疾宋代〕春色饒君白髮了,不妨倚綠偎紅。翠鬟催喚出房櫳。垂肩金縷窄,蘸甲寶杯濃。睡起鴛鴦飛燕子,門前沙暖泥融。
  • 初還京師寓止府署偶題屋壁

    鄭谷唐代〕秋光不見舊亭台,四顧荒涼瓦礫堆。火力不能銷地力,亂前 * 眼前開。
  • 虛受軒有會

    乾隆清代〕虛受所該多,不啻求言矣。求言固綦要,更有要於此。言者行之標,行者言之柢。接物及應機,孰非受之理。是惟
  • 念奴嬌

    劉克莊宋代〕自填曲子,自歌之、豈是行家官樣。眼瞎背駝方引去,羞殺陳搏种放。摺起殘編,寄聲太乙,不必煩藜杖。陳人束
  • 次韻汪山園

    陶夢桂宋代〕泉石相干興味長,夢魂飛不到錢塘。病來弘景難忘藥,老去淵明不御觴。舊館溪山勤檢校,新收風月懶平章。讀書
    曾聞原文_曾聞的賞析_古詩文
  • 字谷道中

    韓維宋代〕驅車背河去,雞犬幾家村。山斷春風急,雲生野氣昏。涉溪沙水亂,步逕草花繁。谷口多幽思,青林啼鳥喧。
    曾聞原文_曾聞的賞析_古詩文
  • 村居即事寄天都李使君

    江禹奠明代〕日照雲村宿雨休,一灣溪水入江流。野人家住清溪上,坐對寒山兩岸秋。
  • 江城子(次韻葛魯卿上元)

    葉夢得宋代〕甘泉祠殿漢離宮。五雲中。渺難窮。永漏通宵,壺矢轉金銅。曾從鈞天知帝所,孤鶴老,寄遼東。強扶衰病步龍鍾
  • 唐多令

    劉辰翁宋代〕日落紫霞洲。蘭舟穩放流。玉虹仙、如在黃樓。何必錦袍吹玉笛,聽欸乃、數聲秋。赤壁舞濤頭。周郎還到不。倚
  • 西直門外·其二

    乾隆清代〕潤舍郊野起耕耘,真是良農苦且勤。徼倖今年無望雨,西山又見布濃雲。
  • 早秋寓懷寄故園諸君子

    朱翰明代〕晚風黃葉墜梧桐,節序催人鬢易蓬。故國逢秋嗟我遠,異鄉看月與誰同。涼生羅幕初歸燕,露下瑤天欲度鴻。卻羨
  • 釋奠日國學觀禮聞雅頌

    滕珦唐代〕太學時觀禮,東方曉色分。威儀何棣棣,環珮又紛紛。古樂從空盡,清歌幾處聞。六和成遠吹,九奏動行雲。聖上
  • 蔡河漲二首

    張耒宋代〕渾渾雖未已,浩浩竟東歸。闊處長天近,澄邊一鳥飛。西風疏葦亂,斜日遠村微。淹泊從吾道,扁舟伴釣磯。
  • 故相贈侍中廣平公輓辭三首·其三

    張方平宋代〕謨明餘論在,記博近書傳。得謝三司重,歸休五福全。國門回鹵簿,嵩麓望松阡。天下中庸法,寧惟伯始賢。
  • 次韻金漢臣喜雨

    方回宋代〕山高田易旱,已過一旬晴。豈止商饑飽,真成決死生。甘霖三尺透,病體十分輕。想見琴堂老,催詩意倍清。
    曾聞原文_曾聞的賞析_古詩文
  • 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釋法薰宋代〕眾流成海,眾毛成球。一棚俊鶻,儒雅風流。石田無一事,坐地看揚州。
曾聞原文_曾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