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即事原文

麥秋未屆已先黃,更慮原田候插秧。

只此殷憂萃一已,休誇補救有千方。

漏雲雨點奚堪數,翳日風威卻似狂。

每到清和多望澤,愁緣結處幾時忘。

詩詞問答

問: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一

2. 是日俗稱浴佛結緣日

參考注釋

麥秋

麥子成熟後的收割季節,一般在夏季,但具體日期各地不一

更慮

改變主意。《商君書·農戰》:“親戚交遊合,則更慮矣。”

原田

〈方〉∶指平原上或高原上的田地;原野上的田地

插秧

將秧苗栽插於水田中

只此

僅此;就此;唯有這樣。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一領白衫又不中穿,夜擁孤衾三幅布,晝欹單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緣。”《水滸傳》第八十回:“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只此告回。” 馮善驥 等《鄭成功》第三五章:“客商小販無奈,只得在他身上暗中使銀子,上下打點,只此方能倖免無事。”

殷憂

深深的憂慮

殷憂必竭誠。——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補救

對不利情況彌補挽救

雲雨

(1) 雲和雨

(2) 指男女合歡

風威

(1).風的威力。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稜稜霜氣,蔌蔌風威。” 唐 杜甫 《夜》詩:“絶岸風威動,寒房燭影微。” 清 顧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韻》:“不出風威滅,無營日影徐。”

(2).指風發出威力。 清 季開生 《十月初六發榆中抵魚河驛》詩:“振野涼風撲馬飛,孟冬絶塞已風威。”

(3).指教育風化的聲勢、威力。《後漢書·循吏傳·王渙》:“在 溫 三年,遷 兗州 刺史,繩正部郡,風威大行。” 宋 蘇舜欽 《送杜密學赴并州》詩:“惠愛留 關 輔,風威入塞垣。”《好逑傳》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風威霜厲,遠邇肅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4).威勢。《南齊書·薛淵戴僧靜等傳論》:“觀茲猛毅,藉以風威,未必投車挾舟,然後勝敵。”

(5).猶威儀。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精神頓生》:“帝見 張九齡 風威秀整,異於眾僚。”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幾時

什麼時候,哪一天

你幾時來

詩詞推薦

即事原文_即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