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田驛次陸月湖憲副韻原文
騑騑向曉行,迤邐上延平。
水淺浮沙白,山高落月明。
鳥飛連樹影,鍾遞隔溪聲。
秋暑消初盡,新涼入幕清。
詩詞問答
問:黃田驛次陸月湖憲副韻的作者是誰?答:白圻
問:黃田驛次陸月湖憲副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黃田驛次陸月湖憲副韻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白圻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圻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四百三十五
參考注釋
騑騑
馬行走不止貌。《詩·小雅·四牡》:“四牡騑騑。” 毛 傳:“騑騑,行不止之貌。” 唐 張說 《破陣樂》:“百里火幡焰焰,千行雲騎騑騑。” 明 汪廷訥 《種玉記·捷報》:“騑騑駟馬,愁他道長。紛紛矢石,愁他戰場。” 清 李調元 《送吳壽庭觀察伴送魁制軍解任進京》詩:“暫送褰帷上帝京,騑騑四牡又遄征。”
向曉
拂曉。《晉書·陸雲傳》:“﹝ 雲 ﹞至一家,便寄宿,見一年少,美風姿,共談《老子》,辭致深遠。向曉辭去。” 唐 王昌齡 《宿裴氏山莊》詩:“西峰下微雨,向曉白雲收。” 宋 柳永 《受恩深》詞:“助秀色堪餐,向曉自有真珠露。”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淺浮
淺薄輕浮。 謝常哉 《狠狠地改,徹底地改!》:“必須學到這種作風,和淺浮、應付相反的作風,工作才能不斷的得到大的改進。”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苹紅蓼緑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樹影
樹木的影子。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詩:“ 黃牛峽 靜灘聲轉, 白馬江 寒樹影稀。”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二三:“ 翔鸞閣 外夕陽天,樹影花光遠接連。” 元 楊允孚 《灤京雜詠》卷上:“寒風淅瀝山無數,樹影參差月未斜。”
溪聲
溪澗的流水聲。 唐 陳潤 《宿北樂館》詩:“庭木蕭蕭落葉時,溪聲雨聲聽不辨。” 宋 陸游 《登紫翠樓》詩:“水落溪聲壯,天寒山色奇。” 清 趙俞 《溪聲》詩:“卻笑溪聲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間。” 葉聖陶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隨時變換調子。”
秋暑
(1).猶殘暑。 唐 李商隱 《無題》詩:“幽人不倦賞,秋暑貴招邀。”
(2).秋季的炎熱氣候。 宋 蘇軾 《初秋寄子由》詩:“憶在 懷遠 驛,閉門秋暑中。”
新涼
指初秋涼爽的天氣。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宋 徐璣 《新涼》詩:“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元 薩都剌 《溪行中秋翫月》詩:“微波漾漾風徐徐,新涼拂拂飄裙裾。”
入幕
(1).進入帷幕。 北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還飈入幕,寫霧出楹。”
(2).引申指進入內室。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劇賊遁免》:“﹝ 羅龍文 ﹞與 嚴東樓 款密,且令品第所得江南諸寶玩,其入幕無間朝夕。後與 嚴 同敗,同遣戍。”
(3).指入為幕僚。 唐 賈島 《送陳判官赴綏德》詩:“將軍遙入幕,束帶便離家。” 金 元好問 《送樊順之》:“ 王粲 從軍正年少, 庾郎 入幕更風流。”參見“ 入幕賓 ”。